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三峡还高62米!新疆建成世界最高土坝,千年缺水难题终于有解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9 月,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这座巨型大坝高达 247 米,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更肩负着破解南疆千年水资源困局的重要使命。
在天山脚下的峡谷间,这座相当于 80 层楼高的 “水塔”,到底能为南疆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提到新疆水资源,中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至关重要。它全长 2486 公里,流域面积达 102 万平方公里,默默滋养着南疆 1200 多万人口。但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这条 “生命之河” 的下游彻底断流,这一状况持续了近 30 年。
断流的后果堪称灾难性,世界最大的胡杨林带 —— 那片面积 1692 万亩的原始胡杨林,开始大片死亡。胡杨素有 “沙漠守护神” 之称,它们的衰败意味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鲁克塔格沙漠可能合拢,南疆的绿洲也将面临被彻底吞没的危险。
阿克苏地区的情况最为典型,这里盛产核桃、苹果、红枣,素有中国红富士之乡的美誉,但灌溉用水的季节性短缺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据统计,春季缺水期间,灌溉保证率仅有50%,许多农民不得不减少种植面积或改种耗水量更少的作物。
面对这样的困局,建设大型水库进行调蓄成为必然选择。大石峡峡谷成为理想的建设地点——这里地势险峻,是天然的瓶颈,用最少的工程量就能拦蓄最多的水。但在这样的地方建坝,难度可想而知。
2017年12月,总投资89.97亿元的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这是一项真正的超级工程:大坝高247米,比三峡大坝还高出62米,库容达11.7亿立方米,相当于6个天山天池的蓄水量。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的世界最高纪录。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团队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数字化施工技术。每台压路机都装备了北斗定位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碾压轨迹、遍数、速度和砂砾石密实度。所有数据通过5G网络传回控制中心,让大坝填筑从传统的经验控制升级为精确的数据控制。
让1692万亩胡杨林重新喝饱水
大石峡工程的价值远不止于工程本身,它承担着修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的重大使命。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塔里木河干流生态输水34.2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此前26次生态输水总量的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库玛拉克河中生活着7种土著鱼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塔里木裂腹鱼和斑重唇鱼。为了不影响鱼类洄游,项目投资6500万元建设了鱼类增殖站、集运鱼系统和仿生态鱼道。近三年来,已累计人工增殖放流土著鱼苗14.1万尾,鱼类存活率超过60%。
温宿县农民图尔贡·谢木西种植着15亩核桃和6亩小麦,他对记者说:以前到了春天最担心缺水,现在好了,大坝建成后我们可以把周边的荒地都种起来,收入肯定能提高不少。
除了农业灌溉和生态修复,大石峡工程在防洪减灾方面的作用同样重要。通过水库与下游堤防工程联合运用,库玛拉克河两岸村庄和农田的防洪标准将从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阿克苏市的防洪标准更是从3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
这意味着南疆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不再担心夏季洪水威胁,区域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障大大增强。每年夏季,过去那种谈汛色变的情况将成为历史。
更重要的是,大石峡工程的建成运营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从建设期的1800多名工人,到运营期的管理维护人员,再到相关产业链的带动效应,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许多当地农牧民通过参与工程建设,掌握了现代化的施工技能,实现了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随着叶尔羌河、和田河等流域类似工程的推进,一个覆盖塔里木河全流域的水资源调控体系正在形成。
南疆靠天吃饭的历史即将终结,取而代之的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信息来源: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过初期蓄水阶段验收
金台资讯-治水兴水看新疆|世界最高面板砂砾石坝大石峡水利枢纽提前蓄水在即
湖北日报-在鄂央企刷新世界纪录!比三峡大坝还高的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启动下闸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