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从综艺节目里的实习爸妈走出来,邓伦已经彻底查无此人,35岁的李沁却被大众日报点名力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把娱乐圈的生存法则摆得明明白白。
官方媒体的夸奖现在有多金贵,圈内人心知肚明。这次点名表扬李沁的新剧《一笑随歌》,不是简单的宣传,而是对她演员身份的一种高度认可。这种待遇,放眼整个娱乐圈,现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这部剧的数据也确实硬气,刚在爱奇艺上线,就直接冲上微博热播榜第一,猫眼和灯塔的数据榜单更是全面霸榜。李沁在里面演的付一笑,打戏利落,眼神里全是故事,把一个复杂角色的坚韧和脆弱都演活了。
很多人对李沁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庆余年》里那个拿着鸡腿的林婉儿,一股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但很少有人知道,她这身贵气不是演出来的,是十几年刻在骨子里的童子功。
她14岁就被上海昆剧团当作重点苗子培养,是国家秘密培养的第五代杜丽娘。昆曲是什么?是百戏之祖,对身段、仪态、眼神的要求,严苛到了极致。每天吊嗓子、练身段,那种苦不是一般人能吃的。
这份底子,后来成了她在影视圈最独特的武器。当其他演员还在费力学习怎么穿古装走路时,李沁站在那里,就是一位古代的大家闺秀。从新版《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到《楚乔传》里的元淳公主,她的古典气质无人能及。
但如果她仅仅满足于此,那也就没有今天的李沁了。一个演员最怕的就是被定型,困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李沁显然不甘心只当一个古装花瓶,她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
她接了《白鹿原》里的田小娥。这个角色,性感、悲惨、在那个时代被视为不洁的象征,和她之前清纯的形象有天壤之别。当时很多人都劝她,演不好,之前积累的观众缘就全毁了。
可她偏要演。为了这个角色,她跟着剧组在陕西农村待了八个月,学习当地方言和农活,把自己彻底变成一个农村妇女。最后呈现出的田小娥,那种被命运反复碾压却又拼命挣扎的生命力,看哭了无数观众。这个角色,也让她真正从偶像派,迈入了实力派的行列。
有了这次突破,李沁的路越走越宽。她不再被清纯或温婉的标签束缚,开始挑战更多元的角色。今年对她来说,更是收获的一年,2月拿下年度品质演员,3月又摘得创造力剧星的荣誉。
10月份的VOOGUE盛典上,她一身闪电黑裙亮相,彻底打破了以往的甜美形象,又酷又飒,让大家看到了她身上的无限可能。紧接着,新剧就获得了官媒的肯定,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回过头再看当年和她一起在《爸爸去哪儿》里炒热度的邓伦,不免让人唏嘘。曾经也是顶流小生,风光无限,却因为一步走错,瞬间从云端跌落,如今在娱乐圈里几乎销声匿迹。
这就是娱乐圈最真实残酷的一面。流量可以一夜之间把你捧上神坛,也能在你犯错时让你摔得粉身碎骨。靠着粉丝和热搜堆砌起来的人气,就像沙滩上的城堡,看起来华丽,但一个浪头打来就全没了。
圈里太多演员,一过三十岁就开始焦虑,要么拼命在综艺里刷脸维持热度,要么就只能在各种剧里演一些婆婆妈妈的配角,职业生涯的天花板清晰可见。
但李沁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另一条路。这条路走得很慢,很辛苦,需要拒绝很多诱惑,需要忍受很长时间的寂寞。她不常上热搜,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绯闻,只是安安静静地一部戏一部戏地拍。
她把每一次表演都当成一次学习和积累。从昆曲闺门旦到暗黑御姐,她每一步都踩得很实。这种踏实,让她在35岁这个很多人认为开始走下坡路的年纪,反而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
说到底,演员这个职业,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和人设,都只是暂时的。只有当观众能记住你塑造的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时,你才算真正在这个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李沁的成功,给那些还在流量里挣扎的年轻演员提了个醒,也给那些正在为年龄发愁的同行们打了一剂强心针。35岁从来不是天花板,对于一个真正的好演员来说,这或许才是一切精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