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36氪冯大刚对话博彦科技创始人王斌:全球化、「田忌赛马」与AI破局

2025-11-16 11:03科技之最

在过去二十年中国IT服务业那片充满机遇、规模超万亿的市场图景中,一个根本性的悖论始终存在:对规模的执着追求,往往以牺牲价值为代价。行业竞争极度分散化,往往依赖“人海战术”,伴随着残酷价格战,大多数企业会选择用利润率去换取生存空间。

创办于1995年的博彦科技,亲历过IT服务业高速发展的全部周期,如今已经是拥有超3万名员工的行业巨头。然而,博彦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斌坦言,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正在步入尾声。现在,游戏规则正在被重构。当生成式AI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塑软件开发行业,“超级个体”的效率***开始消解传统的人海战术时,旧日的悖论不再是企业的战略选择,变成了一种迫在眉睫的生存威胁:一家IT服务公司是选择继续做“大”,还是必须转向做“强”?

近期,36氪CEO冯大刚与博彦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斌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王斌和他掌舵的博彦科技,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这艘务实的巨轮,正在地缘政治和AI***的双重变量下,进行一场高难度的转身——他们试图打破“规模陷阱”,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咨询,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走得更远。

IT服务公司的规模与代价

要理解博彦科技这家公司,可以回到1995年。在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的萌芽期,这家由几个学生和老师创立的公司,拿到了一个在那个年代极具分量的订单——为微软的Windows95进行本地化测试。王斌回忆,团队掌握了当时稀缺的汉字打印和五笔字型编码等核心技术,因此吃到了“技术红利”——微软看中了他们团队的技术能力,并不介意当时他们还只是一家规模很小的初创公司。

获得巨头的青睐,让博彦科技很快就发展起来,顺利抓住了第一波技术全球化的红利,但也带来了一个贯穿其公司发展史的“灵魂拷问”:博彦科技究竟是属于高科技行业,还是服务行业?王斌坦言,公司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人工服务,但是他将公司定义为,“用高科技去提供服务的行业”。

这个坦率的回答,揭示了IT服务行业繁荣背后的残酷现实:有限的利润率。王斌对此有着清醒的洞察。他将IT服务行业的玩家们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公司,就像药厂一样,会产生“赢家通吃”的集中效应,最终只剩头部几家;另一种是技术服务公司,更像一家医院或一个医生,相对分散,需要长期以客户为中心。而博彦科技的成长基因,显然属于第二种。

紧接着王斌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中国利润微薄的IT服务行业,在海外并非如此,核心原因在于,中国的大客户定制化需求极高,并且甲方内部团队庞大,习惯把任务“切得比较细”,结果就是,作为乙方的服务商只能提供“某一小块的能力”,造成乙方的议价能力极低。这就陷入了他所说的那个循环:要想上规模,就必须覆盖中低端的所有需求,而最大的需求恰恰在低端,最终导致了“一变low,就变大”的局面。

冯大刚追问,是否喜欢这个结果。王斌直言,自己需要的不是“low”,而是“规模”。在他看来,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一家公司的规模是必要的,因为它能给公司带来抗风险能力,帮助公司提升管理水平,完善组织体系。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博彦科技的生存哲学,规模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这家公司在过去那个“人海红利”阶段活下去的必要手段,更是它今天敢于做出战略变革的底气。

从被动接单到主动咨询

在认清了规模的价值与代价后,博彦科技开始了务实的转身。在这次访谈中,王斌明确了公司的新定位:“面向全球的咨询、行业解决方案与数智技术服务提供商”。他进一步解读道,新的定位中,“全球”和“服务商”的属性不变,真正的变化在于“数智技术”。这个变化体现在两个核心层面:技术上,要从过去与客户同步,转变为设法领先客户一步;模式上,要从被动接标书、拼“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转变为主动研究客户,带去有价值碰撞的建议。

简单来说,就是从“给人力”转向“给建议”,从“交付人头”转向“交付价值”。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博彦科技选择现在破局?王斌透露,这个转机始于两年前,公司敏锐地意识到了外部大环境的变化,至少花了两年时间,一边在内部变革,一边对外吸纳了关键的人才和团队,稳步构建了咨询能力。事实上,这个时机踩得非常精准。从行业背景看,中国企业正在政策和投资的双重驱动下,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这创造了海量的“技术+咨询”复合型需求。

