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大战不为人知却是三国将领阵容最豪华,军事水准最高的战争
汉中之战:三国最“豪华”的一盘棋
说到这里,有人或许想起小时候玩象棋,那种“谁控制了中路,谁就稳了大半”。汉中当年在三国里,就是这格子——一点都不夸张。看地图也明白,陕西南部,汉水穿城而过,连着四川盆地和关中,南来北往,全得走这道。说是“秦之咽喉”,可不只是好听。你家要是住川蜀,门口这块地要是丢了,等于半条命没了;要是关中那边,拿下汉中,就像随时能抄家伙进成都。
只不过这风头一过,曹操却没有顺势往南出击,反而驻足休整。那时候,司马懿在他身边,说抓紧一鼓作气攻入益州——刘备还在喘气,根基还没扎牢。怎么曹操没答应呢?书上说是士兵打仗太久,得歇歇,可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还有别的算盘。其实,这一犹豫,命运的天平就轻轻晃了晃:他错过了人生最后一次极有把握统一天下的机会。
刘备急得恨不得拿亲儿子去换安稳——真的假的咱不细究,荆州三郡都割让给孙权,只为保住东边,好腾出手来拼汉中。这种输不起的紧张感,透着一股子“家底刚有点,我不想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真实。你说这,谁能不急?
巴西之战一打下来,刘备气色见长,底气足点,随即要拿下汉中。217年,先用张飞、马超断后路,陈式去堵关,把曹军的补给线劈成好几段。全蜀上下,能打的都拉出来了,关羽守荆州,诸葛亮调度后勤,其他老将新兵扑面而来。曹操那边,也几乎倾巢而出——夏侯渊、曹真、张郃这些名字,你随便抛到三国段子手群里,都能聊三天三夜。
最郁闷的还属主力部队。阳平关前,刘备一波又一波进攻,全被夏侯渊守住——说夏侯渊沉稳有余点不夸张,主帅该有的大气在这儿展露得淋漓尽致。刘备也只能眼巴巴在山前等个机会,这日子,睡得着才怪。
就在大家举棋不定时,杨洪那一通慷慨话,把大家的血点都点出来了。“汉中,存亡绝地,男女老少都得上。”这种时刻的大白话,倒真让人想起家里来了个恶霸,谁都不能袖手旁观。
夏侯渊没看透这一招,作了鹿角防御工事。一天晚上,张郃那边被猛攻,夏侯渊分兵支援,却被法正揣准了。他用拖疲战术,一天反复闹腾,搞得夏侯渊警惕性慢慢放松。黄忠在那时候带兵冲下来,斩了夏侯渊。你要知道,这不只是战场偶然,而是顶级指挥官被斩于阵前,整个曹军士气直接崩盘。
曹操赶到汉中,但局势已变。黄忠杀红了眼,赵云也是厉害,接应劫粮时小股兵力,硬是在曹军人海里拼杀,打出以少胜多的气势。赵云的空城计,更是把曹操的谨慎用小小营门反转,“大门敞开,士兵装死”,这一幕你要是放到电视剧里,相信观众都得叫好。
持续快三年,最后,曹操只能撤出汉中,蜀军大获全胜。这一仗,为后面的“三国鼎立”正式写下句号。刘备封汉中王,三家格局就此定型。
有时我甚至会胡思乱想,假如曹操当初多了一点决断,人心又如何?刘备是不是也会在某个失眠夜里认了命?这些答案,千年后还是没写进书里。可英雄与凡人、成与败的差距,往往就卡在那种谁也说不清的小小犹豫上。或许,这才是历史最真实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