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牛了!这都能干出来!世界之最,顺利贯通!谁羡慕了我不说
世界之最,顺利贯通!
据总台报道称,8月17日,随着开挖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破土而出,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济南市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掘进完成,这一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据介绍,17米级盾构机首次穿越“地上悬河”,施工难度大、要求高,对掘进的精准管控和设备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他说:“‘山河号’盾构机创新应用大开口率带压复合型刀盘,装配伸缩式主驱动、开挖仓伸缩摄像头等先进装备,并搭载智能化装备系统,实现了全流程感知、预警与智能决策。”
这条隧道意义重大
只能说中国真的太牛了,这都能干出来!
正如介绍中所言,隧道施工难度大、要求高,对掘进的精准管控和设备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因此,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里程碑,更在技术突破、生态保护、城市格局重塑、社会融合及国际影响力等多维度展现出深远意义。
一、中国技术遥遥领先
隧道采用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绝对是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纪录。同时,创新设计4.2米净高,可以满足通行公交、消防、管理及救援车辆等要求,极大提高通行能力。
目前穿越黄河两岸绕行需约30分钟,隧道通车后,驾车穿越时间将缩短至仅需5分钟。这一效率提升对物流运输、日常通勤及应急救援等场景意义重大。
两岸货运时间压缩,预计降低区域企业物流成本,尤其利好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高新产业供应链。
据中国日报网报道称,作为济南“二环一隧”核心工程,隧道将强化南北向经济轴带,据类似项目经验(如济南济泺路隧道),有望拉动沿线区域年经济增长1%-2%。
建设以来,项目实现最高日进尺18米、月进尺426米,创造了17米级盾构施工的世界纪录,已累计攻克28项技术难题,完成科技论文3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2件,总结形成17米级盾构施工成套技术体系。
四、生态保护
水源地零污染实践:隧道北邻济南一级水源地,通过自主工艺实现泥浆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避免对黄河水质造成影响。
五、城市格局重塑
据齐鲁壹点报道称,济南规划建设跨黄通道共34处,包括28座大桥和6座隧道,已建成22处。其中,起步区42公里范围规划跨黄通道共21处,平均2公里1处,达到了南京、武汉、杭州等沿江城市水平。
六、国际影响力
刚刚也说了,项目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2件,总结形成17米级盾构施工成套技术体系,这也推动推动我国从“技术追随者”跃升为国际标准制定者。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成本、高适应性方案(如模块化施工、智慧管控),为“一带一路”河海密集区域基建提供模板。
黄岗路黄河隧道贯通的意义远超交通本身,是发展中国家以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垄断的宣言,更是济南从“山河阻隔”走向“山河共兴”的时代象征。
说在最后,回顾中国的基建历程,类似这样的超级工程数不胜数。从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 港珠澳大桥,到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从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 三峡工程,到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 每一项工程都凝聚着中国建设者们的心血和智慧,每一项工程都彰显着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中国基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将会有更多令人惊叹的超级工程在华夏大地拔地而起。这些工程,必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国风采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