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之最

二十岁成军事统帅,纪录从未被打破,曾国藩称汉唐后最凶猛对手

2025-10-22 11:27军事之最

撰文:赵立波

道光二十九年(1849),14 岁的陈玉成和所有青少年一样怀揣 “科举改变命运”的念想,步行百里赴梧州参加童子试,然 “衣衫褴褛,遭主考呵斥,未入考场便被逐”(《梧州府志》)。

可以想见作为一个少年上进时被无情呵斥的那种巨大侮辱和打击,只是和他后来的老大洪秀全不一样,他没病也没疯,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打开了人生的高端局,从小兵到二十岁便成为天京后期的军事统帅,其战绩屡次打破纪录,几度成为湘军主帅曾国藩最为忌惮和痛恨的对手。

陈玉成连环画

陈玉成是广西藤县大黎里客家人,父母早亡,依叔父度日,幼时以耕织补贴家用。《藤县志・人物补遗》记载其 “少负气,见乡邻受豪强欺压,常挺身相护”,因家贫无钱读书,仅能识少许文字,却喜听乡中老人讲古代战场故事。这一点和他的另外一位队友李秀成很相似,他喜欢看三国演义,并因此打下了基本的文化基础,

苦字是二人身上比较相同的符号,只不过陈玉成后来迅速发迹却没有像李秀成那样过着挥霍无度,纸醉金迷的生活,相反他的个人作风在太平军将领中算是非常优良的。

咸丰元年,洪秀全、杨秀清在金田发动起义,太平军途经藤县时,陈玉成与同村许多少年一同投军,因年纪尚小被编入童子军,也就从那一刻,命运的小齿轮开始疯狂转动。

当时曾国藩组织后方情报汇编《贼情汇纂》的书对陈玉成有基本的情况掌握:“年十四,身不满五尺,面白,双颊各有黑痣,行动矫捷,登高涉险如猿猱,清军呼为‘四眼狗’”。显然陈玉成的厉害已经进入曾国藩湘军的视野。甚至多年后在回忆陈玉成时,曾国藩还心有余悸。

由于年少,陈玉成因 “勇毅过人,遇敌必先冲”,很快被提拔为童子军小头领,永安突围战中,他率十余名童子军 “夜袭清军哨卡,斩杀哨官一人”,展示出不寻常的靠前作战突袭能力。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陈玉成因军功擢升左四军正典圣粮,掌一军粮草。此职虽属中层官员,却需长居后方,陈玉成 “每见前方战报,辄抚案叹息”,遂三次向杨秀清请战,言 “愿提刀上阵,为天国杀贼,不愿守粮囤度日”(《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东王杨秀清善于选将是早期成功的重要原因,他看得到陈玉成身上的军事才华,在使用人才上却也有魄力,于是他命令陈玉成随同韦俊同赴武昌前线。对此后来的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做出了一个佐证,《李秀成自述》在自述中回忆陈玉成:“英王少年气盛,每遇战事必争先,武昌之役,实其自请而行。”可见关键时期,陈玉成擅长主动谋划大局,兼具帅才气度和勇猛。

太平军画像

第二年的武昌战役,成为陈玉成命运的转折点。当时清军提督向荣率三万大军围武昌,太平军守军不足万人,屡战屡败。陈玉成观察地形后,向韦俊献策:“武昌城东有磨盘山,悬崖陡峭,清军守备薄弱,可率死士攀崖而上,内外夹击。”这个基本是攀岩作战,死亡率很大,但是陈玉成在晚上挑选五百精锐,每人背短刀、捆麻绳,趁夜色从磨盘山攀爬至武昌城墙,“清军哨兵熟睡,陈玉成手刃三人,砍断城上旗杆,太平军主力见信号,即刻猛攻”(《武昌纪事》),武昌城遂破。此战后,陈玉成被破格提拔为殿右三十检点,统兵万余人,时年 17 岁,成为太平军最年轻的高级将领。

