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之最

乾隆御笔“天下第一村”:藏在周村的非遗秘事与三百年商帮趣闻

2025-10-26 10:15商业之最
乾隆御笔“天下第一村”:藏在周村的非遗秘事与三百年商帮趣闻

文/南坊夜话

“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蒲松龄笔下的繁盛景象,藏着这座古城三百年未凉的烟火与传奇。从唐代丝绸远销波斯的丝路源头,到乾隆御笔亲封的“天下第一村”,再到2024年圆梦5A的文化新生,周村的每块青石板下,都埋着耐人寻味的趣闻逸事。

1

“村”封神:乾隆观灯御赐名号的由来

周村的“村”名从不是寻常村落的注解,而是刻着帝王惊叹的荣耀。其名号的由来,藏在正月十五的漫天灯火里——相传乾隆南巡途经此处,恰逢元宵佳节,大街上商号张灯结彩,旱船摇摆、狮子腾跃、高跷林立的民俗表演沿街铺开,光影与欢腾交织成“天上街市”般的盛景 。见此“百货丛积,商旅四达”的兴旺气象,乾隆龙心大悦,挥毫御赐“天下第一村”,这枚帝王印章让周村从此名震南北。

这份荣光并非偶然。早在唐代,周村丝绸便溯运长安远销波斯,成为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1904年与济南同时自开商埠时,其“日进斗金”的盛景甚至“驾乎省垣之上”,“金周村”“旱码头”的美誉不胫而走。如今矗立的“天下第一村”牌坊下,仿佛仍能听见当年驼铃与市井叫卖的共鸣。

周村“天下第一村”牌坊

2

商魂传世:“今日无税”背后的两百年义举

周村古街尽头的“今日无税”碑,藏着中国商业史上最动人的厚道传奇。清顺治年间,官居刑部尚书的李化熙辞官回乡,见当地税赋如牛毛,差役敲诈、地痞勒索让商户苦不堪言,当即上书顺治帝请求免除周村市税。圣旨未到,他索性自掏腰包代付全城商税,还立下规矩:“离周村二百里内遇路劫,由李府找回财物” 。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份义举并非一时兴起。李化熙死后,其子李溉之、孙李斯佺、曾孙李可淳代代接力,持续代付市税近二百年,直至道光年间 。这方六角石碑虽非原物,却见证了周村从混乱市集到“免税商港”的蜕变,也成了鲁商“厚道营商”的最初注脚。百年后,瑞蚨祥的“良心尺”延续了这份传承——账房里的木尺比常规尺子略长,上面刻着“天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十二字,宁肯让利也不亏心的规矩,让“东方第一商人”的名号响彻中外。

“今日无税”碑

3

文脉共生:蒲松龄与《聊斋》的周村渊源

周村的笔墨香气,与《聊斋志异》的诞生密不可分。康熙年间,落魄书生蒲松龄赴考途中路过周村西铺村,见毕府仆人晒书,嗜书如命却无力购置的他心生一计:袒胸露腹躺在烈日下,自称“尔晒书于纸,我晒书于腹” 。这番奇言惊动了毕府主人毕际有,二人相谈甚欢,蒲松龄当即被聘为塾师,一住便是三十三年。

在毕府万卷楼的藏书滋养下,蒲松龄白天授课,夜晚在豆棚下听商旅讲狐鬼故事,《聊斋志异》的诸多篇章就在这里落笔。晚年他自嘲“墨染一身黑,风吹胡子黄。但有一线路,不做孩子王”,却不知这份与周村的羁绊早已注定传奇——周村三益堂后来刻印了清乾隆年间的《聊斋志异》十八卷本,成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版本之一,藏于浙江图书馆。如今古街深处的“三益堂”遗迹,仍在诉说着文商共生的往事。

“三益堂”遗迹

4

舌尖传奇:从胡饼到御贡的烧饼演变

周村烧饼的酥香里,藏着跨越千年的饮食密码。其源头可追溯到丝绸之路上的“胡饼”,唐代阿拉伯商人沿丝路而来,将西域饮食文化带入周村,与当地烙制技艺融合,逐渐演化出早期的芝麻烧饼 。清末,匠人郭云龙从妇女烙制煎饼焦饼的细节中获得灵感,将烧饼往薄里揉制,去掉了原本参差不齐的“木耳边”,最终做出薄如蝉翼的“大酥烧饼”,因咬食时脆响如叶,又被称作“呱啦叶子”。

这枚小烧饼的传奇远不止于此。清摄政王载沣曾多次调贡周村烧饼,让它跻身宫廷点心;1952年抗美援朝时,周村百姓捐献的烧饼随慰问品远赴战场;1955年更作为国礼远销苏联展销 。如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春花将饼坯缩至3.5克、薄至0.4毫米,每一口酥香都是跨越千年的味道传承。

