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秘密

官媒曝光明星洗钱黑幕,一个巨大产业链浮出水面,撕开娱圈洗钱套路

2025-08-16 09:52明星秘密

文 |鱼鱼酱子

编辑|鱼鱼酱子

前言:

娱乐圈不再只是明星们的天堂,而是一个充满阴暗面的资本游戏。

从阴阳合同、天价片酬到洗钱、资本操纵,种种问题不断浮出水面,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舆论热潮。

这个曾经被人们视为梦幻的圈子,竟然沦为了资本炫耀与投机的舞台。

那些幕后的黑暗交易到底有多疯狂?又有哪些关键人物在推动着这一切?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圈子里的秘密面纱。

阴阳合同引爆偷漏税风波

2018年,著名女演员范冰冰因涉及阴阳合同和天价片酬等税收问题,遭到了8.84亿元的巨额罚款。

这一事件不仅让娱乐圈为之震惊,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所谓阴阳合同究竟是什么?它如何助长了天价片酬的出现?又是如何成为演艺圈内一种普遍的潜规则?

原来,阴阳合同就是在正式合同之外再签订一份隐秘的合同。

这种做法广泛存在于影视行业中,不仅助长了天价片酬的出现,而且还涉嫌逃税、洗钱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再次引发关注的是,演员郑爽因获取1.6亿元畸高片酬并借阴合同对某公司增资1.12亿元涉嫌偷漏税而被人实名举报。

这再次证明了这些潜规则在娱乐圈的普遍性。

业内人士坦言,通过化整为零、伪造合同、巧立名目等手段,轻易就能将巨额片酬消化掉。

有些剧组甚至有很多从未露面的演职人员,却领取了大量薪酬。

这些空饷最终也会成为明星们的天价片酬。

除此之外,影视公司还会利用资本运作等方式,将高额薪酬变相转化。

近年来,多家上市影视公司频频并购一些明星演员持有较多股权的小公司,这些被并购的明星公司往往成立时间不长,但估值却高得离谱。

这无疑为演员们提供了一条合法的高额片酬之路。

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措施,但这些问题依然难以根治。

由于一些平台为争取流量明星不惜代价高价挖角,以及影视公司巧妙的资本操纵手段,这一问题仍然存在。

资本操纵下的天价片酬

那么,这些天价片酬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资本操纵套路?

通过对大量财务报表的分析发现,部分知名影视上市公司,近年来纷纷放大杠杆,以小博大的方式进行各种并购重组。

他们通过明星证券化→标的公司空壳化→保底发行、票房造假哄抬股价→自买自卖、减持质押疯狂套现的套路,不断掏空中小投资者,使得遏制天价片酬的举措打了折扣。

所谓明星证券化,就是影视公司大量与明星艺人合作,甚至让他们成为公司的股东。

这些明星凭借自身粉丝效应,能够帮助公司迅速拉升股价。

一些新三板影视公司,就是凭借明星股东的背景,实现了顺利登陆A股市场。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明星证券化趋势,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警示。

他们指出,这种做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报表都有重大影响,很可能误导投资者。

接下来是标的公司空壳化。

一些影视公司会先让明星成立空壳公司,通过对其进行高价并购或借壳上市,来实现公司估值的快速飙升。

这种做法常常伴随着高杠杆和高估值的特点,被投资者广泛质疑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被并购公司的高利润承诺往往都是空头支票。

有的公司会通过与明星股东的业绩对赌来忽悠投资者,最终却让中小股民买单。

随后是保底发行和票房造假。

一些影视公司会利用这些手段来推高自身的股价。

比如通过买票房、幽灵场等方式,来误导市场,甚至牵涉P2P、众筹、收益认购等金融业务,存在严重的违法风险。

最后是疯狂套现。

除了在收购、借壳等环节放大杠杆外,部分影视公司大股东还通过自买自卖、高位减持、股权质押等手段,获得大量高杠杆资金。

有的公司甚至沦为了风险投资企业,主要靠将之前购买的资产高价装入上市公司来实现投资升值。

这种自我融资、自我投资、自我收购的模式,无疑放大了资本市场的杠杆,扰乱了金融秩序。

综上所述,这些影视公司通过各种复杂的资本运作手段,不仅实现了天价片酬的目的,还大肆掏空了中小投资者的钱袋子。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也可能成为影响政治稳定的隐患。

文化圈地掩盖下的资本野心

那么,这些影视公司从股市圈来的钱,究竟都流向了哪里?是否主要用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和生产呢?