此后数年,陈玉成转战南北,战功越来越愈显著。

咸丰六年(1856)镇江解围战,他率小船队冲破清军水师封锁,“冒着大炮火力,送粮入镇江城,又率军反杀,清军副将冯子明战死”(《清史稿・向荣传》);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 “朝中无将,国中乏兵”,洪秀全于咸丰七年(1857)任命陈玉为正掌率前军主将,“总掌京外军事”,时年 20 岁,比其年长 14 岁的李秀成任副主将,凡军国大事,李秀成必言 “当问英王”。

这个时期的陈玉成开挂一般,其提拔速度和战功一时无两,运气好到爆棚。

两年后发生的三河战役,是陈玉成创下太平军后期最辉煌的战绩。当时湘军悍将李续宾率六千精锐攻三河,扬言 “一月平皖北”。陈玉成从江苏火速回援,又联合捻军张宗禹部,“先断湘军粮道,再设伏于三河外围”(《湘军志・平捻篇》)。决战当日,陈玉成 “披坚执锐,率军冲锋,湘军首尾不能相顾,自相践踏”,李续宾见大势已去,在营中自缢,六千湘军 “仅数百人逃脱,军械尽失”。

胡林翼画像

曾国藩平素很少动气,但是对于陈玉成已经心态崩了,在家书中罕见地痛骂陈玉成:“三河之败,歼我湘人殆近六千,不特大局顿坏,而吾邑士气亦为不扬。狗逆(指陈玉成)之悍,近世罕有,此次以少击众,尤见狡狠。续宾(李续宾)素以骁勇称,竟殒于贼手,吾心痛彻骨髓!”、最后总结“三河之败,湘中子弟死者六千余,军气大伤,数年难以恢复。” 可见此次失利对曾国藩的整体战略的挫伤何其严重。

另一位湘军统帅胡林翼更是悲痛欲绝,他本人和李续宾私人关系极好,此时正在老家守孝,听说三河之败后,胡林翼哀叹 “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 此外,胡林翼给李续宾弟弟的书信中写道 :“昨日闻三河之失,彻日彻夜旁皇惊惧,忧思慨叹”。在得知李续宾战死消息后,他还曾说 “一抔之土,尚未封棺,而肝肠寸裂,已五日不能安枕”,足见其悲痛之情。

咸丰九年(1859),洪秀全晋封陈玉成为英王,颁诏 “京外不决之事,问于英王”,并赐 “英王印”,陈玉成成为太平天国首位非洪氏族人封王者,时年 22 岁,这是陈玉成人生中的最高光时刻。

转年陈玉成率部驰援安庆,开始走了下坡路。

曾国藩提前给九弟曾国荃写信,警示陈玉成战术风险:“狗逆善用奇袭,惯于穿插,前岁三河之役即其故技。今其来援安庆,必携捻匪张宗禹部,意在断我粮道。弟当严令各营‘深沟高垒,勿轻出战’,待其锐气稍挫,再图破之。”果然安庆之战,不仅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更是陈玉成命运的分水岭。此战的溃败,是曾国藩表现出的强劲战略定力、而陈玉成终究在曾国藩的不断迂回战略之下一步步走向陨落,而曾国藩的法宝就是什么都不管,就要拿下安庆,只有这样才能直捣天京。

曾国藩画像

同年五月廿二日《致季弟曾贞干》中进一步分析陈玉成用兵特点:“狗逆所部多百战之卒,尤为凶悍,其麾下刘玱琳一旅,号称‘百战不死’,实为劲敌。然其短在粮运艰难,若我军能扼守桐城、庐江,断其接济,狗逆必不战自乱。”

清廷方面,曾国藩早已将安庆视为 “克复金陵之根本”。咸丰九年(1859),他在《复奏统筹全局折》中明确提出:“自古平江南之贼,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安庆若破,金陵必危。” 即便咸丰十年(1860)江南大营崩溃、苏常失守,清廷严令曾国藩 “弃安庆,救苏常”,他仍坚持 “安庆城围不可撤”,令曾国荃率湘军主力 “深沟高垒,围城打援”,胡林翼则在湖北 “扼守长江,牵制太平军援军”(《曾文正公全集・奏稿》)。

