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之最

儒家人性论争中的植物类比

2025-11-09 10:39植物之最

作者:宫志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徐复观在《中国人性论史》开篇谈道:“人性论不仅是作为一种思想,而居于中国哲学思想史中的主干地位;并且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动力。”要认识我们民族的精神风貌,就必须深刻理解中国人如何看待人性。

儒家对人性论的探讨最为深入持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立场当属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然而儒家人性思想的光谱不止于此。东汉儒者王充在《论衡·本性》篇中,总结了此前儒家人性论的谱系。若以孟子性善论为一端,荀子性恶论为另一端,其间还存在诸多中间立场。例如告子所倡的性无善恶说、西汉扬雄提出的性善恶混说。此外,尚有其他观点虽未明确以善恶定义人性,却与之紧密相关——如董仲舒的性禾善米说、《白虎通》所载的性善情恶说等。

可见,儒家人性论的谱系极为丰富。那又要如何评判它们的价值?倘若人性存在本质,应如何验证其善恶属性?本文聚焦于论说方式以尝试阐明。因为,论说方式隐含了特定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对思想内容的阐述具有重要影响。在儒家人性论中,我们观察到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式,即植物类比。

孟子和告子的著名争论以“杞柳”比喻为核心展开。孟子的“四端”之说中“端”字本于植物意象。荀子提出著名的“枸木”类比,对人性定义为“本始材朴”。“本”“材”“朴”均含有木字旁,表明其与树木相关。董仲舒有“性禾善米”之喻。这些植物比喻怎会用来阐释人性的善与恶?

我们从孟子讲起。孟子和告子曾就人性问题展开过多次辩论,其中一场便源于杞柳之喻。告子主张“性无善恶”,提出:“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杞柳是一种柔韧的灌木,可编织成桮棬。告子认为,人性就如同杞柳,而仁义则像是编就的桮棬。这揭示出,二者本质不同,因为杞柳需经加工才能成为桮棬。以此类比,人性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必须借助外在规范的塑造才能达到善的状态。

孟子则就着告子的类比作出了精妙反驳。他诘问:“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孟子意在叩问:编筐何以择杞柳为材?因其纤细柔韧之质。换言之,制作柳条筐也要顺应并善用杞柳天然之性。显然,杞柳不堪为舟楫之材,巨木亦难成编织之用。由此,孟子将之比拟于人性与仁义之关系。其主张不可割裂人性与仁义,视仁义为外饰;吾辈所求之仁义,实深植于人性根基。

孟子更为著名的“四端”说,深刻论证了仁义植根于人性。他曾设一思想实验阐明人性必存善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当骤然目睹孩童濒临坠井,人皆立时涌现惊骇与同情。这般恻隐不忍之心,正是仁德萌蘖之端倪,故孟子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为何选择“端”字?考察“端”字,其最初为象形文字:中间一横代表土地,下部盘曲如根系,上部舒展似新芽。在植物萌芽之际,我们观察到的是生命勃发的潜能。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一粒种子已经包含了一棵参天大树的全部。”孟子通过恻隐之心揭示人性存有向善的潜能,其性善论并非断言人性本质恒善,而是借此生长的潜能来印证善念先天存于人性之中。

孟子的论证生动且具有说服力,然而其四端之说仅可在经验层面论证人性中存在善端。现实中人亦会表现出恶行,由此亦可证成人性中存在不善的面向。荀子对孟子的驳论即由此展开。他洞察到人性首先追逐利欲,若无节制与约束,利欲必然引发争斗与罪恶。荀子思想的核心分野在于“性恶”与“善伪”。此处的“伪”并非意指虚假或虚伪,其本义系指人为——善必然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规范。这一界定与其采用的植物类比密切相关。

荀子以枸木为喻,阐述道:“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枸木是弯曲且凹凸不平的木材,我们现在还会称其为“不成材”“不成器”。荀子指出,此类木材必经蒸煮与外力的矫正,方能成为有用之材。这恰如人性,其本质是追求利欲、引发争斗,与善背道而驰,故必须有外在的规范力量,方能使之符合善。这种力量正是荀子所重视的礼义教化。

