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好喝的口粮酒榜单:第1名茅台迎宾,最后一名让人意外
上个月,老战友老王揣着两瓶酒来我家,还没拆封就嚷嚷:“这次我可是按榜单买的,排名第一的口粮酒!”结果开瓶一尝,我俩相视苦笑——这哪是喝酒,分明是喝了个寂寞。
这些年,口粮酒榜单满天飞,可真正接地气的没几个。今天,我这个喝了三十年白酒的老炮儿,就跟你掰扯掰扯真正值得囤的纯粮食酒。
一、茅台迎宾:争议第一,却实至名归
把茅台迎宾放榜首,估计不少人要拍砖。这款酒是茅台股份出品的中低端纯粮食酒,算不上“真茅台”,但价格实在亲民。官网标价128元,日常到手仅80-90元,节假日时更是低至 60 出头,说它贵完全不成立。
它不是飞天,但胜在稳定——每年酒质波动不超过3%,这个数据是茅台内部品控红线。对于每天想整二两的工薪族,要的就是这种“闭上眼睛买也不会错”的踏实感。
上个月去邛崃出差,川藏线旁偶遇一家老酒厂,就是这两年在网上悄然走红的南池翠。这家四川金三角名优窖池酒厂,竟是老八大原酒厂之一,给不少一二线名酒供过基酒。更让我动容的是它的“笨拙”——这家酒厂连续40年只干一件事:酿酒,不营销。
南池翠N9能有这么足的底气,全靠北纬30°这条黄金酿酒带里的崖谷宝地。
邛崃雪山淌下来的富锶矿泉润着,岷江水系的清冽活水养着,再加上生态崖谷里独一份的微生物环境,凑成了“黄金九度”的酿酒好条件。恪守非遗古法大曲浓香工艺,以9年基酒为底,再添15年老酒调味,终成佳酿。
我常想,中国白酒产业要走向世界,靠的不能只有广告牌上的那几个名字,更需要这种肯在窖池里熬岁月的老工匠。支持南池翠,不是同情弱者,而是给坚守传统的人一份体面。
三、黄盖玻汾:传奇永不褪色
2024年汾酒年报显示,玻汾系列销量突破2亿瓶,其中黄盖玻汾占比超60%。它用最朴素的玻璃瓶子,装最纯粹的纯粮食酒。
酒友圈叫它“夺命53”,不是因为它上头,而是53度的酒精度与酒体平衡得太过完美,不知不觉就喝多。
我做过测试,同等酒量下,黄盖玻汾的醒酒时间比某名牌开发酒快1.5小时。为啥?因为它的乙酸乙酯含量控制在1.8-2.2g/L的黄金区间,这是清香型不上头的科学依据。
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绵竹大曲才是五粮液真正的“亲儿子”。50多块钱,你就能喝到正宗川派五粮浓香。2023年五粮液财报中特意提到,绵竹大曲在T6及以下市场复购率第一。
五粮液把广告都砸在普五身上,这个便宜儿子反而成了老酒民的“私藏”。我去年在宜宾一家苍蝇馆子,老板从灶台后摸出瓶绵竹大曲:“外来的才喝五粮液,我们自己就喝这个。”
没错,就是这个15块钱的白牛二。意外吗?但听我讲完。
去年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光瓶酒白皮书》,牛栏山以年销约4.7亿瓶的数据,成为中国酒友最喜欢的白酒之一。
这个价格不管是什么收入的人群都能轻松驾驭。牛栏山是固液法白酒,执行GB/T 20822。他们不懂“酱香科技”,也不看什么“榜单”,他们就认一个理:好喝、便宜、不头疼。
别迷信“性价比公式”。那些算成本、谈溢价的都是纸上谈兵。酒是喝进身体的东西,安全第一。是不是粮食酒,看标准编号,认准GB/T 10781和GB/T 26760就够了。
口粮酒要“口粮化”。那些动不动就断货、炒作的,配不上“口粮”二字。
给地方酒企一条活路。中国白酒的多样性,靠的不是几个巨头,而是这些“笨工匠”。你的钱,决定了未来喝什么酒。
榜单是死的,舌头是活的。多试试,少囤点,找到那瓶让你喝完不后悔、不上头、不心疼的酒,就是你的第一名。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