据曾国藩首席幕僚赵烈文《能静居日记》记载,安庆围城战中,湘军 “每日消耗火药万斤、铅子五万颗,贼军每日死者数千人,我军亦伤亡百余人,营中积尸如山”,可见其攻坚之决心。

太平军方面,洪秀全的瞎指挥与内部矛盾埋下致命隐患。咸丰九年(1859),洪秀全族弟洪仁玕抵天京,未立寸功便被封为千王,统筹管理整个朝纲。为了给洪仁玕树立威信,洪秀全不顾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的反对,强行采取洪仁玕 “先取苏常,后攻湖北” 的 “围魏救赵” 方案,表面以攻苏常、湖北逼迫湘军分兵,实则忽略了安庆的紧迫性。李秀成对该方案始终抵触,《李秀成自述》中称 “吾知湖北难攻,苏常虽得,安庆必失,故进军迟缓”,导致陈玉成西征军孤军深入。陈玉成攻武汉时,又因 “闻汉口有英舰游弋,恐洋人干涉,遂顿兵不进”(《太平天国史》罗尔纲著),错失了攻克武汉的良机,待回援安庆时,湘军已在城外布下三道防线,“围魏救赵” 计划彻底失败。

陈玉成的局限亦在此战中暴露无遗。作为全军统帅,他虽勇冠三军,却因 “读书少,大局观不足”(《中国近代军事史》),存在两大致命问题:一是协同能力欠缺,多次致信李秀成 “速援安庆”,却未能亲赴李秀成军营协调,最终李秀成仅派少量兵力虚张声势;二是对部下掌控不足,其部将刘玱琳率精锐驻守集贤关,陈玉成未及时派兵增援,导致刘玱琳战死,“集贤关失守,安庆外援断绝”(《贼情汇纂》补编)。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五日,安庆城破,太平军守军一万余人战死,曾国藩在《安庆克复折》中称 “此役破贼巢穴,长江上游尽为我有”。

安庆争夺战

安庆失守后,陈玉成率残部退守庐州(今合肥),洪秀全非但未反思决策失误,反而下旨严厉斥陈玉成 “丧师失地,罪该万死”,革去其英王封号与兵权,这直接导致了陈玉成不敢回天京,和石达开一样的宿命,只不过他没选择出走。

此时的陈玉成,既 “耻于回天京受辱”,又担心被洪秀全治罪,遂拒绝部下 “回天京再图振作” 的建议,决意前往寿州投奔苗沛霖。

苗沛霖本是安徽团练首领,早年降清,后投太平军,被陈玉成保举为奏王,实则 “首鼠两端,见太平军势衰,已暗中降清,与胜保勾结”(《清史稿・苗沛霖传》)。陈玉成部下多次劝谏:“苗沛霖反复无常,不可信!” 但陈玉成 “念及昔日举荐之情,又无他路可走,遂决意外出”(《被掳纪略》)。同治元年(1862)五月,陈玉成率二十余随从抵寿州,刚入城便被苗沛霖伏兵擒获,“铁链锁身,押往胜保大营”。

据《被掳纪略》记载,胜保见陈玉成时,端坐堂上令其下跪,陈玉成昂首怒斥:“尔胜小孩,在妖朝为第一误国庸臣!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跑,白云山一役,尔二十五营全军覆灭,尔带十余骑抱头鼠窜,我饶尔性命,今日何敢令我下跪?” 胜保劝降,许以高官厚禄,陈玉成冷笑:“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吾受天国恩重,岂能降尔等清妖?”

