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之最

在双墩,凝视千年刻痕里的惊鸿一瞥

2025-10-05 11:00植物之最
晨光漫过淮水之畔,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内,一群白鹭掠过水面,翅尖划破薄雾,落在不远处一片岗地的草丛间。

这处岗地是安徽蚌埠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区。历时8年筹建,2025年6月,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向公众揭示了深埋数千年之久的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曙光。

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航拍。高大伟 摄

文启双墩

走进公园内的双墩遗址博物馆史前聚落展区,一幅“饭稻羹鱼”的远古生活图景跃然眼前:先民们依水而居,用蚌壳、石头、骨角磨制工具,将陶土烧制成碗、钵、罐,搭建起干栏式建筑,在岗地上晾晒渔获、追逐鹿群……这是考古人员通过出土遗迹和环境考古复原出的日常生活场景。

“双墩遗址最有价值的发现之一,是它完整呈现了一个早期定居聚落。”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负责人张东说。

双墩遗址于1985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出土了大量具有鲜明特征的陶器、石器、骨角蚌器等。这里还发现了储藏坑与露天火灶,储藏坑内壁有明显的夯打痕迹,里面还残留着稻壳和菱角的遗存。考古分析发现,双墩文化时期已经形成“稻黍混作”的农业模式。

外红里黑的夹蚌陶在双墩最为常见。“这是双墩人创造性的发明,闪耀着史前科技之光。”张东介绍,先民就地取材,在陶土中掺入蚌壳碎屑,具有良好的高温导热性,内壁采用渗碳技术,起到良好的防渗作用。

双墩人还根据器物用途调配陶土用料,比如炊食器普遍采用夹蚌陶,盛储器用夹云母陶提升美观度、盛食器用夹炭陶轻盈便携。这些“复合工艺”和功能化设计理念,在同时期其他文化中不多见。

刻画美好

在双墩遗址博物馆核心展区,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静静陈列于聚光灯下。这尊高仅6.3厘米、宽6.5厘米的陶塑人像,通体泛着点点光泽。这类富含多种云母和石英颗粒的夹云母陶,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中非常罕见。

1986年发掘时,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从红烧土堆积中出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陶塑人像之一。人像头部椭圆,五官清晰,眉骨突出,双眼圆睁,鼻微翘,人头像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弧度,被誉为“七千年前的微笑”。

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塑雕纹面人头像。(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供图)

“每次与它对视,都能感受到先民们的温度。”张东凝视着这件镇馆之宝,“它的表情不是程式化的,眼角微扬的细节里藏着微妙的情绪。”与同时期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等相比,双墩的陶塑人像更注重眉目刻画。

双墩人刻画自我,也刻画生活。遗址出土的600余件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引人驻足。一枚符号形似正在行走的猪,可分辨出尖嘴和脊背上竖立的鬃毛;另一枚符号用简单线条勾画出鱼的形状,周围有渔网。“双墩人在器物底部留下或单独、或组合的符号,涵盖动物、植物、自然景观与生产生活场景,构成双墩遗址特有的文化内涵。”张东说。

在互动展区,游客们正在用手指在电子屏上临摹符号、猜测含义。“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对符号的解读,每一次触碰都好像尝试与先民对话。”游客何女士说。

“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双墩的刻画符号是继贾湖刻画符号之后,淮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刻画符号,两者共同构成了淮河流域史前刻画符号的系统,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巍说。

这是双墩博物馆内展出的一件三叶花瓣形刻划符号。(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供图)

古国余韵

遗址公园内,两座9米多高的封土堆格外醒目,“双墩”也是由此得名。“一处遗址公园拥有两处国保单位,这在全国并不多见。”张东介绍,2006年至2008年的考古发掘证实,这里是春秋钟离国国君柏的墓葬所在地,出土青铜器上的“童麗”铭文,不仅印证了史籍中钟离国的存在,更揭开了这个记载寥寥的古国面纱。

双墩遗址博物馆内展示的春秋钟离国国君墓出土陶器。陈昂 摄

墓坑内18座象征山川的土丘、20条辐射状五色土带与千余陶土偶,构成“象天法地”的墓葬结构,彰显出先秦时期淮河中游独特的葬俗与宇宙观。

“墓顶放射线与双墩陶器符号惊人相似,可见淮夷族群的宇宙观从史前到春秋一脉相承。”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副主任陈卓说,钟离国葬仪融合周礼与淮俗,成为研究淮河文明演进的关键节点。

