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呐喊:沙特现最早人类定居证据,史前巨型岩画揭开绿洲秘密
一片广袤无垠、看似荒芜的沙漠,竟然隐藏着人类文明最古老的秘密。
考古学家在沙特阿拉伯北部的内夫德沙漠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大规模的真人大小岩刻与数千件精美石制品。这些遗迹的年代可追溯到12800至11400年前,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固有假设——原来,当时的阿拉伯内陆并非不可逾越的干旱之地,而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项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上。
权威背书:该研究由马普地人类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Geoanthropology)的 Maria Guagnin 团队联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与与沙特文化遗产委员会等机构开展,成果于2025年9月30日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岩石上的史诗:三米巨骆驼与39米石壁
研究团队在杰贝尔阿尔南(Jebel Arnaan)、杰贝尔米斯马(Jebel Misma)和杰贝尔姆莱哈(Jebel Mleiha)三地,记录了62块岩画板,共176幅雕刻。
这些岩画,如同史前人类留下的巨型“涂鸦”,向我们讲述着那个遥远时代的故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几乎真人大小的骆驼,最长的一幅竟有3米,它们被刻在陡峭的石壁上,整面雕刻可绵延20多米,气势恢宏。
骆驼是这些图像的主角,占动物描绘的近四分之三。 大多数图像刻画的都是发情期的雄性骆驼:颈部隆起,身披厚厚的冬毛。这样的细节表明,创作者对骆驼的季节性行为有着精准的观察,这可能与降雨周期和水源供应息息相关。其象征意义既实用又富含文化内涵——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它们既能作为记忆的符号,也能成为身份的标记。
这些岩画的风格经历了数个阶段的演变:从风格化的人物,到自然主义的动物,再到层层叠加的追加图像,每一笔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显微镜分析与发光、碳14测年法精准地锁定了它们的年代。更神奇的是,在骆驼岩画的下方,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同时期的石器与炉灶遗迹,仿佛在诉说着古人在此驻足、生活、创作的每一个瞬间。
远古的行李箱:工具、装饰与跨区域的交流
在四处岩画面板的下方,研究者出土了1200余件石器、骨片与装饰品。这些不只是简单的工具,更是史前人类智慧与社会交流的直接证明。
这些石器包括刮刀、钻头与细修尖头,其中部分与黎凡特地区(地中海东部)早期新石器文化(El Khiam、Helwan)完全一致。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拥有了跨越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的交流网络,技术和文化并非孤立发展。
更令人惊叹的是,考古团队还发现了磨制石珠、绿色颜料蜡笔与贝壳饰品。这些贝壳并非当地产物,它们很可能从数百公里外的遥远海岸运来,有力地证明了远距离的贸易或迁徙活动。
沙漠中的“水滴”:湖泊与绿洲的秘密
对干涸盆地的沉积物研究,揭示了这片沙漠不为人知的过去。约1.7万至1.3万年前,该地区曾存在季节性湖泊,为流动的人类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岩画多位于旧水道或沟壑附近,很可能曾充当路线标记、绿洲指示或领地边界,为后来者留下指引。
直到最近,研究人员还普遍认为,在末次盛冰期(约2.5万至2万年前)到全新世湿润期(约1万年前)开始的这段时期,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缺乏可靠年代的考古遗址强化了“沙漠真空期”的假设。如今,新的证据表明,当时的人类不仅幸存下来,还创造了不朽的艺术作品,维持着远距离的联系,并发展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创造性方法。
重写人类史的沙粒
这一发现,不仅仅是考古学上的一个新坐标,更像是一颗重写人类历史的“沙粒”。它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人类不仅能生存下来,还能在沙漠腹地创造出如此壮丽的艺术与复杂的社会网络。
这些发现为人类迁徙路径、史前交流与古代绿洲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直接证据。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在地球最严苛的角落,生命是如何奇迹般地绽放,并留下不朽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