清廷恐陈玉成被太平军劫走,急令 “就地正法”。

同治元年(1862)六月四日,陈玉成被处死,临刑前 “神色自若,”年仅 25 岁。胜保将其首级传示安庆、庐州等地,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四眼狗就擒,皖省贼势已衰,金陵指日可破。”

陈玉成的一生,是太平军后期领军人物的缩影,从寒微少年到和李秀成共同执掌整个太平军,确实为历来少见。

此前曾国藩甚至将陈玉成视作能否拿下天京的关键人物,“狗逆就擒于寿州,皖北贼氛立散,此天亡洪逆也!闻其被擒时仍倔强骂贼,真悍贼耳。胜保庸碌,竟能擒此巨魁,实乃侥幸。从此皖省无大股贼寇,弟可专心围攻金陵矣。”

其日记同日亦补记:“四眼狗伏诛,东南大局定矣。此贼在,皖北终无宁日;今除之,如去心腹之患。”

以此看来陈玉成确实给曾国藩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和痛恨,以至于不断在家书和日记中痛骂,这在曾国藩一生的理学修养中是不多见的,这恰恰说明陈玉成把曾国藩心态搞到什么地步。当然陈玉成也没少骂曾国藩为“清妖”,战争有时候打的不仅是枪药,有时候还有很多嘴炮要打。

陈玉成“从七年小兵到英王” 的迅速崛起;终究败给了曾国藩也是有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眼界和文化,战场上陈玉成是相当出色的,但是在背后的战略和前瞻上他完全无法和曾国藩相比,,最终落得兵败身亡的结局。确实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了那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后世对其评价,多聚焦于 “勇” 与 “悲” 两大特质:清方虽斥其为 “贼”,却并不掩对其军事才能的忌惮。《贼情汇纂》称其 “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为贼中最悍者”;曾国藩在家书中虽称其 “狗逆”,却也承认 “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胡林翼则在《致曾国藩书》中感叹:“陈玉成若为我用,必为一代名将,可惜投错门路。”

同治元年(1862)五月陈玉成被擒,曾国藩在六月初七日《致九弟曾国荃》中,将此事视为 “天意定局” 的明证:“狗逆就擒,实乃天意亡太平之兆。此人悍勇冠贼中,数年以来,屡破我军,今一旦成擒,非人力所能及,乃天夺其魄也。成大事者,当识天意之向背:洪逆(洪秀全)任人唯亲,陈玉成虽勇而无谋,此天之所以弃彼而佑我也。”

资政新篇

近代史学家多肯定其抗争精神与军事智慧。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中评价:“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其三河之战、二破江北大营,战术之精妙,堪称近代战争史上的经典。”

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则指出:“陈玉成的失败,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太平军腐朽治理的必然结果。

战争这个放大器它清晰地放大了洪秀全关键时刻的能力和李秀成、陈玉成的定力水平,打赢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紧紧依靠几个人是不可实现的。

曾国藩后来对此进行了长篇总结,这里既总结了陈秀成也总结了湘军的整体走向:“三河之败,非续宾之不勇,非诸将之不力,实乃天意弄人。贼(指陈玉成)以少击众,且恰逢皖北大雨,我军粮道断绝,此非人力可挽。然成大事者,岂能因天意之难而遽弃?当咬牙坚忍,再图恢复。”

次年正月初十《致四弟曾国潢》中更明确:“自古成大事者,半由人力,半由天意。人力尽而天意至,或天意阻而人力克,未有全恃天意而不事耕耘者。今狗逆虽横,然其势终难久,我等但求尽心,天必不负。”安庆合围时:言 “天意属清”,以战略定力待时,而这种淡定和等待恰恰是陈玉成乃至于洪秀全所不具备的智慧。

咸丰十年(1860)清廷严令曾国藩弃安庆救苏常,他拒不从命,在三月廿日《致季弟曾贞干》中解释决策,暗含 “天意眷顾” 的判断:

“安庆为金陵上游门户,此天之所以界我(清廷)以克贼之机也。若弃此而救苏常,是违天意而失大局。狗逆(陈玉成)虽来援,然其部粮少,捻匪亦非心腹,久必生变 —— 此乃天意示我以可乘之隙,不可错过。”

第二年安庆破城当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城破之时,贼军(太平军)哭声震天,然湘军伤亡亦众。自古克大城、成大事者,未有不历艰险而得者,此天意磨砺我军,亦天意欲亡洪逆也。”

