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新郎周某某原本要办婚礼
婚车到酒店他掉头跑向江边
车里手机外放,新娘母亲说要收下车钱才能开门。司机踩着刹车,空气像停住。周某某握着手里的红包,不知往哪塞,只盯着前挡风玻璃。那一段短路的沉默,为后面的意外埋了钉子。
三天前,两家人坐在女方客厅里商量细节。女方坚持婚前一天男方带酒到场敬宾客,理由是自家惯例。周某某所在的镇上没有这个规矩,他解释了几句,没得到回应,转头看母亲,母亲也只是轻声说随他们。
敬酒意见不合他第一次沉默
第二天,俩人去城里买喜糖。走到收银台,他再次提起敬酒的事想商量一个折中办法,新娘一句“是不是听你妈的”说出口,柜台姑娘抬头看了他一眼,他把袋子放在地上系鞋带,实际上是在躲那道目光。
10月2日清早,他带两名伴郎去了女方家。桌上菜都还没热,他们就被叫去院里搬桌椅、贴灯笼。天黑才收工,三个人身上都是汗味,碗里的饭早凉了。新娘又把他叫进房间,让伴郎在门口等了一小时。出来时,伴郎开玩笑说饿得快晕,他只能陪笑。那天夜里回家,他对父母说“丢人丢大了”,眼圈发红。
伴郎一天未进食讥讽在心里扎根
婚礼当天,男方依照老家传统带了四样礼品。刚进门,新娘舅舅伸手指着盒子说不够八样。亲戚们围观,礼仪摄像机也在拍。周某某垂头站在角落,没敢回嘴,只听父亲抬高嗓门解释当地规矩。
迎亲车队好不容易离开女方家。新娘忽然问他是否提前让酒店准备敬酒杯,他说酒店本来就配备。新娘往座椅一靠,回了一句“你一点也不上心”。话音落下,他的手已经开始发抖,外套里那件绣名字的西装贴在汗湿的背上。
一句不够上心压垮了他
车到酒店门口,礼炮声刚响起,他把手机放在副驾,转身跑向江堤。伴郎愣在原地,司机伸头看却没拦住。二十分钟后,人群才意识到不对。有人去追,只看见江面一圈水纹,然后什么也没有。
这几天里,他一次次想把话说清,却每次都被新的要求盖过去。敬酒、买房、礼品数、下车钱、敬酒杯,每一件都像石子落袋,看似轻,却越装越重。轮到最后一句指责时,袋口撑开,石子全漏了出来,人也随之跌落。
周某某和李某某认识十年,同学时期感情好得很,毕业后异地又走到一起。男方在教育机构工作,每晚备课到深夜;女方在财务公司上班,常常出差。两个人都说过以后要简单生活,可到了婚礼前,简单两字却再也找不到。
如今江水退去,打捞队把那套西装放进塑料袋,连同胸口的名字一起交到父亲手里。宾客的请帖没收回,酒店的餐桌菜品全撤了,只留隔夜的油味。镇上人议论此事,有人怪风俗,有人怪脾气,可真正的原因也许只是多日相加的那一句又一句不被接纳的话。
结语
如果你的婚礼前碰到类似冲突,你会怎样开口解决?你觉得哪一步最难迈过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