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宇宙是什么形状,你会怎么回答呢?,大多数人可能会说:“圆的吧?”或者“无边无际?甚至会想象成一个大泡泡,其实,这个问题其实比你想象得更难——甚至,连科学家都还在争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口气聊清楚,宇宙到底是什么形状。
说到宇宙的形状,我们得先问自己一个更基础的问题:我们到底在宇宙的哪个位置?你或许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在地球上啊!”但如果你愿意把视野再放大一点,很快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地球只是太阳系里一颗再普通不过的小行星,默默地围着太阳公转。而我们的太阳呢?它也只不过是银河系边缘一颗毫不起眼的恒星。别看银河系在夜空中壮观无比,实际上在整个宇宙的浩瀚星海里,像银河系这样的大星系还有上千亿个。我们引以为傲的“家”,在宇宙的版图上,渺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既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在宇宙的“边缘”,有没有可能,宇宙本身的每个地方其实都差不多?这就引出了科学家们口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对称性。那什么是“对称性”呢?咱们先从身边的例子说起。比如你照镜子的时候,左脸和右脸大致对称。又比如把一张纸对折,左右两半能完全重合,这也是一种对称。不过,宇宙的对称性可比这些日常所见的对称要“高级”得多。
宇宙学原理认为: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各处均匀、各向相同”的,没有哪个地方比别的地方更特殊。这一原则就像给整个宇宙定下了游戏规则——无论你身处何地、无论你目光所及,都能看到同样的宇宙。这也是现代天文学和宇宙学赖以建立的基石。既然“对称性”是宇宙形状的万能钥匙,那最对称的形状,莫过于一个完美的球。你是不是也曾想过:宇宙会不会就像一个巨大的球?这是个非常自然的想法。毕竟,在我们日常经验里,地球是球形的,太阳是球形的,星球星系大多也都呈现出球的样子。那宇宙本身,是不是也是一个超级巨大的球体呢?但科学家们很快会告诉你,这种直觉其实不完全对。如果宇宙真是一个球,那它就会有“球心”和“球的边缘”。球心一定是最特殊的位置,因为它离所有边缘的距离相等;而球的表面又是另一类特殊点。这样一来,宇宙就不再是“每个位置都一样”,而是出现了差别。这就违反了宇宙学原理:宇宙的大尺度上不应该有哪个地方比其他地方更“特别”。
所以科学家们换了个思路——宇宙也许不是一个球体,而是一个“球面”。这时候,气球的例子就特别好用。想象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它的里面确实有一个球心,但我们不看里面,只看它的外表面。你站在气球表面的任何一个点,放眼四周,看到的都差不多。没有一个点是“最中心”的,也没有一个点是“最边缘”的。而在这样的空间里,如果你从一个点一直往一个方向走,最终会绕一圈回到原点。就像你在地球表面出发,不管向东还是向西,只要一直走下去,最后都会回到出发地。不同的是,地球表面是二维的球面,而科学家设想的宇宙,可能是一个三维球面。这就难以直接想象了,因为我们的脑子习惯在三维空间里思考,而三维球面是存在于更高维度中的几何对象。不过你不用纠结“它到底长什么样”,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在三维球面宇宙里,没有谁是中心,没有谁在边缘,每个点都和其他点一样重要。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三维球面宇宙已经够“脑洞”了——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甚至能“走一圈回到原点”。可科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又提出了另一种极致对称、也极具想象力的方案——平坦宇宙。
那什么是“平坦宇宙”呢?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假如把宇宙比作一张无限巨大的橡胶薄片,这张薄片没有尽头,向四面八方无限延展。你可以沿着任何方向一直走下去,却永远不会碰到所谓的“边界”或者“尽头”。无论你走多远,前方总有新的空间等待着你。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的宇宙里,没有一个“特殊的中心”。你站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因为宇宙的每一个点都跟其他地方完全一样,这种完美的对称和平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小说里的设定?但令人惊奇的是,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许多观测数据,恰恰在支持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观点。比如说,哈勃太空望远镜、普朗克卫星等大型天文设备,已经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系分布和引力透镜等现象做了极其精密的测量。
他们发现,宇宙空间的几何弯曲几乎为零。这意味着,我们所处的宇宙,整体上极度接近平坦,就像一张无限延展、没有皱褶的橡皮纸。科学家们还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宇宙结构进行描述,得出的结论也与观测数据高度一致:宇宙几乎就是一个无限平坦的大“舞台”。这时,可能有人会好奇:如果宇宙真的是无限平坦的,那它会不会也有一个“边界”?如果有边界,那边界外面又是什么呢?其实,如果宇宙真的是无限的,那么“边界”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就像在一条没有终点的公路上行驶,你永远不会遇到栏杆或尽头——前方永远有新的路在等着你。对此,你们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感谢大家观看,我是探索宇宙,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