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之最

为啥“技术越强,人类越忙”?

2025-09-10 10:44机械之最

为啥“技术越强,人类越忙”?

半月谈评论员 张漫子

10年前,人们相信人工智能像《机器人总动员》里描绘的那样,会让人类闲适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由机器代劳繁重的一切。今天,当AI能在5秒内生成年度报告、自动驾驶汽车开始接送乘客、量子计算机突破计算极限——技术越来越强,人类却似乎越来越忙:沙滩上挤满的是举起自拍杆直播带货的博主,写字楼在深夜里键盘声依然此起彼伏,网约车或骑手在算法的调度下争分夺秒。技术确实解放了双手,生活的脚步却未因此从容不迫。

“有事没事,问问AI。遇事不决,AI先学。”万物皆可AI的今天,点燃人工智能的“爱迪生时刻”正加速到来。AI好比100多年前的电一样,改变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AI成为流水线赋能生产,成为现代人无法回避的文化语境。

AI也开始接管数学家的苦活累活。最近AI界传出重磅消息:牛顿都无解的“高维亲吻数问题”已经被AI攻克——谷歌DeepMind发布的全新AI工具AlphaEvolve,解决了困扰近代科学界328年的11维空间问题。

曾记否,2016年它刚学会下棋,2022年它开始画画、写诗、编程,2024年学会深度思考的它,还在狂卷高考数学题。

踩上风火轮的大模型,变成了我们时代的印刷术。15世纪的欧洲,古登堡印刷机在美因茨发出第一声轰鸣时,没人料到这台机器会引爆科学***和启蒙运动。今天的大模型,同样在用技术撕开知识垄断的铁幕。中世纪的抄写员需要20年才能复刻的典籍,印刷机3天就能实现量产;一名学者穷尽毕生精力才能整理完成的论著,大模型几十分钟即可解构重组。

AI的“上车”“进厂”“入校”“下海”,强化了人对AI的依赖。大学生借助DeepSeek写论文,小学生借助豆包解难题,白领借助Kimi做PPT,“有困难找AI”不仅成为一种习惯,还获得了一个合理解释——AI赋能。

AI大模型的对话窗口成了数字时代的印刷机滚筒。人类历史上的书籍、文章、对话被碾碎成千亿或万亿个参数,重新浇筑成一块块高密度的“认知钢锭”。当知识生产进入更快更强的流水线作业,谁来定义真理?如何衡量知识的价值?

技术的加速,只是时代的一副面孔。它的另外一副面孔是人们的日渐忙碌。科技越来越强,机器不断取代人工,为什么人类却越来越忙?祖辈也常常难以理解,为什么孙辈开着飞快的车,却没时间回家吃饭?用的是最省时的工具,不再需要手写、手算、手做,却还要深夜加班?

技术的进步本应创造闲暇,现实却是“省时工具”没有带来时间的盈余,反而带来了时间的贫困。一部电视剧得以1.5倍速才能看得下去,一部几百万字大部头的解说要压缩成3分钟,什么都要“速食化”。

当智能手环监测着我们的心跳,平台为我们的注意力标上价格并且出售,我们不得不承认:数字化生存,极易把人类变成一个个“行走的数据库”。面对被信息流榨干的注意力,我们怎能不体会到“肉身碳基、灵魂硅基”的撕裂感?

我们以为用上了免费AI的自己是在“善用工具”,其实换个视角,我们可能就是大模型的“信息存储器”。AI看似降低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门槛,却通过算法推荐和个性化服务,将我们困在“信息茧房”之中,置于由“善思考”的脑力劳动者到“会点击”的体力劳动者的退行之中。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计算器发明后,人们的心算能力有所下降;地图App普及后,人们的方向感越来越差;搜索引擎普及后,人们的求知欲逐渐退化。AI的影响,只会更快、更深、更广。

更深远的是,这场以“进化”为名的技术***,正在解构人类百万年演化形成的生物本能。有一天,部分人可能会放弃倾听心灵的声音,可能会放下好奇和探索的冲动。被数字世界圈养的人类,将像被人类圈养的老虎,即使回到自然界,也失去了追逐猎物的乐趣与本能。

经济学家凯恩斯不会想到,100年后的一代会是更加忙碌的一代。因为早在1930年,他就认真预言:100年后(也就是2030年),人类会因为无所事事而烦恼。他的理由是,生产力进步了,人们每周只需要工作15小时,就能彻底摆脱贫穷。

确实,经济学家的模型还是太过理想了。有网友调侃:我们不是每天要不要工作3小时,而是要不要加班3小时。

也许我们已经身处“理解AI才能理解当下”的语境里。当程序员用Copilot写代码、律师用AI检索案例、作家靠GPT续写小说,人类正从创造者退化为“提示词工程师”。

