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十四五”
江苏杭集,全球最大的口腔护理用品和洗护用品产业基地,全球每3支牙刷,就有一支是“杭集制造”;
浙江慈溪,生产制造了全球约六成的小家电,其中电熨斗、电吹风、电暖器等多个细分品种产量位列世界第一……
在中国,有许多这样的宝藏小城,他们面积不算大、人口不算多,却打造起一个个闻名全球的产业集群,产量位列全球第一。
一座小城市,如何把生意做到全球?
这首先来自历史积淀和产业传承。赛迪方略中部县域研究中心主任赵艳轲分析,以河南许昌假发产业为例,其发展可追溯至清末民初的毛发收购传统,这种历史积淀,既培养了熟练的产业工人,也构建起全球毛发原料采购网络。如今,许昌已拥有完整的假发产业链,从原料采购到设计研发,再到跨境电商销售,已然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
其次,专业化分工和集群效应,推动了小城产业不断壮大。中国的许多小城镇,一座城就能撑起一条完整产业链。比如,江苏丹阳拥有20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从镜片、镜架到镜布、镜盒,形成了从模具开发、镜片原料到电镀加工的完整配套体系。换句话说,这样一座小城,就能满足眼镜相关的所有市场需求。
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同样关键。比如,浙江诸暨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当地企业联合高校建立起“浙江纺织袜业研究院”,在功能性纤维、智能织造等领域取得突破,获得多项专利。如今,诸暨袜企已主导或参与制定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实现了行业引领,也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还有人可能会问,中国有上千个县城,不同县城可发展的产业有别,也有相似之处。这些小城,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答案之一,是市场细分战略。
湖南邵东是一个盛产打火机的县级市。在这里,除了塑料粒子,200多种打火机零配件都能实现本地配套,且配套企业就在半径20公里内。目前,邵东生产的各类打火机,年产量超150亿只。
从产品细类看,邵东多数企业聚焦生产低价的一次性打火机,以规模化、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占据了全球一次性打火机市场的大头。目前,当地也有一些企业在向高端、创新方向发展。这种市场细分策略,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有利于形成互补发展格局。
答案之二,是数字化转型的大胆尝试。
广东东莞,有一座叫“大朗”的小城镇。这里年产毛衣超过9亿件,全球每5件毛衣中,就有一件产自大朗。
这样的成绩如何做到?数字化转型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据了解,大朗已经建成数字化设计中心和智能仓储系统,实现从接单到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据大朗毛织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朗毛织企业已具备灵活接单、快速交货能力,最快2小时就能定制生产一件毛衣,有力保证了服务时效性。
小城做起全球生意,又带来了什么?
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这是最直观的影响。比如,山东菏泽曹县共有汉服企业2000余家,带动了从业人员约10万人。在人口不足4万的江苏杭集,当地已打造起年产值130多亿元的口腔护理和洗护用品产业;在浙江宁波宁海县北部的西店镇,共有以手电筒为主导产品的企业900多家,年产值超80亿元。这些小城产业的繁荣,不仅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有效改善了农村空心化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人口密度大等问题,更好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小城市的产业也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比如,江苏丹阳生产的眼镜片在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促使国际品牌下调产品价格;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构建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这种国际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占比,更在于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价格形成话语权的提升。
客观看,目前,部分小城产业发展仍存在一定制约因素。比如一些城市的产业集群面临土地资源约束,部分服装产业集群面对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对此,赵艳轲建议,小城产业仍要不断强化本领,通过工业设计、品牌建设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降成本、提效率,从而继续扩大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本期编辑:白天亮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