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他的精神“火炬”,指引量子科技攻关新征程

2025-09-04 11:30科技之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无数中国科学家义无反顾,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挽救民族危亡砥砺前行,书写了一部科学报国的热血史诗。历史逐渐远去,但“精神火种”仍在闪耀。

打开国家超算互联网,轻点鼠标,就可免费体验136、18和1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极速运算过程。带来这一极致体验的,是前不久入驻国家超算互联网的Quafu(夸父)量子计算云平台。

这一量子计算云平台的成功打造,离不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超导量子计算攻关突击队的矢志攻关。

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严济慈在抗战烽火中不畏艰难、科学报国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辈们在创新路上砥砺前行。

中国人理应为国为民解难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炮火迫使北平研究院南迁。严济慈领导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几经辗转,最终于1938年下半年落户于昆明北郊的龙泉观。

不久,龙泉观里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军政部兵工署署长俞大维。他慕名而来,恳请严济慈为前线医院制造一批急需的显微镜。几乎同时,附近一家无线电厂也前来求助,希望研制军用无线电急需的压电水晶振荡器。

“这些仪器都是抗战所需,以往全靠进口。如今遭日军封锁,运输困难。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为国家为人民解难。”严济慈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接下了这些直接支援抗战的任务。

研制工作从零开始。他们四处搜寻原材料,自行设计图纸,打造设备。严济慈还从昆明招募中学毕业生,亲自培训,手把手地将他们培养成熟练技工。他不仅统筹全局,更亲身示范磨玻璃、磨镜头,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务求产品百分之百合格。

自1939年起的数年间,严济慈领导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生产了500架1500倍的显微镜用于医疗与教学,1000多具用于稳定无线电波频的水晶振荡器,300多套供我军及盟国英军使用的五角测距镜和望远镜,还有50套缩微胶片放大器,为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钱临照后来回忆道:“在条件十分艰苦、设备极端简陋的情况下,我们全所的工作人员在严先生的领导下一起动手,研磨镜头,测量焦距,仔细检验,认真装配……回想当年,虽苦犹荣,不禁再次感念严济慈先生对科学的一片赤诚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科学报国精神薪火相传

“抗战时期,严老领导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制出我国首批光学仪器。他用创新实践证明,即使在至暗时刻,中国人也能依靠自己的双手,点燃照亮民族前途的科学之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严济慈超导量子计算攻关突击队队长范桁说,“严先生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我们突击队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对其科学家精神最直接的传承与践行。”

近年来,量子科技迅猛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量子计算强大的运算能力,有望为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化工能源等领域带来全新的突破。”范桁说。

超导量子计算作为最具实用化前景的量子计算技术路线之一,各国竞相布局。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成立了严济慈超导量子计算攻关突击队。

随着这支以严老精神为旗帜的突击队成立,成员们迅速投身于超导量子计算攻关。他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勇闯量子计算无人区,成功保障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运行。同时,他们还与合作者一起,开发出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操控芯片实现全局纠缠,刷新了固态量子器件中生成纠缠态的量子比特数目世界纪录。

“面对超导量子计算这一世界前沿领域的激烈竞争,我们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展望未来,范桁满怀信心,“突击队全体成员必将以严老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敢于挑战‘卡脖子’问题,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力争在量子计算的科技浪潮中实现自主突破。”

来源:科技日报(2025-08-28 第01版)

视频鸣谢: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

责任编辑:王颖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河北临漳:六朝古都上生长出科技之花

    “一道紫光贯通天地,古战场烽烟四起,中轴对称的古城,坐落在广袤的平原上,峨冠博带的官员,徜徉在田野间……”2025年8月25日,河北临漳邺城考古博物馆中,戴着VR眼镜的人们,在虚拟世界中重回两千年前的古城,探索藏在历史中的故事。2025年9月12日至14日,临漳作为承办地之一的第八届邯郸市旅发大会即将召开,这个两千年..

    2025-09-04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家破解演化与量子之谜!2025未来科学大奖,720万重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从恐龙羽毛到量子芯片,他们用“中国答案”重塑世界科学版图核心速览生命科学奖:季强、徐星、周忠和凭辽西化石证据,终结150年“鸟类起源”之争物质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开创拓扑电子材料,为量子计算铺就“中国路径”技术革新奖:75岁卢志远以三维存储技术,让手机存储量暴增..

    2025-08-08
  • 科技之最

    八一建军节丨以科技之名 赴强军之约

    他们是军人也是科技工作者双重身份下是同一种报国的赤诚他们用智慧与汗水铸就守护国门的钢铁长城与科技利刃他们的故事是忠诚与创新的交响是献给祖国最深沉的爱今天致敬中国军人万里河山,有你心安致敬中国军人原标题:《八一建军节丨以科技之名 赴强军之约》阅读原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2025-08-03
  • 科技之最

    以科技之名,赴强军之约

    原创 中国科协之声 中国科协之声 北京他们是军人也是科技工作者双重身份下是同一种报国的赤诚他们用智慧与汗水铸就守护国门的钢铁长城与科技利刃他们的故事是忠诚与创新的交响是献给祖国最深沉的爱今天致敬中国军人万里河山,有你心安致敬中国军人设 计:袁 也责 编:邓涵文原标题:《八一建军节|以科技之名,赴强军之约》..

    2025-08-03
  • 世界最高

    “缺氧不缺精神”:世界最高海拔风电场吹绿大美西藏

    中新网7月31日电 (记者 张东方)在平均海拔5000米至5200米的青藏高原上,一片银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巍然矗立。近日,记者实地探访目前世界在运海拔最高的风电项目——措美哲古风电项目,感受建设者们如何在“世界屋脊”上,谱写清洁能源发展新篇章。7月29日,记者实地探访目前世界在运海拔最高的风电项目——措美哲古风电项目。..

    2025-08-02
  • 直击WAIC现场:中国科技如何将童年幻想照进现实?

    小时候,我们总爱仰望星空:幻想像《四驱兄弟》那样操控智能赛车,渴望拥有《变形金刚》里能变形战斗的机械伙伴,甚至梦想戴上哆啦A梦的竹蜻蜓自由飞翔。如今,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被中国科技一一具象化——自动驾驶赛车在赛道疾驰,人形机器人灵活搬运货物,无人机如竹蜻蜓般划过天际……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将科幻的..

    2025-07-31
  • 科技之最

    科技的温度:藏在代码里的人间烟火

    去年冬天,我在社区服务中心做志愿者,遇到一位独居的张奶奶。她颤巍巍地举着手机问我:丫头,这个一键呼叫的按钮,真能找到人吗?我帮她调试设备时,注意到她床头的相框里,是和孙子的合影——照片边缘已经卷了边,孙子去年去了深圳工作,半年没回家。那天傍晚,张奶奶的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跳着紧急呼叫已响应的提示,社..

    2025-07-30
  • 科技之最

    科技巨头暗战!特斯拉补贴缩水,马斯克反击特朗普冲突加剧

    伙伴们好,分享开场!今天的千字干货,结尾欢迎点赞收藏支持~(你的支持是我的动力!)看字费神?右上角“听”字,护眼模式马上开启!特朗普与马斯克:合作分道扬镳,风雨再起说起特朗普和马斯克,过去他们的关系可真算得上是一出戏。从被外界羡慕的“政商合作范本”,转眼间成了台上的针锋相对。要知道,马斯克一度是特朗..

    2025-07-3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