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家宴”一开始,张一山和杨紫重现了剧中“表情包”。这种对比,把两位少男少女发生的变化展现得明明白白。
开播于2005,剧终于2007的《家有儿女》拍了4部,播了3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离异重组家庭发生的种种故事。
当年看剧的你我,大多觉得这不过是一部采用情景喜剧形式拍的儿童剧。但时隔多年再重温,你一定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身在北京的他们,住在有四室一厅、两个独卫、一个开放式厨房的“顶配商品房”里。人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经常就能来一顿海鲜,妈妈化妆用纪梵希,孩子们穿匡威、FILA、阿迪,老爸花三四千给老妈买个貂觉得很便宜......
一句话总结就是 ,妥妥的中产偏上富裕家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优越的经济条件,让刘星们享受到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远比同龄人丰富多彩。
也正因如此,在捧腹的故事情节,饱满的情感刻画之外,《家有儿女》中闪现出许多大众流行文化符号,足以令它成为一座世纪初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博物馆。
我们当时看到这些“符号”时觉得很寻常。但多年后再看它们,却可以闻到那个年代独有的文化气息。
这气息可以让我们超越经济束缚,追寻早已不再拥有的童年与青春。
那时我们还有周杰伦让我们把时间往前推到《家有儿女》首播的2005年。
那是华语乐坛最后的高光时刻,蔡依林、林俊杰、飞儿、王力宏、杨丞琳、光良一众歌星你方唱罢我方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