七月廿日《致长子曾纪泽》中,他更系统总结 “天意” 与 “人力” 的关系:“尔辈当知,自古成大事者,天意为主,人力为辅。如我湘军,若不坚忍苦战,则天意亦无从彰显;若徒恃人力而逆天意(如违时势、失民心),则亦难成。今太平贼内讧、陈玉成死,此天意也;我军上下一心、坚据上游,此人力也 , 二者相合,事乃可成。”

同治六年(1867)曾国藩平定捻军后,在《家书・谕纪泽纪鸿》中回溯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对 “天意” 有更成熟的阐释:“昔年与太平贼战,常谓‘成大事者待天意’,实则‘天意’即‘时势’也。洪杨之乱起于民心失,陈玉成之败起于战略误,我军之胜起于上下同心,此皆时势之必然,非冥冥之鬼神。所谓天意,不过是时势累积之结果耳。”

这些总结带有许多神秘色彩,但是总而言之,就像曾国藩调侃胜保居然能得到擒拿陈玉成的大功,真是运气好到离谱,因为胜保的外号是“败保”,所以晚年他时长认为人长的这样大,做事都是靠运气,所谓“不信书,信运气”而已。反观陈玉成也是运气不好,没有遇到真正擅用之的人,否则可能会以另外一种形式记录在历史,发出几声昂扬的声响。

历史只能是历史,居然。

猜你喜欢

  • 军事之最

    韩信:汉初军事奇才和传奇人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汉初的军事人物层出不穷,但提起最具传奇色彩和军事才能的将领,韩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军事才能、战略眼光以及跌宕起伏的生平经历,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作为一名专业研究历史人物的博主,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位汉初军事奇才——韩信的生平与军事才能。一、韩信的生平概述韩信,字信..

    2025-10-22
  • 军事之最

    以色列眼里的“6大军事强国”,美国不是第一,中国能排第几?

    最近有个榜单,差点把我给整不会了。一份来自以色列媒体的所谓《世界强国实力发展分析论述》,直接把自家排到了宇宙第一。你没听错,世界第一。那常年霸榜的老美呢?委屈巴巴地排第二。至于咱们中国,直接给扔到了第六名,差点就垫底了。看到这排名,我第一反应是:这谁喝多了写的?这哪是什么“分析论述”,这分明就是一出..

    2025-10-22
  • 军事之最

    西方军事专家:只有吉尔吉斯斯坦知道,中国早就是最强超级大国了

    西方军事专家:“只有吉尔吉斯斯坦知道,中国早就是最强超级大国了”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还原历史背后真相】对于小国的命运来说,自古都是最为凄惨的。因为其自身实力的虚弱,所以在面对强大势力打击的时候,只能是束手就擒,凄惨无比。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小国不是任人宰割,如巴勒斯坦,就是凄惨无比,如不丹被印度控制,甚..

    2025-10-22
  • 军事之最

    韩信:从乞丐到战神 他用兵如神却死得最惨 历史上最悲情的军事天才

    家人们,提到楚汉战争,你可能只记得刘邦的帝王气概、项羽的英雄末路。 但真正决定天下归属的那个人—— 不是刘,也不是项,而是韩信!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 能同时做到“背水一战、十面埋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军事奇才; 他一人灭魏、破代、平赵、降燕、伐齐,打下大半个中国; 刘邦靠他赢了项羽,可最后却恩将仇报..

    2025-10-22
  • 商业之最

    竞品分析的深度——拆解架构,看透对手的战略意图

    竞品分析不是“功能对比”,而是“战略解码”。本文将系统解析如何通过架构拆解、路径复盘与协同机制识别对手的底层意图,构建一套可迁移的竞品分析框架,帮助产品人从“看得懂”走向“看得穿”。引子:两种“竞品分析”,与两种产品经理的宿命在我多年的产品生涯和面试经历中,我发现“竞品分析”这个词,像一个分水岭,清..

    2025-10-22
  • 世界记录

    今日笑话:全世界最逆天的19个吉尼斯纪录,你知道几个?

    大家好,我是夏雪微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