如今,多媒体展厅里的VR技术,让观众得以“走进”天宇般的葬仪场景。“我们要构建完整的文明叙事,而非单纯展示文物,用多元展陈唤醒古老文明。” 陈卓说。

“从前只当是‘二郎神担山’的传说,哪想脚下藏着我们双墩人的‘家底’。”双墩村村民姚运标说。姚运标如今是遗址公园的工作人员,负责园内基础设施维护巡检。村里不少村民也和他一样参与到遗址公园建设中。

据蚌埠市副市长吴永彬介绍,目前已建成双墩遗址发掘区8500平方米保护大棚,完成墓葬保护展示修缮及21800平方米保护展示工程,实现了对遗址自然与历史环境风貌的协同保护,重现原生环境风貌。

当白鹭再次掠过岗地,正在巡检的姚运标驻足凝望,“水鸟落在先民住过的地方停留,就像在替老祖宗守着这片岗地。”这也是他心中最美的景致。

策划:孙闻、李欢

记者:刘美子

海报制作:李欢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当进步成为枷锁:科技伦理的深渊我们不敢凝视

    当进步成为枷锁:科技伦理的深渊我们不敢凝视在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实验室里,在算法决定生死的自动驾驶系统里,在收集着我们每个微表情的智能摄像头后面,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悖论:我们创造的技术越强大,反而越不敢直面其带来的伦理困境。这个时代最危险的幻觉,就是相信科技发展必然伴随道德进步。被交易的人性尊严当硅谷投..

    2025-11-17
  • 商业之最

    【蒲湖新语】厚道儒商:穿越千年的商业文明之光

    从曲阜孔府旁的老字号商铺,到现代商场里坚守诚信的企业柜台,“厚道”二字始终是中国商业文明的底色。“厚道儒商”并非简单的道德标签,而是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将“仁、义、礼、智、信”融入商业实践的经营哲学。在流量至上、利益为先的当下,重提“厚道儒商”精神,既是对传统商业智慧的回归,更是破解商业乱象、构建良性..

    2025-11-14
  • 历史百科

    明太祖朱元璋诛杀胡惟庸 废除了传承千年的丞相制 明太祖朱元璋是怎么一步步把丞相制度给废除的?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带来

    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在杀了胡淮庸后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和影响后世的决定——废除一千多年来的丞相制度。至此中国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一切权力归帝王。明太祖朱元璋是怎么一步步把丞相制度给废除的?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带来什么结果?大明王朝开国初年,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但满朝文武似乎并没有把心思重要放在工作上..

    2025-11-10
  • 厚道儒商,穿越千年的商业文明之光。

    在商业文明的长河中,“厚道儒商” 始终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穿越时空的价值光芒。从古代徽商 “贾而好儒” 的经营之道,到现代企业家 “义利兼顾” 的责任担当,这一商业精神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为浮躁的商业世界注入了温润的人文力量。​“厚道儒商” 的核心,在于将儒..

    2025-11-04
  • 人类之最

    千年圣人孔子:“仁”点亮人类文明的灯塔,至今影响我们的生活!

    提起孔子,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仁”、“礼”、以及那深远的儒家思想。这位生活在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用他那“仁”的理念,点亮了中华文明的灯塔,也深深影响着今天的我们。孔子:从春秋乱世到思想巨匠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今天的山东曲阜。那个时代,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孔子幼年丧父,..

    2025-11-03
  • 旅游百科

    为什么说长沙是千年古城

    长沙,湖南省省会,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还是中国的综合交通枢纽,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在此交汇,更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最适宜宜居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2025-10-29
  • 世界最高

    比三峡还高62米!新疆建成世界最高大坝,千年缺水难题终于有解了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坝。2024年12月30日,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提前8个月实现大坝封顶,最大坝高247米,比三峡大坝还高62米,创造了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建设的世界最高纪录。2025年9月20日,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与乌什县交界处库玛拉克河大石峡峡..

    2025-10-19
  • 千年之前的庞贝古城遗址 竟然出现了小吃店

    考古人员竟然在庞贝古城遗址中,挖掘出了完整的小吃店。这绝对可以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凡的发现,意义重大。时至今日1316世界之最,庞贝古城遗址都是意大利国家内,最受人们欢迎的热门景点之一。庞贝古城遗址考古人员在发掘庞贝古城遗址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个保存完整的快餐1316世界之最店遗址,据了解,这里还出现了..

    2025-10-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