周村烧饼

5

匠心密码:古街里的隐藏“玄机”

周村的老建筑里,藏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浪漫。银子市街的古钱庄门口,嵌着巨型“唯吾知足”铜钱地雕,四个字共用中间的“口”字,暗含“知足常乐”的经商哲学,俯身触摸时还能触发地下金库的感应灯光,仿佛在与古人对话。大染坊的灰墙上刻着类似甲骨文的符号,看似涂鸦,实则是当年染坊记录布料规格与色泽的“布匹密码”,默默诉说着“日晒火烤,方得真色”的匠人规矩。

就连看似普通的街巷命名,也藏着商业记忆。丝市街曾是北方最大的丝绸集散地,当年绸缎堆积如山,风吹过便泛起“绿浪”;银子街因票号钱庄云集得名,据说清末时仅一条街的白银储量,就占鲁中地区的三成以上。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让周村成为“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

从乾隆御笔的惊叹到《聊斋》的笔墨,从两百年的代税义举到一枚烧饼的千年演变,周村的“天下第一”从不是虚名。它是商帮的厚道、文人的风骨、匠人的坚守,藏在每一缕丝绸的光泽里,每一口烧饼的酥香中,成为三百年未褪色的传奇。

原载《铃子随笔》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 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乾隆一生作诗4万首

    古代会写诗的人一抓一大把,但是古代有名的诗人,就那么些,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就更寥寥无几了。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四万首但是他只活了88岁,就算一天一首也要120岁,显然身为皇帝他还有不少人代写,且甚少名句。杨万里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但是传世的很少甚为可惜。1、陆游(9300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2025-10-12
  • 生活百科

    康熙与乾隆第一次见面

    引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少年时期的行为个性往往会预示一个人一生的行事风格。康熙皇帝就是这样一位“少年英雄”,他戎马一生,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期间擒拿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开创了康熙盛世,是后人眼里不折不扣的英雄皇帝,更有学者尊称他为“千古一帝”。康熙做事一向行为稳重,..

    2025-09-11
  • 百科大全

    英语动物小故事带翻译(英语趣闻精选九

    首先我想重申一下这个英文趣闻精选系列的初衷,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是很枯燥的,为了激发我们的兴趣和放松我们的大脑,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寻找一些有意思的题材,就能达到调节节奏和“苦中作乐”的目的。并且能够深刻的理解和消化我们读过的东西并学以致用,这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因此我会进行朗读和简单的揭秘而不是囫囵吞..

    2025-08-05
  • 机械之最

    被非遗“圈粉”!看完后劲太大了!想马上出发

    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这里既有雪国气质️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还有享誉中外的冰雪大世界黑龙江的“丰富”远不止于此一起走进这个宝藏省份起范儿了来这里,欢乐气氛拉满东北秧歌界的显眼包们各有绝活!高跷秧歌跳出东北风情,袖头秧歌风姿多彩,地秧歌更是把热情焊在动作里……手绢花一甩,东北人的热乎劲儿全扭出来了。东..

    2025-07-25
  • 历史百科

    康熙传位雍正是因为乾隆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应该说,乾隆这番讲话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不过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也是为雍正的合法登基又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罢了。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很长寿,皇帝长寿可以说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皇帝长寿一方面对国家有利,但是另一方面,也会限制国家政权的更新与发展。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皇帝本身与太子也存在一种竞争关系..

    2025-07-06
  • 世界记录

    快讯丨国家非遗道州龙船赛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红网时刻新闻6月2日讯(记者 周纯 通讯员 廖宇晨 盘林)2024年5月31日至6月2日,在中国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由道县人民政府发起挑战的“参赛人数最多的龙舟赛(团队)”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最终结果212艘,为中国新添一项全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作者:周纯 廖宇晨 盘林 编辑:王杨 ..

    2025-06-26
  • 历史百科

    风流皇帝乾隆看望亲弟弟 前脚刚走弟弟没多长时间就死了

    风流皇帝乾隆看望过31岁的亲弟弟之后刚走,没多长时间,亲弟弟就说自己可以死了,正是风流皇帝乾隆来了一趟,解开了弟弟的心结。在清朝的古代之中,风流皇帝乾隆的亲弟弟弘曕则比风流皇帝乾隆小了有22岁,在6岁的时候就享尽了荣华富贵也被称作是皇二代,可整体的命运并不是特别的好,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十分得风流皇帝乾隆..

    2025-06-12
  • 世界奇闻

    男子无意撞见义母秘事,义母:我要一不做二不休

    道心迷踪:义母的秘密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名为青云山的神秘之地。山巅之上,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这里居住着一位道法高深的道长,他收养了一个孤儿,取名凌风。凌风自幼跟随道长学习道法,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道长喜爱。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凌风发现道长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的义母,也就是道长的妻子..

    2025-06-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