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横跨贵州黔西南州与安顺市交界处的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这座以625米桥面垂直高度问鼎“世界第一高桥”的超级工程,不仅刷新了世界桥梁的高度纪录,更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实力的最新注脚,也让世界为之惊叹。
从“地无三尺平”的喀斯特山区到“云端通途”的桥梁集群,我国的设计和建设者们用钢筋水泥书写的工程史诗,正重新定义人类征服自然的极限。
花江峡谷大桥:625米高空的双重突破
花江峡谷大桥的诞生,是自然挑战与工程智慧碰撞的结晶。这座全长289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主跨径达1420米,不仅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桥梁,更以625米的桥面高度(相当于200多层楼高)超越北盘江第一桥,将“世界第一高桥”的桂冠收入囊中,外媒更是称赞其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过程堪称一场人与自然的博弈。花江峡谷两岸最窄处仅300米,山势陡峭,峡谷深邃,地形作用使得这里刮风时的瞬时风力最高可达14级强台风级别,这种“能把人吹走”的峡谷强风,成为施工最大的“隐形刺客”。
为破解这一难题,建设团队不仅开展物理风洞试验,更引入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系统,24小时自动采集风场数据,为施工提供精准气象参考。从2022年开工到2025年通车,三年间建设者们攻克了高空抗风、复杂地质等多项世界级难题,获得21项授权专利,多项技术成果被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
大桥的通车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骤缩至2分钟,直接惠及沿线37万人口。作为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它不仅打通了贵州西部纵向大通道,更加速了贵阳、安顺、黔西南城市群的资源互通,为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注入强劲动能。
世界第一高的大桥也注定将是一个很好的观光地点,所以这座大桥还创新性地打造了“桥旅融合3.0版本”,集成了桥体观光、极限运动、地质奇观体验等多元业态,9月29日试运营的旅游区单日最高可承载3万人次游客,预计带动沿线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3%。
世界前十高桥:中国独揽的“云端榜单”
花江峡谷大桥的登顶,让世界高桥排行榜再次被中国力量刷屏。梳理最新数据可见,全球桥面高度最高的10座大桥中,中国占据9席,且前7名均为中国专属,构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云端矩阵”:
1. 花江峡谷大桥(贵州):桥面高度625米,全长2890米,主跨1420米,2025年通车,世界第一高桥兼山区第一大跨径悬索桥。
2. 北盘江第一桥(贵州-云南交界):桥面高度565米,主跨720米,2016年通车,曾保持世界第一高桥纪录五年。
3. 金安金沙江大桥(云南丽江):桥面高度512米,主跨1386米,2020年通车,世界最大跨径山区悬索桥之一。
4. 四渡河大桥(湖北恩施):桥面高度496米,主跨1100米,2009年通车,首创“火箭抛索”技术跨越峡谷。
5. 泸沽湖特大桥:(四川凉山),桥面高度493米,为双塔单跨钢桁式悬索桥,主跨1680米,全长1922米,塔顶距河面695米。
6. 普立大桥(云南宣威):桥面高度485米,主跨1040米,2015年通车,杭瑞高速上的标志性工程。
7. 雅砻江特大桥,(四川凉山):桥面高度480米,主跨1200米,西昌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西香高速)标志性工程。
8. 鸭池河大桥(贵州贵阳-毕节):桥面高度434米,主跨800米,2016年通车,世界最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之一。
9. 清水河大桥(贵州瓮安):桥面高度406米,主跨1130米,2015年通车,贵州“县县通高速”的关键工程。
10. 六广河特大桥(贵州修文-黔西):桥面高度375米,主跨580米,2017年通车,桥塔融入苗族文化元素。
这份榜单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压倒性优势——从云贵高原的峡谷到鄂西山区的深壑,中国桥梁工程师用不同桥型的技术突破,将“天堑变通途”的愿景变为现实。
贵州奇迹:42座高桥撑起的“桥梁博物馆”
在世界高桥版图上,贵州是高桥最密集的地区,绝对的核心地标。有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3.2万座,总长度超5400公里,而在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我国贵州以一省之力独占42座,可以说世界前100名高桥中,近一半在贵州,堪称举世罕见的“桥梁博物馆”,目前世界最高的两座大桥都在贵州省。
这一奇迹的诞生,源于贵州“向山要路”的迫切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双向驱动。贵州近70%土地为喀斯特地貌,长江与珠江水系在此交错切割出无数深谷,修路必先架桥成为必然选择。
从20世纪90年代江界河大桥靠人工手算图纸耗时四年,到如今花江峡谷大桥半年完成设计,贵州桥梁建设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2009年坝陵河大桥建成时,国内无专用桥面吊机,建设团队自主研发出“国际先进”水平设备;如今花江峡谷大桥采用的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智能缆吊系统,已成为全球山区桥梁的技术标杆。
桥梁建设彻底改写了贵州的发展命运。2015年贵州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如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000公里,形成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清水河大桥让村民从“走一天山路进城”变为“半小时直达”,花江峡谷大桥使物流成本下降42%,助力火龙果、花椒等农产品外销。
更值得关注的是“桥梁+”模式的创新:平塘大桥打造“天空之桥”服务区,坝陵河大桥年吸引游客超百万,花江峡谷大桥更是通过“体旅融合”举办全球首个超高桥梁铁人三项赛事,让基建投资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动能。
从花江峡谷大桥625米的新高度,到贵州42座高桥构成的集群优势,中国桥梁的崛起不仅是工程技术的胜利,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彰显。
当3.2万座桥梁在贵州喀斯特地貌上织就空中路网,当“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成为共识,这些云端上的钢铁巨龙,正托举起一个山区省份的振兴梦想,同时也是在书写着人类工程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消息来源:《天眼新闻》9月30日报道《云端通途 筑梦启航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侧记》
#上头条 聊热点#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