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最大冰山A23a正加速崩解 或预示生态气候连锁变化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是哪座?这座冰山来自南极,代号为 A23a。
A23a冰山最初面积约4170平方公里,最大厚度达400米,重约1万亿吨。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其面积比3个纽约市(1214平方公里)还要大,高度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出70多米,相当于约143层普通住宅楼的高度。
A23a冰山于1986年从南极菲尔希纳冰架崩裂,在威德尔海搁浅了34年。自2020年起,它开始缓慢移动;2022年末,南极进入夏季、海冰松动后,A23a冰山随洋流加快漂移,从此开启其“漂移之旅”。气象卫星追踪:捕捉最大冰山的漂移和崩解过程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际用户服务中心首席郑照军及其团队依托风云三号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的多个250米通道观测资料,对 A23a冰山自2023年以来的漂移过程和近期明显崩解时段进行详细追踪监测,捕捉到了它在南大洋中“迁徙”与“瘦身”的全过程。
风云三号卫星 A23a漂移轨迹与面积变化监测图显示,2023年1月,A23a还保持着4035平方公里的庞大身躯。它先向西,随后沿着南极半岛东岸向北挺进,一年后面积减少了3%;2024年3月进入西风漂流带后,不到9个月面积损失近8%,面积缩减至3544平方公里。
2025年,A23a遭遇“生命”中最剧烈的转变,从年初的3536平方公里锐减至1403平方公里,面积失去了60%。
从移动轨迹来看,它先向北漂移至南乔治亚岛西南的大陆架,搁浅近两个月后,继续东行。7月,向北转向,并沿着南乔治亚岛大陆架的浅海向西北漂移。9月13日,到达距南乔治亚岛约130公里的北部海域。
“今年,冰山在移动过程中,除了几次大的崩裂、分离出多座较大的冰山外,行进中冰山边缘的松动碎块也不断脱落。”郑照军介绍,南极冰架近年来流失冰的速度加快,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像 A23a这样的巨大冰山,在洋流和强风的推动下,会缓慢离开威德尔海这样的高纬度区域,失去低温与稳定港湾的庇护,进入海水更暖、风速更强的西风漂流带,从而加速崩解和融化,面积不断缩小。
风云气象卫星捕捉到典型时间节点画面,更直观地展现了2025年 A23a的形态变化与崩裂状况。例如,8月30日,风云三号 F星监测到 A23a发生大范围崩解,分裂出三座面积分别为302平方公里、93平方公里和64平方公里的冰山,本体剩余面积1769平方公里,这四座冰山仍紧密依靠在一起。
9月13日,风云三号 F星监测显示,A23a右下方再次崩解出一座面积达344平方公里的冰山,本体面积进一步缩减至1403平方公里。西侧漂浮五座冰山为8月崩离冰山的残留部分,其中靠近主冰山的三座面积分别为78平方公里、65平方公里和23平方公里,较远处的两座面积则分别为298平方公里和48平方公里。敲响警钟:最大冰山消融或引发连锁影响
A23a的加速消失,或许正是大自然敲响的又一记警钟,其变化已对生态、气候及航运安全产生连锁影响。
生态层面,A23a崩解融化时会向海洋释放封存已久的营养物质,尽管短期内可能刺激藻类繁殖,但长期看会打破原有生态平衡。更直接的是,巨大的冰山及其碎块可能阻挡企鹅、海豹等生物的觅食路线,影响它们获取食物。同时,大量淡水注入会改变海水的盐度和温度,将影响海洋生物(如作为食物链基础的磷虾)的生存环境与种群稳定性。
气候方面,A23a融化释放的约万亿吨淡水进入南大洋,可能干扰温盐环流等重要洋流系统。而温盐环流这类大范围海洋环流承担着调节全球热量和能量分配的关键作用,其变化或将对全球气候产生较大影响。
在航运安全上,A23a崩解产生的无数冰山碎块中,不乏水上体积小,但水下部分巨大且雷达难以完全探测的“幽灵冰山”,这些碎块对南大西洋和南乔治亚岛附近航道构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航运与渔业作业安全。
面对这一跨越国界的共同挑战,郑照军从监测预警、科学研究和全球治理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一方面加强协同监测预报,依托风云气象卫星等资源构建南极重点区域冰山动态追踪与预报系统,精准预判风险并发布预警,规避碰撞事故、保障极地航运安全;另一方面深化冰山消融研究,聚焦其对海洋盐度、温度及洋流的影响,为预测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长期气候效应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推动冰山消融议题纳入全球气候治理,通过跨国科研合作与数据技术共享,促进减排行动及适应战略落地。(作者:林禹彤 苗艳丽)
来源:中国气象报;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