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发射爱因斯坦探针,探索宇宙“黑暗面”
北京时间1月9日下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为何要探索宇宙“黑暗面”?
宇宙中存在着各种神秘的暂现源和爆发源,它们通常在很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然后又迅速消失,就像宇宙中的“闪现”现象。这些现象通常与致密天体的形成、演化及并合过程密切相关,蕴含着恒星生老病死的奥秘。
什么是爱因斯坦探针?
爱因斯坦探针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台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旨在发现和探索宇宙中X射线暂现和爆发源,并发布预警引导其它天文设备跟进观测。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导,欧洲空间局和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参与合作。卫星设计寿命5年,重量约1450公斤。
爱因斯坦探针搭载了两台先进仪器:
1. 龙虾眼宽场X射线望远镜(WXT) 采用特殊的龙虾眼仿生技术,具有极大视场(约3600平方度)和高灵敏度,能够同时监测全天的X射线源。
2. 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 具有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在WXT发现暂现源后立即进行精细观测。
爱因斯坦探针将致力于:
· 发现宇宙中的X射线暂现源
· 搜寻来自引力波事件的X射线信号
· 探测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
· 绘制黑洞分布地图,研究其形成演化
国际反响
欧洲空间局表示,爱因斯坦探针将“改变我们对宇宙中高能现象的理解”,并为此提供了发射服务和地面站支持。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爱因斯坦探针首席科学家袁为民表示:“这将开启探索宇宙动态变化的新窗口,有望发现新的物理现象。”
爱因斯坦探针是我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一部分,继悟空、墨子、慧眼、怀柔一号等科学卫星之后,又一重要的空间科学探测器。
爱因斯坦探针的成功发射,不仅将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更彰显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日益重要的角色。期待这一“宇宙事件探测器”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欢迎到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