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的《保你平安》票房马上要突破4亿了,而且到五一档之前,这个即将上映的国产电影还有《不止不休》《了不起的夜晚》《宇宙探索编辑部》,我发现了一件事情,这些电影的导演全是内地青年。

其实五一档电影也一样,《长空之王》的刘晓世,《人生路不熟》的易小星。
甚至到暑期档定档的《消失的她》,还有决定上院线的《目中无人2》。这个春节档国产影视剧也一样,虽然这些导演不都是《流浪地球2》的郭帆,但我发现,这个留给老一辈大导演的日子,真的不多了。

ps:有人说大鹏,易小星不算什么青年,大鹏82年41岁,易小星84年38岁,以这个圈子那套来算,他们妥妥的是少壮派。
京圈,西北圈,港台圈是什么“圈”?娱乐圈(juan)两岸三地老一辈大导演数量很多,按照国内舆论的“圈子”来划分,像我们熟知的京圈、西北圈、港台圈、沪圈等等。

比如京圈,当时内地刚放开,经济高速发展。他们因为有更好的信息流和人脉,早早接触欧美流行文化,文化商业模式,同时和文艺圈,甚至官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像冯小刚的《芳华》里有个情节,为何他们能听“靡靡之音”的邓丽君?

一开始就是几个核心人物,然后进入市场闯荡,生产出了爆款作品。开始有官方捧,有舆论宣传,有亲近资本投资(或自己来建立),为此吸引更多人进入了圈子,继续这样一个扩散的过程。
这当中老师、夫妻朋友的裙带关系;这个企业合伙人,企业入股的利益关系。到了后期圈子就变得越来越庞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利益共同体。

京圈是刚放开80年代北京大院子弟,核心人物是王朔、叶京、郑晓龙、叶大鹰和马末都。王朔前期带出导演冯小刚、张元。90年代末,冯小刚和下海经商成功的王氏兄弟绑定,也就是大资本华谊绑定了。
王朔后来带出“四旦”之一的徐静蕾,后来又贡献了王子文。
圈子核心大导演还有姜文,何平,著名演员葛优,其它人还有耿乐,张一白等。

同时期电视剧大导演有郑晓龙,赵宝刚,赵宝刚和作家石康的关系不错,赵宝刚电视剧又捧出王珞丹,白百何等。传闻叶大鹰捧出梅婷,这个同样乱七八糟的关系还有很多。
京圈不是又什么内三圈外三圈,影视剧虽然都属于流行文化,但还是属于不同领域。当然有些人可以破圈,但整个圈子还是有各自的擅长。

所以,哪怕京圈有的也属于电视剧领域,有的属于话剧舞台之类的。
像“京圈”还有个大佬海岩,我看到的说法是牵头成立的几个人里除了王朔几个,还有海岩和马未都,海岩和马未都都是做生意的能帮衬那些穷作家,就算是卖的火的作家也喜欢到他们的饭店歌厅,理所当然把海岩马未都成了带头大哥。

后来,那些人拍出一堆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其中就有《编辑部的故事》,这部剧捧出一堆人。可能看到有搞头,海岩也自己投资拍自己小说的电视剧,“海岩剧”又捧出一堆人,绑定一帮人。
张艺谋为代表的西北圈,港台圈,再到沪圈和湖南圈大概也这样崛起的。
京圈,西北圈,港台圈突然衰落?答案比很多人想象的简单
这几年,为什么这些老牌文艺圈越来越没落呢?答案很简单,人的创作能力和精力有限的,何况这帮人功成名就过后,大多数人都会有刘皇叔的想法。
他们一边享受,一边为了子女朋友等整个利益共同体,一是打压竞争者影响自己团体利益,二是培养接班人希望利益共同体能长久,但和历史上各种人类利益共同体一样。

一来老人很难去革自己的命(相当于否定自己),哪怕你革命内部阻力也大,外部因为你地位高又大把人捧,你就很难下定决心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