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中国历史上十位“生而知之”的军事天才!
何为天才?生而知之,无师自通,独创战法,一出场就是王炸。
一、闪电奔袭之神:霍去病
霍去病十七岁被汉武帝亲授骠骑将军,十九岁便以雷霆之势两征河西走廊,令匈奴悲歌,二十一岁那场封狼居胥的大漠远征,更是彻底击溃匈奴王廷;终其短暂一生,四击匈奴,未尝一败,每一次都是决定历史走向的辉煌全胜。
二、兵仙无双:韩信
韩信起于微末,曾受漂母一饭之恩,也曾受混混胯下之辱,还曾为霸王站过岗,但在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后,却迅速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平定三秦;背水一战,以三万新兵击溃二十万赵军;潍水之战,水淹龙且二十万楚军;垓下之围,十面埋伏逼霸王自刎。短短数年,便率领弱小的汉军横扫天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
韩信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军事智慧。他的“背水一战”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深谙“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理战术;他的“十面埋伏”将心理战与阵地战完美结合。他的用兵之道没有固定套路,时而飘逸灵动,时而如泰山般沉稳,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这种超越时代的军事直觉,显然不是通过学习传统兵法所能获得的。
成吉思汗铁木真,从蒙古草原的一个落魄贵族,成长为横跨欧亚大帝国的创建者。他统一蒙古各部,击败西夏、金朝,西征花剌子模,将蒙古骑兵的威名传遍世界。他的军队曾抵达多瑙河流域,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被后世称为“轻骑兵之王”,入选影响世界百大名人第二十一位,世界史上十大用兵奇才之第三。
成吉思汗的军事天才体现在对骑兵战术的***性创造。在他之前,草原民族骑兵作战多以个人勇武为主,缺乏组织性和战术配合。而他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骑兵作战体系——
这种全新的战术体系完全出自铁木真的独创,没有任何师承可考。他年轻时只是蒙古一个小部落的首领,曾多次被强敌击败,甚至沦为俘虏。但正是在这些绝境中,他凭借天生的军事直觉,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了这套前所未有的战术。他的用兵之道兼具灵活性和策略性,既能以诈败引诱敌军,又能以绝对优势进行毁灭性打击,这种天赋让他在短短数十年内,从一个草原弃儿成为世界的征服者。
岳武穆“三十功名尘与土”的壮怀背后,是其无师自通的军事天才。他生于农家,早年曾在宗泽麾下效力,但并未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随周同学的是骑射,随陈广习的是刀枪),曾自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郾城之战,他创造性地以步兵持麻扎刀、大斧,专砍拐子马与铁浮屠马腿,成为冷兵器时代步克骑的典范;他主张“连结河朔”,开创性地发动敌后义军,实施战略大纵深反攻;他提出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使岳家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堪称政工工作的开山鼻祖。
五、人屠降临:白起
“人屠”威名之下,隐藏着白起对战机洞若观火的军事直觉。史书不载其师承,亦无丝毫学艺线索。他仿佛为战争而生——伊阙之战,这位年方二十出头的将领便以“避实击虚”之法,敏锐捕捉韩魏联军间隙,一举斩首二十四万;鄢郢之战,他“以敌之矛攻敌之盾”,巧妙借用地利,水淹鄢城,攻破楚京郢都;长平之役,他超越时代地运用大规模心理战与战场机动,诱使赵括倾巢出击,终完成人类冷兵器史上最残酷的包围歼灭战——坑杀四十万赵卒。
概括其军事成就,两句话即可——历大小七十余战,未尝一败;歼敌不下百万,占整个战国阵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六、草根战神:徐达
徐达,这位出身濠州农户的明朝开国第一将,其军事才能的源头同样神秘。他追随朱元璋起兵,从一名普通士兵迅速成长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元帅。鄱阳湖大战,面对陈友谅庞大的楼船舰队,他指挥若定,以灵活的小船火攻战术扭转乾坤;北伐中原,他避敌锋芒,稳扎稳打,采取“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枢”的战略,步步为营,最终攻克元大都,实现了自五代以来汉人政权首次收复幽燕的伟业。
七、绝代儒帅:陈庆之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这句民谣生动勾勒出陈庆之这位文弱书生的战场神话。他本非武人,原是梁武帝萧衍的一名伴读书童,平常也就是与皇帝下下棋而已,但中年初涉军旅,却无师自通,创下以七千白袍军横扫北魏千里河山的惊天伟业。四十七天内大小四十七战,全胜!克三十二城!最传奇的莫过于攻取洛阳之战,他面对北魏数十万大军,巧妙利用敌方内部矛盾与恐惧心理,转战千里,克荥阳,破虎牢,以绝对劣势兵力直取北魏心脏洛阳。
八、抗倭长城:戚继光
戚继光虽出身将门,但其赖以扫平东南倭患的“戚家军”体系与“鸳鸯阵”旷世战法,却完全是其面对现实困境、无中生有的天才创造。
倭寇凶悍,刀法犀利,明军旧制不堪一击。戚继光抛开兵书教条,从义乌矿工中招募新兵,独创“鸳鸯阵”——以十二人为一基本作战单元,长短兵器梯次配置,藤牌、狼筅、长枪、镗钯密切协同,形成攻防一体的铁壁。此阵法将个体武勇转化为集体力量,在福建、浙江沿海屡创全歼倭寇的辉煌战绩。他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更是从实战中总结出的革新兵学。
九、天策英主:李世民
李世民以帝王之尊跻身此列,更显其军事天才的惊世骇俗。他17从军,18举兵攻入长安;21灭薛举,23平刘武周;24虎牢关之战,封天策上将;28玄武门之变,君临天下,其军事生涯之辉煌,建功立业之青壮,史上少有人能出其右。
虽然李世民出身贵胄,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那更多的是儒家之学,治国之道,兼或骑射武术,兵法之妙完全是在金戈铁马的实战中自悟自通,如虎牢关一战,他率数千玄甲对阵窦建德十万大军,就敢分兵布阵、围点打援,以雷霆一击擒获窦建德,迫使王世充绝望投降。如果不是天生自信,何以敢如此?
卫青,堪称华夏军事史上最具戏剧性的逆袭传奇之一 ,完美诠释了何为“英雄不问出处”。
卫青原是平阳侯府家奴卫媪与县吏郑季的私生子。少年时被生父接回,却受尽正室兄弟欺凌,被当作奴仆驱使牧羊。成年后不堪屈辱,毅然回到平阳侯府,成为平阳公主的骑奴——这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身份之一。
建元二年,其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临幸入宫,卫青得以随行入长安。但初期仍险遭馆陶大长公主(武帝姑母兼岳母)杀害,幸得好友公孙敖冒死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