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吨国之重器打脸西方,中国造出世界最重反应器,宣布永不出口
2018年5月的大连码头,一台2400吨的“钢铁巨无霸”正缓缓装船。之前有海外能源公司放话,说中国根本造不出这种设备,结果脸被打得生疼。
更让他们急眼的是,不少国家揣着钱来求购,我们却一口回绝:这是战略装备,绝不外卖。这台看着像放大版工业容器的家伙,到底藏着什么本事,能让我们态度这么硬?
一桶原油炼完,总有30%到50%会变成黑乎乎的渣油。以前这东西要么当废料扔了,要么烧了发电。按我国2024年7.3亿吨的原油加工量算,光渣油就有2到3亿吨,要是能把这些“废料”再利用,这笔经济账可就不一样了。
传统加氢反应器只能处理轻质油,碰到渣油这块“硬骨头”就没辙。渣油里杂质多、金属含量高、黏度还大,普通设备根本啃不动。2018年之前,国内炼化企业想深度处理渣油,要么花大价钱买国外设备,要么直接进口成品油,处处受制于人。
镇海炼化那套装置投产后,渣油转化率从原来的45%直接跳到85%。一套260万吨/年的装置,一年能多出上百万吨轻质油,按当前油价算,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全国要是多建几套,石油进口依赖度就能降下来一大截。
话说回来,以前咱们在这事儿上挺憋屈的。2008年之前,别说这种超大型反应器,就连普通的加氢反应器,我们都造不好。那时候建炼化项目,核心设备全得从国外买。国外供应商摸准了我们没技术,一台设备敢开价上亿,还附带着一堆苛刻条款,维修要排队,零配件得加价,简直是看人下菜碟。
转折点在2008年,当年国家下决心要搞自主研发,中石化牵头,拉上中国一重、二重这些制造企业,再加上洛阳工程公司负责设计,说白了就是产学研用绑在一起干。
2018年首台2400吨反应器交付时,还有人说我们是运气好。结果到2020年,3000吨级的浆态床反应器直接问世,还一下接了12台订单。2024年这12台全交付完,谁都明白,我们已经能批量生产这种尖端设备了。
从2400吨到3000吨
表面看只是吨位多了600吨,可实际难度翻了不止一倍。反应器越大,对材料性能、焊接工艺、吊装运输的要求就越苛刻,简直是呈几何级上升。
制造环节更考验真功夫,3000吨的筒体怎么焊才能均匀?中国一重专门造了台3500吨自顶升式数字化托辊,让这个“大家伙”能稳稳旋转,焊枪才能走得齐、焊得匀。他们还研发了深孔全自动TIG焊机,把不锈钢衬管焊接的难题给解决了。
另外还有一点,超大型反应器不是造一台就完事儿,得配套整个工艺体系。催化剂怎么配、原料怎么预处理、后续怎么精制,每个环节都得跟上。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好处,设计院出方案,制造厂造设备,炼化企业提需求,科研院所攻技术,形成一个闭环,哪个环节都不掉链子。
能源安全容不得半点含糊
说到底,为什么我们坚决不卖?因为这东西关系到能源命脉。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常年在70%以上,就算炼化能力再强,原油还是得大量进口。这种情况下,把每一滴油都榨干用好,就是实打实的安全保障。渣油深度加工技术握在自己手里,意味着就算进口遇到麻烦,国内炼化企业也能通过提高转化率来缓解压力。
历史教训就在那儿摆着,以前盾构机被国外垄断,一台能卖7亿,维修费还得另算。现在我们自己能造了,价格直接降到一半,还能出口赚外汇。加氢反应器也是一个道理,技术在手里,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
信息来源:
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全球首台超级浆态床 3000 吨浙江石化锻焊加氢反应器问世 中国一重承制》
中国石化新闻网《国内首创 降低成本 双超加氢反应器国产化攻关成功》
光明日报《世界最重加氢反应器制造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