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好评中国丨科普之风吹遍神州,科技之光照亮未来

2025-09-07 11:00科技之最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展出的带电作业机器人。图源:新华社

□路小舟

9月1日,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启动。随着“科普报告话前沿”的讲堂走进社区、“科学文化进基层”的活动深入乡村等,这场由中国科协与多家单位联合打造的科普盛宴,不仅成为一场全国性的科学传播行动,更如同一把钥匙,打通了科技与大众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让曾经看似“高冷”的科技知识,真正融入寻常百姓家,为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注入温暖而坚实的民生力量。

一直以来,科技往往被冠以“专业”“遥远”的标签。在许多人看来,航天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似乎只存在于新闻与论文中,与日常的柴米油盐隔着一道“认知壁垒”。而全国科普月的开展,正在努力打破这层隔阂。“科普报告话前沿”不再停留于艰涩术语的堆砌,而是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嫦娥探月”背后的奥秘,用生动案例讲解“AI诊断”怎样守护健康。“科学文化进基层”也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带着实验器材走进乡村课堂,让孩子们亲手操作趣味实验,在互动中感受科学魅力。通过这些活动,科普工作者以多种方式,普及垃圾分类、应急避险等贴近生活的实用知识,“接地气”的科普让科技从“云端”落地,让大众真切体会到“科技就在身边”。

科技的价值,终究要回归于对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从智能手机让老人与远方亲人视频连线,到智慧农业助力农民手机监测农田;从新能源汽车让出行更绿色便捷,到在线教育帮助偏远地区孩子共享优质资源——科技早已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国科普月的意义,正是让更多人看清科技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感知技术背后的民生温度。当大众从科技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甚至“受益者”,对科技的认同与信任便会与日俱增,而这,正是创新最深厚的土壤。

创新决定未来,而科普,恰是培育这片土壤的“播种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不仅依赖科研机构的突破与企业的研发实力,更建立在全民科学素养的基础之上。如果孩子们从小保持对星空的好奇、对实验的热爱,这颗探索的种子未来便可长成推动进步的“参天大树”;如果公众具备基本科学思维,就能更好辨别伪科学,支持真正有价值的科技应用,共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全国科普月所做的,正是这样的“播种”工作——通过校园“科学小课堂”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借助企业“科技成果解读会”助力从业者把握前沿,依托公众“科学素养讲座”提升社会整体认知水平。当科学精神成为共识,当创新意识融入血脉,我们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真正实现“创新赢得未来”。

当然,科普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成在坚持。首个全国科普月的启动,只是一个美好开端。未来,我们还需不断丰富科普形式,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让科普内容更“吸睛”、更易传播;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更加关注农村、偏远山区及老年群体,让科技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媒体协同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体系。只有让科普成为常态,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才能为科技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科普之风吹遍神州,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看到的便是一个创新中国的崛起。在这条科技与人文交融并进的征途上,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一颗充满好奇的心都是未来的种子,终将汇聚成改变生活、赢得未来的磅礴力量。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猜你喜欢

  • Token将是未来最重要的资源

    文 | 硅基星芒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生产力的飞跃,都伴随着核心生产力要素的更迭。从蒸汽动力时代的煤炭,到现代的电力,再到信息时代的芯片和数据,莫不如此。要素的革鼎,在潜移默化之间,重塑了整个世界的社会生活结构。如今,人工智能时代已经降临。与此同时,一个微小的概念,也开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成为..

    2025-09-07
  • 让科普突破知识搬运,直抵科学内核

    编者按: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光明网特别推出《科普月·大家谈》栏目,邀请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分享科普故事、探讨创新路径、展望美好未来,为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欢迎赐稿:cailin@gmw.cn)【科普月·大家谈】作者:张志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在一场高能物理学术会议上,..

    2025-09-07
  • 专访:中国抗战是“整个二战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访美国军事史学家理查德·弗兰克

    新华社美国新奥尔良9月5日电 专访:中国抗战是“整个二战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访美国军事史学家理查德·弗兰克 新华社记者徐剑梅 美国知名军事历史学家理查德·弗兰克日前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战场在二战中亚洲及太平洋战场居于“核心..

    2025-09-07
  • 世界最长

    世界最大冰山解体,未来几周可能变小到难以辨识

    据新华社,近40年前从南极冰架断裂后,代号A23a的冰山长期位居世界“巨无霸”冰山榜首。然而,卫星图像显示这座冰山正迅速解体,研究人员预计它有可能在几周内变小到无法辨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日援引英国南极考察处消息报道,受温暖的海水影响,巨型冰山A23a正迅速分解为“几大块”。在今年早些时候,A23a面积3672平方..

    2025-09-07
  • 世界最重

    中国3年半建世界最高桥,英国却用同样时间修一座立交桥?

    中国用三年半建起世界最高桥,英国却拿同样时间修一座立交桥?这速度对比太扎心了!就在今年9月底,中国又要刷新一项世界纪录——花江峡谷大桥即将通车,它的高度将达到惊人的625米,比法国米约高架桥高出近一倍,直接坐上“世界最高桥梁”的头把交椅。这座桥横跨贵州深山峡谷,全长2890米,主跨1420米,创下山区桥梁跨度之..

    2025-09-07
  • 探索百科

    科学家处理太空垃圾 或成未来月球的宝藏

    垃圾处理科学家必须要想方设法处理这些太空垃圾,尽可能安全地将这些探测器从月球轨道上移除。科学家想到了处理退役探测器的方法,那就是将它们撞向月球表面,这样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科学家认为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起到拯救月球遗址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清洁月球的表面,对月球自身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月球环境之前很..

    2025-09-07
  • 人类之最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世界之最”:这些开创性成就你知道几个?

    中国历史不仅留下了震撼世界的奇迹工程,更在科技、文化、制度等诸多领域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它们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是10项不重复的开创性成就,带你领略中华文明的卓越创造力: 1.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楚国人甘德与魏国人石申在公元前4..

    2025-09-06
  • 机械之最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东南亚寻商机 携手合作促互利共赢

    中新网长沙9月4日电 (易丹)9月4日,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实达城会议中心开幕。展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一代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应急装备、工程车辆”为主题,聚焦智能化、绿色化工程机械最新成果,旨在打造中马两国乃至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高地,成为推动共建国家设施联..

    2025-09-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