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国企为什么这么累
奇瑞不仅创造过连续14年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记录,同时还正向自主研发了中国第1台汽车发动机。
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国产品牌里面绝对的老大。
奇瑞作为安徽省芜湖市的地方国企,到底是怎样做到的?今天我们来讲讲奇瑞的故事。
白手起家,全部靠自己
奇瑞成立于1997年,当时是叫做“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零部件公司?因为当时它是没有汽车生产资格的。
开始几年奇瑞造车子,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奇瑞的造车项目,其实早在92年就开始布局了。
当时芜湖刚刚经历过洪灾,得赶快恢复经济。市政府一听:“「哎」芜湖一个村办工厂,靠着一个简单的设备,一年造了几百台车,创造了1个多亿产值?”
心里想:造车这么挣钱,造啊!
抱着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芜湖人就决定自己干。和一汽打过交道,决定去一汽挖人。
于是在96年,奇瑞从一汽挖来了一个对奇瑞非常重要的人物,叫尹同跃,也就是后来奇瑞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尹同跃到了芜湖的时候,一脸懵逼,发现条件不是一般的艰苦,手上只有30万市政府批下来的资金,这个钱在当时顶多就买台思域。
没办法,研发团队前2年只能在破旧的毛厂房里面上班,没空调的,夏天人扛得住,但是电脑总是要死机,太烫了;冬天大家手上全都是冻疮。
造发动机被外国人欺负
说来也巧,大家都说奇瑞发动机厉害,而且奇瑞最开始就是先造的发动机。
1997年,奇瑞因为买不到发动机,只好花了2980万美元,引进了一条福特汽车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
当时国外技术人员还提出了一个“交钥匙协议”的不平等条约。
什么意思?就是国外技术人员组装的时候,中国人不可以进去看的,只能等设备全部装好了之后,才能拿启动钥匙。
不仅如此,这些国外技术人员还喜欢“摸鱼”,几个月都没装好一台生产线。
最后奇瑞真的是等不住了,决定让国外人员:“你们回去吧,我们自己来装。”
这就意味着这个难题终于算是解决了,之后还要解决车身和底盘。
因为尹同跃是一汽来的,所以奇瑞就决定照着捷达来吧,车身也不能完全照搬,对吧?
所以奇瑞采取了“曲线救国”的一个策略:从西班牙的西雅特汽车公司,买来了Toledo车型的技术。
因为Toledo和捷达,本来就同一个平台出来的,所以说,车身造出来,直接能和底盘搭配,根本就是不要改,绕一圈。
车子造出来却没有“准生证”
好不容易车子是造出来了,但是奇瑞没有造车许可证。奇瑞风云成了“黑户口”,是不能光明正大地往市场上卖车的。
这就有点像:现在的电动车、老头乐、四轮的残疾人专用车,有点这种感觉,有些不是也没牌照吗?
芜湖市政府又只能“曲线救国”了,把奇瑞纳入了客车目录,打着擦边球,所谓的“偷偷摸摸”地当出租车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