我们期待的是,工具能为人类拓展边界,可真正的文明跃迁永远发生在工具之外。南北朝祖冲之以算筹计算圆周率,但将π值精确至第七位的本质突破,在于他第一次运用岁差打破“周三径一”的桎梏;宋代汝窑匠人发明玛瑙入釉,可让天青瓷冠绝古今的,是雨过初晴时“道器合一”的东方美学意境;汤显祖用毛笔写《牡丹亭》,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生命觉醒,撼动礼教枷锁。

今天,AI已经可以临摹一幅近乎完美的《星空》,但我们更需追问:凡·高画笔下的扭曲星辰和怒放生命,难道不是源自他无法被算法解码的灵韵?AI能快速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但它能否代替人类仰望星空,重拾“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震颤?

人类应当留住这些本能——那些混沌中的直觉、困顿后的顿悟、理性外的诗意,是文明不灭的火种和源泉。AI不是万灵药,也不应成为人类文明的埋葬者,而应成为文明蜕变的催化剂,与人类一起探索和发现未知的疆域。

猜你喜欢

  • 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十个商业复制案例

    商业史上的“复制”并非简单模仿,而是在借鉴原有模式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关键的本地化改良、模式升级或跨界融合,从而取得巨大成功。根据搜索结果,我为你整理了十个历史上非常成功的商业复制案例,它们都通过这种策略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优势。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这些案例的核心信息,帮你快速了解它们是如何成功的。案例名..

    2025-10-26
  • 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十场商业竞争

    历史上一些宏大的商业竞争,不仅重塑了行业格局,也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下面这个表格,带你快速了解这些商业竞争的核心信息:竞争名称 主要参与者 核心竞争领域 竞争关键时间跨度零售业地盘争夺战 沃尔玛 vs 亚马逊 零售渠道与消费者 约2009年持续至今家居卖场双雄会 居然之家 vs 红星美凯龙 家居建材流通渠道 约200..

    2025-10-26
  • 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十个商业人物

    纵观人类历史,许多商业人物不仅积累了巨额财富,更深刻地改变了商业的运行模式和社会面貌。以下是一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商业人物(按历史时期排序):人物 主要活跃时期/国家 核心商业贡献与特点 范蠡 春秋时期 中国 被尊为商圣。深谙经济周期,主张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三致千金,三散家财。 白圭 战国时期 ..

    2025-10-26
  • 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十个商业创新案例

    如果说“复制”是在现有基础上优化,那么“创新”则是从无到有地开辟新路径。历史上最伟大的商业创新案例,往往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创造新市场、颠覆旧模式、或重塑人类生活方式的壮举。以下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十个商业创新案例,它们共同勾勒出了一部商业文明的进化史。十大商业创新案例---1. 福特汽车:流水线生产·..

    2025-10-26
  • 人类之最

    从刘海铭连载小说《世界天工节》里,读懂人类文明最动人的底气

    当紫砂遇见星晶,当匠心穿越星际:在《世界天工节》里,看见人类文明最动人的底气。当“文明冲突”成为科幻叙事的主流,当“技术碾压”成为星际题材的标配,《世界天工节》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部以“跨文明工艺协作”为核心的作品,没有宏大的星际战争,没有超能力的英雄拯救,只将目光聚焦在一群手艺人身上——..

    2025-10-25
  • 空调什么牌子好 格力空调技术领先进口品牌

    空调如今已经成为所有家庭必备的电器,可以说在炎炎夏日必不可少的一件家用电器,曾经国内最好的电器就是格力,现在电器品牌发展的很强大,已经有不少知名品牌都非常好用,那么到底空调什么牌子好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10、TCL减缓空调的衰老成立时间:1998年品牌介绍:TCL家用电器(惠州)有限公司,是TCL家电产业集团旗..

    2025-10-25
  • 好好的黄体,为啥会破裂?外力强烈冲击是原因之一,男女都要注意

    “快说啊,啥时候肚子疼前干啥了?” 大半夜,急诊室里来了一对男女,女孩一脸痛苦的捂着肚子,医生焦急的询问着。据了解,女孩叫做小徐,是一名22岁大学生,一起来陪同就诊的是她的男朋友,自述肚子忽然疼痛得厉害。医生询问肚子痛前后有没有吃啥特殊东西、做什么运动,女孩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在医生的再三询问之下,..

    2025-10-25
  • 人类历史上十个巨型机械

    人类历史上这些巨型机械体现了工程学的巅峰,它们不仅是功能性的工具,更是人类雄心与智慧的纪念碑。以下是人类历史上十个令人惊叹的巨型机械,它们按功能性和代表性被分为不同类别:---一、陆地巨兽1. “爬行者”运输车· 用途:为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和航天飞机运输火箭及发射台。· 巨型之处: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履带式车辆..

    2025-10-2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