在新战略下,博彦科技完成了一个标杆案例:新加坡樟宜机场的电商平台。王斌介绍,博彦科技提供了从最早的咨询、策划,到中间的开发,再到后期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他认为客户只要持续经营,服务和价值就会不断增加。这个案例的意义不言而喻。它不再是传统的人力外包,而是由博彦科技主导,并贯穿始终的“价值交付”,而这个合作模式,正是博彦科技未来“按结果付费”模式的雏形。

田忌赛马式的出海战略

咨询升级是博彦科技在内部的价值重塑,那么,全球化就是博彦科技破局的对外路径。

王斌在访谈中特意纠正了“出海”这个词,因为他更喜欢用“全球化”,博彦科技的基因里就有全球化,比如1995年的那笔订单,本质上就是帮跨国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王斌将公司看作是国际化过程中的链条,现在他们要做的是利用这套服务跨国公司的成熟供应链和合规体系,反过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但是如今在海外市场,博彦科技要面对的是Infosys这样的印度IT巨头。该如何竞争?王斌给出的策略是:“田忌赛马”。他分析道,印度巨头是“上等马”,年销售收入高达几百亿美金,增长压力巨大,因此必须主攻欧美市场的大客户。而博彦科技则选择“投入比较重的兵力”,用自己的“上等马”去攻东南亚、“一带一路”等“中等马”市场。这一战略相当明智,因为东南亚不仅是全球AI和数字化的热点区域,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重点,这些企业对本地化咨询和风控服务的需求正在激增。

王斌解释道,东南亚的市场体量不足以吸引印度巨头的全部注意力,后者必须坚守在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但是,东南亚市场是博彦科技极其重要的一个市场机会,也是他们第一步要走出去的战略要地。更关键的是,博彦科技不是独自在战斗,他们与阿里、华为等国内大公司建立了生态合作,“一块走出去”。

当然,地缘政治风险也是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比如一些国家出台的数据本地化法案,可能需要企业进行巧妙应对。对此王斌给出了自己的洞察:“我觉得,从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讲,其实即使去全球化也是一个机会”。他解释道,当每一个国家都在强调数据主权时,它们不再盲信单一方案,而是需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这就为博彦科技这样的服务商带来了新的需求。

AI时代,三万人的组织进化

如今,博彦科技已经明确了两大战略转向:咨询升级和全球化。要想平稳地实现公司的新目标,王斌认为,AI能力将是达成这一切的技术底座和效率武器。而AI引发的变革,最终落在了“人”的进化上。

在访谈中,冯大刚用《射雕英雄传》的角色来比喻公司所需的人才类型。稳重、踏实、勤恳的郭靖,代表着博彦科技30年来积累的、擅长执行确定性任务的工程师文化。聪明、灵活、反应快、擅长试错的黄蓉,代表着AI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面对“更喜欢哪一种”的提问,王斌的选择非常坦诚:“以前比较喜欢郭靖,但现在我觉得其实黄蓉更好。”

借由这个比喻,王斌指出了博彦科技当下最核心的组织挑战:“我们太多郭靖,我们缺少黄蓉。”他认为,未来的策略是让“郭靖守城,让黄蓉去创新”。王斌对AI的态度极其乐观。他认为,只要有变化就有机会,而AI带来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比互联网还大”。至于AI会替代谁?他的观点很明确:AI替代的只是“不太会用的”那些人。

一个现实问题是,AI人才动辄上亿年薪,成本高昂,博彦科技如何找到并留住“黄蓉”?王斌却认为,“好的AI人才并不算贵”,因为AI正在史无前例地放大“超级个体”的价值。一个顶尖人才的产出,可能从过去的“顶10个”变成现在的“顶100个”。对于这样的顶尖人才,王斌认为关键在于挖掘,而非培养。他强调,这些人才自带潜力和能力,公司要做的只是把人挖掘过来,给合适的机会,“他自己就能成长”。

博彦科技走过了三十年,几乎与中国IT服务业共同成长。从这个行业的起起伏伏中,王斌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做一家企业,“首先要保证不死”,活得长很重要;其次,在组织结构上,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并且要学会用生态和投资来弥补内部创新短板。

访谈的最后,冯大刚追问王斌,为何不像其他功成名就的创始人那样去享受生活,而是依然在挑战重重的一线拼搏。王斌的回答回归到了某种朴素的信念,他坦言自己还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有两个层面:一是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能够帮助想要进行国际化的这些企业,让他们在海外也能够“少走弯路”,获得成功。