在另一段落中,荀子同样延续了这一类比。他指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本”指树根、“材”为木质原料、“朴”是木材原始状态,三字皆与树木本质相关。此说与告子“杞柳-桮棬”之喻异曲同工,两者均预设自然植物经人工改造的原型,以此阐释人性和仁义、礼义之善的关系。这种改造力量即是善的代表,也即荀子强调的礼义教化。

荀子的论证同样颇具说服力,但其观点尚不足以彻底驳倒孟子的例证。从经验层面观察,人性既有善的显发,亦存恶的展露,我们需以全面视角审视。董仲舒对孟荀的批评正着眼于此。他指出人性本具复杂性,人身兼具行善与为恶的双重潜质,故谓:“仁贪之气,两在于身”。就人性的整体视角来看,孟荀学说各执一偏。进而就礼义教化言,既需规约人性粗粝的面向,亦当培植人性良善的根基。董仲舒提出的性禾善米之喻,主要针对着孟子的性善论,来彰显此种辩证的理论结构。

孟子的论证以人有行善的能力来证明人性本善,却潜藏忽略礼义教化的风险。告子与荀子的批评均直指此点,董仲舒亦不例外。他运用“性禾善米”的比喻,呼应孟子“端”字的萌芽意象,承认人有善的潜能。但借禾与米之别,董仲舒更明晰区分了善的潜能与善的实现。他说:“故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人性如同水稻的禾苗,虽蕴藏向善的潜质,但潜质绝非善本身。正如播下种子,未必能自然结出丰硕果实;从潜能的萌芽到实现的圆满,恰似种子历经耕耘终至丰收,必经辛勤劳作的历程。董仲舒以此劳作的艰辛过程,比喻政治的礼义教化。

董仲舒认为,人性和礼义教化构成双向关系。“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一方面,人性如同禾苗,若无禾苗的内在生机,礼义教化便无从着力。另一方面,仅凭本性自发,若无教化的培植滋养,善亦无从实现,人性的潜能终将枯萎。董仲舒如此精微的类比,实有深刻的思想渊源。这正承袭了战国以来儒家重要政治理念,《礼记·礼运》称“圣王以人情为田,修礼以耕之。”

在分析了三种人性论及其植物类比后,我们作简要总结。为何选择树木、萌芽、禾苗进行类比?并非因其性质与人性善恶存在关联。此类比实则在特定理论框架中展开——三者皆关涉到自然与人为造作的关系,具体指向人性自然与礼义教化的辩证关系。由此可见,儒家并不是将人性从社会现实中孤立出来分析,而是始终在礼义教化的观照下思考。

由此可见,这三种类比揭示了深刻的洞见。孟子的杞柳之喻,以柳树比喻人性内在的可塑性,鲜明强调其天生善端;而四端之说则凸显人性自身的潜能与萌芽状态,却可能忽略了外在礼义教化和制度规范的深远意义。荀子洞察到人性中的私欲与利己倾向,因而主张礼义是对人性的矫正与约束,旨在引导其向善,但这种矫正极易演变为强制性的规训与压制。董仲舒则在儒家传统中既肯定人性的先天潜力与向善倾向,又强调礼义是对人性的成全与提升,通过教化实现内在潜能的和谐发展。

我们的讨论,并非向古人索求现成答案,而是持续探索这个永恒命题。古典智慧最珍贵的启示,莫过于对人性与教化关系的深刻洞见。这些思想可凝练为三个核心命题:其一,儒家的人性之辩始终贯穿着对礼义教化的关怀;其二,人性必须通过礼义教化来培植引导;其三,这种教化绝非强制规训,而是旨在成全人性内在的美好品质。

纵观后世中国文明史,我们温柔敦厚的气质、修己安人的品格、民胞物与的理想,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历代先贤的实践、经典典籍的熏陶以及社会伦理的潜移默化,逐渐孕育、发展与奠定。儒家的教化理想,注重个人修养与社会秩序的互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塑造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生活方式。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8日 11版)

猜你喜欢

  • 植物之最

    秋天正当时,这份植物观赏指南与养护攻略请收好→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降温不仅让我们翻出了衣柜里的厚外套,也为城市的植物带来了新的挑战与生机。在这样的天气变化中,我们该如何欣赏秋冬的植物之美,又该如何呵护家中的植物?来看市绿化市容局的解答↓寻色街头·秋季观赏植物养护图鉴降温后,大部分植物生长开始放缓,但一些专属秋冬的美丽正当时。秋花之魅暗香浮动桂花|..