调研发现,并非如此。

这些公司并未将所融资金主要投入影视作品的扩大再生产,反而大量用于打造影视衍生品名义下的房地产投资。

以某知名影视上市公司为例,在获得大量股市融资后,它开始在全国各地投建多个电影主题公园和特色小镇,包括影视产业园、文化旅游城、度假酒店群等。

有的公司甚至新增实景娱乐业务,在全国多地投资数百亿元建设电影乐园综合体。

还有的公司以股权出让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动用大量银行借款在全国十余个省份投资逾千亿元建设所谓的电影公社、文化城等实景小镇项目。

更有甚者,这些项目公开对外销售商铺、公寓、别墅等各种商品房,完全变身地产项目。

这种以打造影视衍生品为幌子行文化地产之实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我们发现,它们的扣非净利润(即剔除资本溢价等因素后的影视作品创作收益)实际呈现连年下滑趋势。

这意味着,虽然这些公司的公开财报非常好看,但其实际影视作品的创作收益并未增加,只是凭借在地产领域的预期收益实现了业绩的大幅提升。

可以说,这些公司已经逐渐远离了影视作品创作本身,转而将资金大量投入到所谓的文化地产领域。

这种做法不仅使得影视作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也加剧了地产泡沫的膨胀,给经济金融运行带来了巨大隐患。

冯小刚:以对赌协议操纵资本的投机倒把

在娱乐圈这个资本游戏中,还有一位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那就是导演冯小刚。

2018年,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签订了一份价值10亿元的对赌协议。

这份协议的内容引发了广泛关注:冯小刚仅投入不到2万元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却能以10亿元的价格将其卖给华谊兄弟。

即使对赌协议失败,冯小刚也只需赔偿不到2亿元。

这无疑是一笔相当不错的交易。

冯小刚不费吹灰之力,就把8亿人民币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这样的做法,被人戏称为投机倒把。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对赌协议并不违法,反而受到法律的保护。

因为这是当事双方根据意愿订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可以说,冯小刚利用这种合法的对赌协议,巧妙地实现了资本运作的高收益目的。

这种做法虽然不违法,但也难辞其咎。

毕竟,它本质上就是利用资本游戏,通过投机倒把的方式获取暴利。

如果不是近年来娱乐圈乱象的频发,引发了大众的强烈关注,恐怕这份10亿元的对赌协议也不会被曝光。

可以说,这是资本投机倒把的一个缩影,充分暴露了娱乐圈背后复杂的资本操纵游戏。

整治行动与未来前景

这些年来,随着阴阳合同、天价片酬等问题的不断曝光,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整治措施。

比如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新规,对演员片酬作出了明确限制;此外,税务部门也加大了对影视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查相关违法行为。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问题依然难以根治。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平台为争取流量明星不惜代价高价挖角,致使演员片酬限制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另一方面,一些影视公司则利用复杂的资本运作手段,巧妙地规避了监管。

因此,要真正遏制这些乱象,光靠行政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从立法层面出台更加严格的法规,对阴阳合同、天价片酬等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认定和处罚措施。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引入第三方审计等手段,加大对影视行业资金流向和税收情况的监管力度。

此外,还要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文化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构建内容+资本+税收的全方位监管体系,防范资本操纵风险。

同时,对于那些存在高杠杆、高估值问题的影视公司,更要严格审查和限制,切断其资本运作的通道。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遏制住娱乐圈内这些乱象的蔓延,让影视行业回归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上来。

结语:

当下,我们应该警惕资本在文化领域的无序扩张,切断其渗透通道,遏制其对文化创作的操纵。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影视作品真正回归到追求艺术价值的本源之上,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

让我们共同呼吁,加强对影视行业的监管,切断资本的黑手,让影视工作者重新聚焦于艺术创作,为国家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打造一个更加繁荣、更具正能量的娱乐圈。

猜你喜欢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