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陕西篇,世界之最
上古时期的陕西(核心为关中平原及周边区域,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核心区与早期王朝重要腹地),在农业文明起源、手工业技术、早期城市与天文历法领域创造多项“世界之最”,代表了同期人类文明的顶尖水平:
①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之一 :陕西南郑龙岗寺遗址距今约150万年,蓝田公王岭遗址距今约115万年,且出土了“蓝田人”头骨化石,表明早在100多万年前,陕西境内已有古人类生活繁衍,是世界上较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
⑥最早的粟(小米)驯化基地:西安半坡遗址(仰韶文化,距今6000-6700年)出土的粟粒遗存,经检测为人工驯化品种,是目前全球发现最早的粟作农业实物证据,比西亚两河流域的小麦驯化(距今约8000年,但规模化种植晚于陕西)规模化应用早约1000年。
⑦最早的农业生产体系:半坡遗址不仅有粟粒存储窖穴(单个窖穴可存粮数百斤),还发现配套的石斧(伐木垦荒)、石铲(翻土)、石磨盘(加工谷物)工具组合,形成“垦荒-种植-存储-加工”完整链条,是世界最早的旱作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同期西亚农业仍以分散种植为主。
⑪最早的宫殿式建筑:延安芦山峁遗址(龙山文化,距今4300-4500年)出土的“大型石砌宫殿基址”,面积超2000平方米,采用“夯土台基+石砌墙体”结构,布局对称(含主殿、配殿、门廊),是世界最早的“宫殿类建筑”,比古埃及第一座宫殿(距今约4000年)早约500年。
⑬最早的历法雏形: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片上,发现刻画的“日月纹”“星象纹”,结合遗址中谷物遗存的生长周期判断,当时已形成“观象授时”的历法雏形(根据星宿位置安排农时),是世界最早的旱作农业历法实践,早于西亚苏美尔历法(距今约4000年)约2000年。
⑭早期的中国雏形: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中心在陕、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其文化影响区西到甘青、南至长江、东达山东,北及长城一线,早期“中国”的空间雏形已经显现,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图案为后来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⑮世界上最早的烧制砖:陕西西安蓝田新街遗址的发掘,出土了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5件烧结砖残块(中华第一砖),经检测烧成温度达850-900℃,是采用木质模具成型后高温烧制的成熟制品。这一发现不仅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砖,也被学术界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烧制砖,比西亚、欧洲等地发现的早期烧制砖年代更早,填补了早期制砖技术的重要考古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