    2025-11-09
  • 植物之最

    秋天正当时 这份植物观赏指南与养护攻略请收好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降温不仅让我们翻出了衣柜里的厚外套,也为城市的植物带来了新的挑战与生机。在这样的天气变化中,我们该如何欣赏秋冬的植物之美,又该如何呵护家中的植物?来看市绿化市容局的解答↓寻色街头 · 秋季观赏植物养护图鉴降温后,大部分植物生长开始放缓,但一些专属秋冬的美丽正当时。秋花之魅 暗香浮动桂..

    2025-11-09
  • 植物之最

    有种优秀的“冷门”植物,漂亮又好养:因名字奇怪,很少人知道

    想把它挂成瀑布,先搞清楚它是不是“真瀑布”。鹦鹉嘴百脉根今年在昆明花市被喊到280元一盆,很多人冲颜值下单,结果回家两周就秃成“电线”,原因只有一句话:把保护植物当成普通吊兰养。别急着拍大腿,下面这串信息能把“买错、养死、犯法”三条坑一次填平,你照着做,它就能从野生“小鹦鹉”变成你家阳台的“火焰瀑布”..

    2025-11-08
  • 最耐旱的植物千岁兰,能在沙漠中存活2000年,仅有两片叶子

    沙漠里的植物想活下来都得有招,要么会躲旱,要么能扛渴。千岁兰就是个狠角色,在沙漠里一待就是两千年,一辈子就长两片叶子,这事儿听着有点玄,但真能扛住。小时候在山里玩,捡到过一种卷成球的草,干巴巴的像枯柴,我把它扔水盆里,第二天居然绿了,叶子全展开了。老人说这叫九死还魂草。说白了,它就是会“装死”——没..

    2025-11-08
  • 植物之最

    “最‘不好惹’的植物,却开出了最温柔的花!看完后……”

    此图片已有版权 《仙人掌花》 锐刺丛中绽玉葩, 冰绡叠瓣裹青纱。 不随桃李争春色, 独向荒沙放月华。 我是在朋友的多肉盆里撞见这朵花的。此前对仙人掌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带刺的绿棍子”——摆在阳台角落,连浇水都要绕着走,活像个不好惹的家伙。直到某个夏夜,朋友喊我看“奇迹”:那根灰绿的茎上,竟顶了朵碗大的白花..

    2025-11-08
  • 植物之最

    生活中3种繁殖快的花卉植物,往盆里插上一片叶就能快速爆满盆

    最近和邻居聊养花,发现大家都有个共同烦恼——施肥。淘米水、果皮水这些“天然肥”,用着用着家里就飘怪味,盆里还爬满小飞虫,最后花没养好,倒添了一肚子气。其实咱家里有俩“宝贝”,便宜又好用,关键没味儿,我试了半年,家里的绿萝、虎皮兰都长得油亮,连君子兰都冒了新花苞,今天必须跟大伙儿唠唠。头一个是花生。别..

    2025-11-06
  • 植物之最

    云南发现2000年前诗经里的植物

    近日,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野生植物监测过程中,发现一种卵球形的红色果实。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谭运洪鉴定,确认该植物为葫芦科栝楼属的马干铃栝楼。这种外形酷似野苦瓜的植物,其实是源自《诗经》的一种神奇植物。《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在《诗经·豳(bīn..

    2025-11-06
  • 植物之最

    植物王国中五位深藏不露的“智慧大师”

    当我们凝视一片森林或一丛草地时,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宁静与沉寂。然而,在这份静止之下,一个充满复杂计算、精密通信和惊人适应性的世界正在悄然运转。植物,这些被我们视为“被动”的生命,实际上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策略家。它们没有神经中枢,却演化出了足以媲美动物本能的“智慧”。在揭开这些自然奇迹的神秘面纱时,我们不..

    2025-11-0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