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需慎重!外媒公布汽车质量榜:日系、美系领衔,国产无一上榜
榜单出来了,谁会是第一?
许多人挑车都会看品牌,但榜单数据总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答案。J。D。Power发布了新车质量排行榜,名字叫2025年美国新车质量研究。这里面内容很有意思。
看排名变化,马自达很抢眼。马自达的PP100下降24个,直接回归前三。和丰田有些不一样,丰田反倒增加了16个PP100,控质量这块压力大了。凯迪拉克和雪佛兰排在一样的区间,可是细看,凯迪拉克PP100少27,雪佛兰多5,两者方向完全相反。
榜单里的主流还是日系和美系。
其实,汽车世界很广,各家品牌表现差别挺大。有的品牌一直很稳,有的却起起落落。榜单就是反映这种事情,用每100辆新车出现的问题数量来说话。分数越低,问题越少,这车就更让人放心。
德系品牌同样不容小觑。保时捷和宝马依然很稳定,分数没大变化,德系制造的老底子还是在的。MINI和起亚则属于中游,但是趋势不错,排名逐步靠前,有了自己的小粉丝。
要想知道买哪辆更省心,看数据就对了。
有意思的是,一些本来声势不大,但进步很快的品牌,比如阿尔法·罗密欧、斯巴鲁、Genesis,慢慢地在市场站住了脚,排名都变高一些。相比之下,日产、林肯和现代没有原来那么强,被头部品牌拉开不少距离。
榜单下半部分,值得注意:奔驰和Acura并列在靠后的位置;路虎和奥迪也在后面,成绩并不理想,可能让不少人感到意外。这反映出,名气和实际表现有时候还真不一样。
“榜单上看不到国产品牌。”
有的人可能想问,国产品牌哪去了?榜单上确实没踪影,主要因为国产车美国份额本来不大,上榜条件还是有些门槛的。不是说国产不行,只是市场环境不同,榜单数据自然看不见国产的身影。
对消费者而言,挑车时其实越来越理性。现在的人看重的不光是外形和油耗,质量可靠才是重点。J。D。Power的评选标准,就是让大家知道买车后会遇到多少小问题。这内容摆在前头,选择也更有根据。
数据信息给买车人很大参考
车质量好不好,榜单一目了然。比如口诀一样,“PP100降,就说明少毛病。”像别克、马自达、凯迪拉克,就属于这种越用越省心的品牌。相反,雪佛兰、丰田这样的,数据上去了,用着就要多注意点小问题。
阿尔法·罗密欧、斯巴鲁这些以前没怎么出镜的,最近也在涨分。市场竞争太激烈,大家都得拼质量。普通买家其实不只关注便宜或是空间,现在关心这车耐不耐用,坏不坏,修得多不多。
德系牌子还是有底气
提到德系,大家想到宝马、保时捷。榜单上,保时捷稳稳,宝马也不差。这意味着德国工艺依然有保障。MINI虽然不算头牌,但数据也在向好,消费者满意度不断变高。
路虎、奥迪、奔驰这些以往很受瞩目的豪车,反倒在榜单后面。这些变化也许和使用环境、保养习惯等有关,但数据已经摆在那里。豪车不是万能钥匙,普通车一样能有好排名。
榜单反映出来的,其实是各汽车企业对产品质量长期控制的能力。有的汽车企业精耕细作,有的则容易遇到波动。PP100的每一分进步,背后都是大量生产和用户反馈堆出来的。
“榜单没有国产车,也很正常。”
毕竟不是每个国家的车都能在全球主要市场获得相同的认可。国产品牌在美国市场还算小众,暂时上不了榜。只有等市场占有率大了,才有机会与这些主流品牌一较高下。
买车其实是一种选择,很像做选择题,有些品牌的分数摆在那里,无需纠结。榜单数据清清楚楚,只要对比一下,自然有答案。消费者不用迷信某一个品牌,而应该根据实际表现去挑选。
榜单每年都会有波动,这也显示出汽车市场的活力与变局。不管你喜欢哪种品牌,数据和事实才是最“实在”的。买车前多看榜单,少吃亏。
榜单上每一分变动,都有大背景。有的品牌靠着多年的工艺积累才能稳定,有的因为某一年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数就会上升。消费者记得多关注这些细节,花出去的钱更值。
谁在进步,谁需努力,榜单一目了然。
汽车本来就是个需要耐心和精力的产品。买车不光比价格、比动力、比外观,更要看耐用不耐用。榜单能告诉人的,就是这个最直接的数据。
选择什么品牌,最终还是看自己的需求。但靠谱的数据,会让每一个选择都多一份保障。别盲目追求某些传统想法,相信数据,理性能买到更满意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