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日开幕:百余款首发首秀,规模历届之最
今天上海世博中心门口排队超三公里,有人凌晨四点就来占位,只为看一眼能端咖啡会搬砖的机器人。
队伍里挤着的不止是科技迷。
做外卖的小哥想知道自己会不会被无人配送车取代,开工厂的老板在算一台机器能省几个工人,连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在问机器人能不能帮忙拎菜。
这场大会把所有人对未来的焦虑,打包摆在了7万平米的展厅里。
展馆比去年整整大了一圈半,800多家企业带来了3000多件新玩意儿。
最扎眼的是机器人专区,去年只有18家,今年暴增到80多家。
它们不光会走路,还能炒菜、打针、搬砖,甚至给猫铲屎。
有家公司直接搬来一条微型生产线,机器人全程自己组装自己,旁边立块牌子:24小时不停工,不抱怨,不请假。
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围着一台人形机器人,它能像人一样弯腰搬箱子,还能自动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物。
旁边的工作人员说,这台机器已经在物流仓库里试用了三个月,替掉了六个搬运工。
现场有人小声嘀咕:这要是普及了,得有多少人失业?
焦虑的不止是打工人。
展厅另一边,几位投资人围着一台医疗机器人打转,它能做微创手术,误差不到0.1毫米。
投资人关心的是,这技术一旦成熟,全国几十万外科医生怎么办?
有医生在现场直接问:以后我们学十年的手艺,还值不值钱?
大会今年搞了个新花样,请来12位图灵奖和诺贝尔奖得主,专门讨论三个问题:数学怎么质问AI?
模型怎么质问人类?
科学怎么质问未来?
翻译成人话就是:当AI比人聪明,谁来管?
怎么管?
管到什么程度?
有专家拿出数据:2024年全球AI专利申请量暴涨40%,但侵权官司也翻了倍。
开源代码成了香饽饽,可没人说得清抄多少算抄袭。
一位律师现场发飙:现在连AI写的歌都能赚钱,原作者却找不到人维权,这算怎么回事?
展馆角落里,几个大学生在测试AI绘画工具。
他们输入“打工人下班”,AI三秒生成一张地铁里睡着的西装男。
有人把这张图发到社交平台,十分钟点赞破万。
评论区最高赞的留言是:原来AI比老板更懂我们。
最魔幻的是现场招聘区。
一边是AI公司在招算法工程师,年薪开到百万;另一边是传统制造业在招流水线工人,月薪五千包吃住。
两个摊位面对面,中间只隔一条过道,却像隔着两个时代。
有应届生站在中间左右为难:学四年机械,现在转行写代码还来得及吗?
大会最后一天公布了个数据:现场签约金额突破百亿,比去年多了三成。
但没人统计,这些合同能创造多少岗位,又会消灭多少工作。
散场时,有人抱着刚买的AI学习机,有人攥着裁员通知书,还有人什么都没买,只是拍了很多照片。
走出展馆,夕阳照在黄浦江上。
江对岸的写字楼里,有些工位已经空了,有些灯还亮着。
没人知道明年这时候,这些灯还亮着几盏。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场大会不是终点,只是发令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