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功臣榜秦琼、程咬金和李绩排名并不理想,是为何?
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遥望古代的河流,感受古代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帮助他称帝以及帮助他制造“贞观盛世”的功臣们,仿效汉明帝刘庄在云台阁纪念云台二十八将的方式,在皇宫中建立了一座凌烟阁,选择出了贞观名臣24位,并请绘画大师阎立本描绘出了这24位功臣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中,表示对这24位功臣的尊敬和看重,唐太宗李世民本人也经常到凌烟阁追忆和怀念。
在凌烟阁功臣榜的武将序列中,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应该是秦琼、程咬金和李绩(徐茂公)三人,拜《隋唐演义》的广泛传播所赐,这三人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且三人在归唐后,在唐高祖李渊执政时期就已经早早的封公拜将,全是手握兵权的高级实权将领,在实际的官职和爵位上,远远超过凌烟阁功臣榜上的绝大多数人。
秦琼在投唐后,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已经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爵封翼国公,程咬金在投唐后,也因军功爵封宿国公,李绩因为是带着部队和地盘投唐,又是瓦岗寨一脉在李密死后的最高领导人,所以比秦琼和程咬金还厉害,官职做到了河南大总管、左监门大将军,爵封舒国公,他本名姓徐,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李渊赐姓李。
而位居凌烟阁功臣榜上,且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地位能超过秦琼、程咬金、李绩这三人的,彩奇网,除了李孝恭这样的皇室宗亲外,也就是同样位居唐朝开国功臣的“太原元谋功臣”中的几位,比如柴绍、殷开山等,其余诸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贞观时期风头强劲的名臣良将都还不入流,在朝廷中都没有位置,甚至包括后来的大唐军神李靖当时的爵位也仅仅只是县公,实权也比不上李绩。
可在凌烟阁功臣榜的排位上,秦琼、程咬金和李绩三人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程咬金仅位列第19位,李绩和秦琼更惨,区别位居23位和24位,当上了正、副班长。和秦琼一样位列两大门神的尉迟敬德排在第7位,在瓦岗寨时没什么存在感的魏征和张亮区别排在第4位,第16位。为什么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就功成名就的这三人会在凌烟阁上的排位中如此落后?
史书上关于秦琼是否参与过“玄武门之变”描述得很含糊,按照正常的道理说,秦琼是唐太宗李世民相当欣赏和看重的将领,秦琼也是在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屡立军功,史书上就曾记载:“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两人之间有交情,秦琼当时的职位也值得唐太宗李世民拉拢,可实际上从最终凌烟阁的排位来看,唐太宗李世民或许是对秦琼有不满的情绪,秦琼或许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
秦琼从王世充处抛妻投唐时,李渊曾对他表示:“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并且李渊在他执政的时候也基本上做到了,秦琼被允许跟随唐太宗李世民作战,李渊在他立了功后从来都是大加封赏,给予实权,爵位也做到了异姓臣子的顶峰,可以说,李渊对只是一个降将的秦琼是有恩的,还是很深的恩情。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秦琼是否如演义中写的那样有真义气,或者是假义气,都不太可能参与明显是要应付李渊指定的继承人的“玄武门之变”,那相当于是背叛李渊,而没有参与***就是不支持唐太宗李世民,那么在凌烟阁上的排名当然不会高,能挤进排行榜中,估计已经是唐太宗李世民看在秦琼曾经随他东征西讨且屡立战功的份上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毕竟史书都没有说清楚,可实际上,参与比不参与还差,因为参与了***是对唐太宗李世民有功,但对李渊就是有愧,唐太宗李世民不是笨蛋,心中也是有杆秤的,李渊对你这么好,你能背叛他,那么将来是否也会背叛自己?那么对秦琼的感官也会严重下降,贞观年间没有重用秦琼也就说得过去了。
秦琼在贞观年间不被重用,没有新功,慢慢的也就被别人超过去了,自然在凌烟阁中排不上好名次。还有一种可能是秦琼有病无法参与贞观年间的战事,史书上也有相关记载,是引用秦琼自己的说的话:“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所以,秦琼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都不主要,夹在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中间的他本来很尴尬,贞观时又没有军功,被甩在最终也就正常了。
李绩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又是单独一个派系,需要一定的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