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记录

2024个原子阵列问世,中科大刷新量子计算世界纪录

2025-08-15 12:09世界记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教授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研究员等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研究团队在60毫秒内成功构建了多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该技术实现了高度并行性以及与阵列规模无关的常数时间消耗,为大规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发展

量子计算技术正经历从实验室研发向专用量子计算机应用的关键转型期。量子纠错技术的持续优化和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为量子计算迎来规模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规模已突破50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7.6%。

量子计算核心技术指标持续提升,量子比特数量已达千比特级别。门保真度突破99%,相干时间延长至毫秒级,这些技术进步为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超导路线凭借可扩展性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化潜力有望率先释放。约40%的量子计算企业有望在2025年实现25%以上的营收增长。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量子计算在实际应用层面已取得商业化突破。D-WAVE等企业在金融建模、药物研发等细分领域实现了成功应用。金融、能源、物流领域正成为量子计算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潜在市场价值可能超过两千亿美元。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正开启新的发展图景。量子计算有望突破当前AI模型训练的算力瓶颈,提升算法效率。人工智能则可在量子控制、误差校正、算法设计等方面反向赋能量子技术。这种双向赋能为量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提供了新路径。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已突破3000万次,累计完成超54万个全球量子计算任务,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并取得实质性突破。

本文源自金融界

猜你喜欢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