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军最近的两个动作引发全球关注。据俄媒报道,俄海军唯一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将被封存,未来可能被出售,也可能拆解报废。与此同时,第八艘“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波扎尔斯基大公”号正式入列。一退一进之间,勾勒出俄罗斯海军在俄乌冲突倒逼下的战略转向——从远洋水面舰队向水下核威慑力量的收缩。

“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堪称俄罗斯航母梦的缩影。这艘1991年服役的航母,三十多年来故障不断,2018年大修时还因浮动船坞沉没被塔吊砸出大洞。如今有知情人士透露,俄海军要将其封存,实则是无奈之举:持续维修需每年投入15亿美元,相当于俄海军年度预算的12%,而其实际战斗力却在北约反潜体系面前大打折扣。反观“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作为俄三位一体核打击的海基核心,可搭载16枚“布拉瓦”潜射导弹,射程达9000公里,能在北极冰层下隐蔽发射,单艇造价仅为航母的三分之一。

俄罗斯大力发展潜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核威慑能力:潜艇具有极高的隐秘性,能够有效规避敌方的侦察和打击,是实施二次核打击的关键力量。通过发展“北风之神”级潜艇,俄罗斯能够进一步增强其核威慑能力,确保在遭受核打击后仍能进行有效的反击。

第二,应对战略环境变化: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海军在黑海等地区的行动受到美国和北约的严重制约。美国和北约在天基侦察、情报收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俄罗斯海军的水面舰艇在这些情况下容易暴露并遭受攻击。相比之下,潜艇的隐秘性使其能够更好地规避这些风险,成为俄罗斯在复杂战略环境下保持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
第三,战略重心转移:俄罗斯未来海军战略将更加注重北极和大西洋方向的部署。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发展潜艇能够为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经济与技术考量:与航母相比,潜艇的建造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且技术成熟度较高。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工业能力使其更倾向于发展潜艇,以实现海军力量的现代化。
从“库兹涅佐夫号”的封存到“北风之神”的密集服役,俄罗斯海军正在告别苏联时代的远洋梦,转向更务实的“深海核盾牌”战略。在北约持续施压的背景下,核潜艇的隐蔽性与核威慑力,或许是俄罗斯在军事博弈中最可靠的筹码。这种调整能否让俄罗斯在未来的地缘竞争中占据主动,仍需时间检验,但至少在当下,这是符合俄罗斯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