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小米越被骂,销量反而越好
这不是个例。随便翻开一个小米相关的视频或文章,评论区总是一片混战:有人怒喷“小米汽车是工业垃圾”,有人反击“你根本没用过就在这黑”。
然而,与网络上的口诛笔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节节攀升的销量。
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交付量飙升至8.13万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4%,手机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欧洲市场市占率更是首次超越苹果。
这构成了一个当代商业史上最矛盾的现实:骂声越大,销量越高。为何越是被全网质疑,小米的产品反而卖得越火?
01、小米为什么总是“招黑”
要理解小米的今天,必须先回顾它的“招黑体质”咋养成。
雷军可能做梦都想不到,当年一句“干翻华为”,会成为小米和他在数码圈最出圈、也最招黑的一句话。
但实际上,这并非公开宣战,而是雷军在内部会议上的一句感慨。当年面对华为强大的影像技术,他对团队感叹道:必须拼命追赶,才能拿到奖金。
要知道,华为可是承载着民族情感的技术标杆。而当小米被放到它的对立面,可想而知,它不想挨骂都得被骂!
如果说“干翻华为”是言多必失,那么“对标苹果”则是小米另一个备受争议的地方。从产品设计到发布会排场,从营销话术到战略布局,小米对苹果的“致敬”无处不在,甚至连命名都要隔代跳过对标苹果,这也是被全网嘲的原因之一。
而且小米还经常被诟病“自研技术”是“字研”,“逆光之王”是“大字吹牛、小字免责”,更让它被部分网友口诛笔伐。
但更致命的是,成都SU7车祸后“车门无法打开”的视频在全网疯传,这无疑击中了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安全。尽管后续数据披露相对完整,但“颜值优先于安全”的质疑声已然无法平息。
再加上小米靠着性价比策略,无往不利。做空调,几年时间冲到行业前三。做电饭煲,直接干掉一个日本高端电饭煲要卖四五千元的“神话”,做插线板,逼得行业头部企业连夜修改设计。
可以说,它进入每一个行业,友商都“遭老罪”了。你不改,又拼不过它;你跟着它变,又赚不到高额溢价。这更加让它树敌无数。
02、为啥小米越被骂越强?
但树敌无数的小米,为何能在一片骂声中逆势增长?
因为决定商业胜负的,从来不只是网络声量,更是用户拿到产品的真实体验。
不管你怎么骂,有一个事实无法否认:在同价位产品中,小米的产品确实能打。就像很多小米用户都说过的:“我知道有人骂小米,但同样的性能,别的品牌要贵一千多,我凭什么跟钱过不去?”
这就是小米最坚实的底牌。当产品本身的竞争力足够强时,外界的骂声反而成了反向的免费广告。
一个品牌只需要面对三种人,而真正决定生死的,往往是最后一种:
忠实粉丝与专业黑粉的争论,构成了舆论的喧嚣。但真正决定销量的,是沉默的摇摆路人。
他们原本对小米无感,但天天看到骂小米的新闻,反而产生了强烈好奇:“小米到底有多烂?”
当他们走进门店,亲手体验产品后,巨大的心理反差产生了——“这不像网上说的那么差啊?颜值在线,功能齐全,价格还便宜!”
从好奇到体验,从体验到购买——这条完美的转化路径,恰恰是骂声帮小米铺就的。过大的反差让路人瞬间“上头”,完成了从旁观者到消费者的关键一跃。
更重要的是,你可别忘了,小米过去15年,其实早就积累了非常强大的口碑和信任基础。
你要知道,是它,一出手就彻底干翻了山寨机;也是它,把智能手机从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品,更是它,但凡它进入的行业,从空调到汽车,都逼着友商跟着它死卷,消费者也能更容易地用上更好的产品。所以这种行业鲶鱼的形象,就会让很多人,天然对它保持一定的好感和信任基础。
可以说,今天很多人买电子产品、家居产品,但凡不知道的选什么,都可能会优先选小米。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或许它的技术不是最顶级的,产品不是最顶尖的,但它一定是顶级的之一,选它大概率不会坑你,而选其他的品牌,你还要思考一下,它有没有可能坑你。
这才是小米真正可怕的地方。
小米现象揭示了一个残酷的商业真理: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被人讨论远比被人遗忘要好。
骂声,本质上是一种免费的顶级流量。当这种流量足够大时,就会产生奇妙的“洗白效应”——人们会自发地去验证骂声的真实性,而在验证过程中,过硬的产品和口碑会自己说话。
今天的商业世界,早已经过了“口碑决定一切”的年代。在黑与红的转换中,在骂与赞的交替间,小米硬生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黑红”之路。你认可吗?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