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化学领域最懂机械的巾帼探路者
——访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者、广西三八红旗手、柳工正高级工程师林博
9月26日下午,2025年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正式发布,共评选出10名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广西三八红旗手、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林博上榜。当鲜花和掌声送给这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时候,谁能想到,这位武汉大学毕业、从化学专业转行到机械专业的80后技术专家,刚进柳工时连一颗螺丝钉长什么样、安装在哪个孔位都不知道。
谈起这段经历,林博语气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入职时我担任技术翻译,负责与国外专家沟通。当其他博士迅速成长为技术专家时,我作为分析化学专业的博士,还在重新学习机械产品知识,化学课程跟机械课程学习的内容基本没有交集,我需要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才能把化学知识与工程机械结合起来,对我来说这是一段从0到1的艰苦历程,一度出现寝食难安、彻夜失眠的状态。”
七年磨剑向真相靠拢
一次偶然的机会,领导简单地给林博布置了发动机重大故障失效分析的任务。
林博说,“这项任务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开启了对润滑材料的系统性研究。”研究过程中,林博发现,工程机械作业工况具有频繁启停、载荷变化大、环境温差大、冲击负荷大等特点,对工作机构、摩擦副、核心零部件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耐久性、抗疲劳性等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对润滑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带着问题,林博耗时7年,把柳工十几条产品线的润滑问题都做了一遍测试,收集了如散热器结垢和发动机腐蚀、铰接磨损和异响等一系列问题。“这个阶段以解决市场反馈问题为主,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工程应用的转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从第一性原理切入,发现从化学视角看复杂机械问题很有意思,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极大增强了个人工作成就感和研究热情,同时还建立起柳工的材料实验室和材料团队。这一阶段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另辟蹊径实现极限挑战
工程机械作业环境极端恶劣,频繁启停、高载荷、大温差对润滑材料提出严苛要求。传统润滑剂在高温下易氧化失效,低温下流动性差,导致设备磨损加剧、寿命缩短。林博团队瞄准这一痛点,发挥专业所长,决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润滑材料。
“石墨烯作为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和热稳定性,但如何将其稳定分散在润滑油中,是行业公认的难题。”林博回忆。为此,他们创新性地采用纳米材料复配技术,通过表面修饰和分子设计,使石墨烯在润滑油中实现长期稳定分散。
经过上千次实验,林博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系列石墨烯润滑剂产品。测试数据显示,其高温性能提升42%,抗氧化性能提升50%,极压性能提升60%,换油周期延长50%,关键指标达到或超越国际同类产品,而售价却低于国外产品45%以上。这一成果解决了工程机械长期存在的磨损、抖动、异响等行业难题。
林博认为,一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涉及的部门很多,需要覆盖采购、研发、生产、质量、后市场等跨部门的组织和协调,哪个环节的一个小问题考虑不周,都会导致技术无法推广。这个阶段他们重点开展专项技术攻关和研发,实现从工程应用到系统解决的转变,积累了技术从引进、开发到应用全过程的经验,建立了技术体系化和标准化思维,团队成为化学领域最懂机械、机械领域最懂化工的实力阵营。
“记得第一次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进行现场测试时,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林博笑着说,“但当客户反馈设备运行更平稳、维护成本降低时,我们知道所有的努力都值了。”如今,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授权专利14项(含9项核心发明专利),发表30篇论文,发布企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2项,为中国工程机械的“心脏”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新为要赋能“国之重器”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特殊低温环境(-30℃至-50℃)的工程机械需求激增。传统设备面临结构件脆断、密封失效、低温卸料难,磨损加剧的巨大挑战。林博团队再次迎难而上,攻坚这一“卡脖子”技术难题。
极寒工况下,钢材的韧性会急剧下降,团队通过微合金化成分设计,结合热处理工艺优化,开发出抗低温疲劳专用钢材和铸件材料,远超国际标准。
更关键的是,团队联合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攻克了宽温域自适应零泄漏密封技术。
通过材料、结构、制备工艺一系列创新,使密封件在-50℃~95℃宽温范围内仍能保持良好弹性,尺寸变化率小于0.1%,实现零泄漏。
同时,团队通过材料和工艺创新,解决低温铲斗磨损和卸料不净的问题,确保设备在极寒环境下持续作业,实现极寒工程机械的自主化、产业化应用。截至2024年12月,相关产品累计销售14151台,直接经济效益超52.9亿元,其中利税14亿元,外汇创收3.97亿美元。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更让中国装备在极寒地区“温暖”了全球基建。
林博说,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新材料重点研发方向的号召,落实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的国家战略,通过前瞻性技术研究,不断突破新材料应用瓶颈,从解决系统问题进一步上升到产业引领,以创新赋能“国之重器”,助力企业出海。
编辑:廖一颖
校对:潘洁
审核:吕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