2025年2月,《福布斯》公布全球最赚钱运动队榜单,达拉斯牛仔队以5.64亿美元运营收入居首,远超二三名之和。洛杉矶湖人、曼联分列第五和第七,后者因新老板拉爵的争议决策引发讨论,湖人季中交易也搅动联盟格局。

有网友说,这些球队赚钱的路子比比赛精彩多了,牛仔队主场卖热狗都比门票挣得多。还有人提到,曼联成绩起起伏伏,商业收入却没掉链子,换教练比换衣服还勤,球迷骂归骂,周边该买还是买。

达拉斯牛仔能稳坐第一,靠的从来不是赛场成绩。这支NFL球队的主场AT&T Stadium,每年仅餐饮和周边商品收入就接近8亿美元,是其他NFL球队的两倍还多。他们把球场变成了商业综合体,从赛前派对到赛后展览,甚至允许企业包场办年会,每个角落都在生钱。网友说的卖热狗比门票挣得多,可不是夸张,去年光特许经营收入就占总营收的35%,远超比赛日门票的20%。
更关键的是NFL联盟的“均贫富”机制。2023年赛季,32支球队通过全国媒体和赞助交易,每队能分到3.23亿美元。这笔钱直接保障了基础收入,让小市场球队也能盈利,而牛仔队凭借更大的市场规模,在本地收入上再赚一笔,自然甩开其他球队。对比英超,曼联所在的联赛没有这么高的联盟分成,只能靠自身品牌拉赞助,压力明显大得多。
湖人的第五名,藏着球星交易的商业逻辑。2月的东契奇与戴维斯互换,表面是竞技层面的博弈,实则是流量变现的操作。交易消息公布后,湖人官网的季票销量当天暴涨200%,斯台普斯中心的转播商立刻追加了5场全美直播。NBA球队的收入里,转播和赞助占比超过60%,球星就是流量入口,哪怕成绩短期波动,只要有话题度,商业价值就掉不下来。
曼联排第七,证明品牌比成绩更抗打。拉爵收购后解雇教练、换体育总监,争议不断,但球队的商业赞助合同照样续签,球衣销量稳居英超前三。这背后是曼联140年积累的全球球迷基础,哪怕近十年没拿过欧冠,亚洲和北美市场的粉丝消费力依然强劲。这种品牌惯性,让球队在成绩低谷期也能保持盈利,反观一些依赖成绩的球队,一旦战绩下滑,收入立马缩水。
说到底,这些最赚钱的球队,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商业公司,而非单纯的体育队伍。比赛是引流的手段,真正的利润来自场馆运营、媒体版权、品牌衍生。球迷看的是胜负,老板算的是账本,这两种逻辑并行不悖,却也让“体育纯粹性”成了伪命题。
球队赚钱的密码,你看懂了吗?评论区说说,你觉得哪支球队的商业模式最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