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植物王国》点亮科学之灯
7月10日,河南科技学院“甘霖计划”大学生义务支教服务队走进商水县汤庄乡西赵桥村,以《神奇的植物王国》为主题,为村内小学生带来一堂融科学性、趣味性与互动性于一体的自然科普课。课堂围绕“会动的植物”“食虫植物猎手”“自然的伪装与适应”“植物之最与保护行动”等板块展开,引导孩子们在观察、提问与实践中走近植物世界,播下热爱自然、守护多样性的种子。
课堂以“会动的植物”引入:跳舞草在音乐节律中“摇摆”、含羞草被触碰后迅速合拢、向日葵追随阳光完成“日行程”,同学们在直观演示和生动讲解中理解了植物对外界刺激的感知与响应原理,认识到植物并非“静止不动”,它们有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近距离认识“食虫植物”
在“食虫植物猎手”环节,老师通过实例解释捕蝇草“0.1秒夹合”的触发机制、猪笼草“瓶盖—瓶口—瓶底”的结构功能分工,以及茅膏菜依靠“粘液小水珠”形成的黏捕策略。孩子们在“为什么只吃会动的虫子”“掉进去还能逃出来吗”等追问中,逐步建立起从形态到功能、从结构到生态位的科学思维链条。课程带领同学们观察生石花“以石为貌”的拟态伪装,以及“龟甲龙”在旱季与雨季之间叶片与茎秆形态的季节性变化,理解环境选择如何塑造植物的外观与生存策略,体会“适应环境、顺势而生”的自然智慧。
在“植物之最”拓展板块中,老师以“龙血树”等极端案例激发学生好奇心,帮助大家感受植物寿命、体量、形态等多样性的震撼与美感,并进一步引出“为什么要保护生态”“我们能做什么”的讨论,强化珍爱生命、守护多样性的价值观。
课堂还设置了趣味选择题与抢答环节,学生们积极举手、踊跃作答,在“讲—练—评”的闭环中及时查漏补缺,学习效果显著。
此次《神奇的植物王国》主题课程,以孩子们看得见、听得懂、愿参与的方式,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热爱自然的情感与行动。志愿者们表示,将继续把优质科普资源送到乡村孩子身边,让科学之光照进更多课堂。(通讯员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