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无主领土,面积比中国还大,日本已经开始谋略布局
前言
纵观世界,科技发达的现在,地球上的每片地区看似都有了归属。
然而在地球南端,却藏着一块“无主之地”,面积比中国陆地还大一圈,足足有1424万平方公里。
奇怪的是,这里连常住人口都没有,却成了各国暗中较劲的“香饽饽”。
更让人意外的是,最早在这布局的并非是野心蓬勃的欧美大国,反而是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日本,早在一百年前就悄悄在这儿布下了棋局。
无主之地
虽然这个地方还没有归属,但它并非无名小地,相反,它的名声相当的大,叫南极洲。
南极洲大约有1424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位于地球南段,平均气温大概在零下四五十度左右,最冷的时候,苏联曾在这里测出过零下八十多度,显然不适合人类生存。
正因如此,这里在古时候即便有人占领过,也不打算来这个极寒之地生存。
除此之外,南极洲的陆地风速与其他地方相比也会更加极端,如果条件适宜,这里还能够刮出61千米每小时的风暴,相当的危险。
直到1911年11月,挪威探险家罗德·阿蒙森带着专业的设备,抱着可能出事的决心,他才终于到达南极,成为了“到达南极第一人”。
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斯科特也重拾了信心,再一次率领探险队来南极,但可惜,包括斯科特在内,他们一行人都在回来的路上全部遇难。
可实际上,这些人只是没有了解南极洲蕴藏的“宝藏”而已,他们要是知道南极洲究竟有什么,他们估计挤破头都要来。
上世纪初,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还并不发达,对南极的探索度也不算高,直到人类掌握到更为先进的探索装备,他们这才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南极。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他们惊讶地发现,虽然放眼去望南极洲的土地感觉寸草不生,然而其蕴含的矿物可是多种多样。
而且南极洲的“宝藏”不仅种类多,含量也相当丰富。
例如东南极的查尔斯王子山脉,那里的铁矿能够供全球开采200年,而南极某山脉的煤炭储量更是高达5000亿吨。
就比如南极周边海域的磷虾,大概就有6-10亿吨,而磷虾又有优质的蛋白质,适合上桌饱腹。
而且南极还有独特的南极光,绚丽多彩,神秘莫测,要不是这里气候太极端,这里还真能成为一处不错的旅游地。
不管怎么说,南极洲的意义在之前是被严重低估了的,等到他们发现南极洲的各种宝藏,世界各国也开始争抢南极洲的归属权。
从1908年开始,南极洲就开始被很多国家争抢,一直到1941年,已经有7、8个国家对南极洲提出了领土要求,都想趁早多划一点南极范围给自己。
但“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世界各国都不想让步,都觉得自己应该获得更多,南极洲的所属权因此迟迟没有正式给到一个国家。
因为除了上面说过的资源意义,南极洲还有战略意义,其中专家对冰盖气泡可以研究出这里数十万年的气候数据,在这里发射卫星也可以更好地监测气象,对通信等方面也有不错的帮助。
于是这些国家又开始针对南极洲明争暗斗,尤其是日本,他们在南极洲的野心,给人的感觉是比其他国家还要大。
早在1910年,日本就意识到南极洲是“兵家必争之地”,早早就派探险队前往南极。
而这一走,就是两年,两年后才终于到了罗斯冰架,日本也因此成了亚洲第一个踏上南极的国家。
虽然这次探险日本明面上的目的是“勘察”,但实际上日本是想在这里先给自己留下一点痕迹,以证明自己曾经就来过,为未来划分南极洲归属权做铺垫。
只可惜这项计划因为日本的战败胎死腹中,日本也没有真正对南极洲下手。
但这并不代表日本会因此放弃,相反,他们一直对南极洲虎视眈眈。
于是他们赶忙向南极洲派遣科考队,还大兴土木,短短一年就建出了很多座楼。
之后日本便借着这个基地搞各种科考,一点点在这里搜集了不少数据。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发展的这么快,中国在南极洲究竟怎么样呢?
中国在南极洲的起步较晚,大概是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后,才算是正式参与南极事项。
然而中国的发展速度其实很快,短短几十年,中国就在南极洲建立了多座科考站,而且还完成了一个有一个突破。
当然,中国始终以大局为重,并非像其他国家一样争抢资源,而是为了人类的发展,不会像日本那样用“野路子”在南极洲肆意妄为。
正因如此,我们期待中国在南极洲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南极洲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