当被问及博彦科技能否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时,王斌没有给出豪言壮语。他的回答,是一个典型的、穿越了周期的务实者的答案:“如果我们相信这个事情长远来看一定会发生,那我就不在乎它是明天发生还是两年以后发生。”

猜你喜欢

  • 北盘江大桥-天空之桥,它是人类意志与自然伟力最直接的对话。

    一块石头,在空中划过漫长的11秒,才最终坠入深渊。这不是电影特效,而是中国工程师在“地球裂缝”上修建桥梁时,面对的真实日常。当差评君将这个震撼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人类意志与自然伟力最直接的对话。这11秒,究竟意味着什么?根据自由落体公式简单推算,这相当于从超过600米的..

    2025-11-14
  • 元朝十大汉人名将排名 长柔上榜刘整为元朝水军创始人

    元朝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是其中的汉人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许多汉人官员和将领在这个时期脱颖而出,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元朝十大汉人名将排名吧。元朝十大汉人名将排名1.刘整2.张柔3.孙颜瑜4.李齐5.陈友定6.史秉直7.严忠济8.汪世显9.刘伯林10.张弘范1. 刘整元朝水军的创始人,最早是宋朝的一名将领,不过却因为能力..

    2025-11-13
  • 生命与技术的对话

    【近作速览】短篇小说《战友猎影》(刊发于《解放军文艺》2025年第10期)生命与技术的对话作者:吴涛(《解放军文艺》杂志编辑)蔡宗武短篇小说《战友猎影》,是在南海的礁石与浪沫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生命温热与技术冰冷的深刻对话。在南海那座孤零零的礁岛上,咸湿的海风永远裹挟着孤独。哨兵黄海生在这里度过了三年,陪..

    2025-10-23
  • 百科大全

    新不良人2月28日破局测试开启 有奖活动

    新不良人2月28日破局测试开启 有奖活动。诸位少侠翘首以盼的不良人首款轻策略RPG手游《新不良人》破局测试即将于2月28日正式开启,这一次面向大家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全新江湖?深度还原,不良人IP系列作品《新不良人》全新手游以顶级国漫IP《画江湖之不良人》为创作背景,是不良人IP首款轻策略RPG游戏。游戏中收录了李星云、..

    2025-10-20
  • 艺术之最

    800余件岭南艺术珍品跨越山海而来,与上海开启文脉对话

    高剑父《东战场的烈焰》1932年,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在上海创作了其“新国画”代表作《东战场的烈焰》,用一场绘画领域的“革命”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题材边界,以中西融合的技法、直面现实的视角,将时代思考凝于尺幅,抒发革命激情。如今,包括这幅画作在内的800百余件岭南艺术珍品跨越山海而来,重返其艺术理念早年传播..

    2025-10-19
  • 艺术之最

    800百余件岭南艺术珍品跨越山海而来,与上海开启文脉对话

    高剑父《东战场的烈焰》 1932年,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在上海创作了其“新国画”代表作《东战场的烈焰》,用一场绘画领域的“革命”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题材边界,以中西融合的技法、直面现实的视角,将时代思考凝于尺幅,抒发革命激情。如今,包括这幅画作在内的800百余件岭南艺术珍品跨越山海而来,重返其艺术理念早年传播..

    2025-10-19
  • 机械之最

    天堑变通途!两代高原天路护路人的对话

    原标题: 漫漫奋斗足迹,镌刻“两路”精神——两代护路人的对话(产经观察)退休后,昂清在青海格尔木市一社区内进行义务服务。受访者供图多吉才旺在墨脱公路指挥道路保通。受访者供图昆仑山上,青藏公路运输繁忙。陈林培摄路,见证发展,记录变迁。时代在变,高原天路面貌在变。一条条隧道,一座座桥梁,让天堑变通途。时..

    2025-10-16
  • 商业之最

    对话恒隆集团CEO卢韦柏:二线城市商业竞争激烈但潜力大,地产复苏是一个渐进过程

    每经记者:黄婉银 每经编辑:陈梦妤“我们预计,如果没有新的重大资本开支,2027年—2031年对恒隆而言将是一个较好的阶段。”近日,恒隆集团及恒隆地产(统称恒隆)CEO卢韦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内地的中产阶层收入提升和消费升级,优质商业体在二线城市仍有较大潜力。..

    2025-10-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