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男子戴金属项链闯入核磁共振室重伤身亡!在国内磁共振检查比项链还危险的是这些
近日,美国一名男子佩戴金属项链踏入核磁共振室,项链瞬间被强大的磁力场吸附,最终导致身亡的新闻,受到众多人关注。
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没想到会致死。”“有这么严重吗?”
“它像个大磁铁,磁场是地球磁场的几万倍!”李医生语气凝重地向记者解释道,庞大的磁共振检查机器,本质上是一个超级磁体。
一旦含铁磁性金属物品靠近,尤其是进入检查室核心区域,就会遭遇恐怖的“飞弹效应”。
“像子弹一样,它会‘嗖’一下飞进去,力量极大。”李医生描述道。而更常见的险情,则藏在患者家属的“急切”里。
轮椅、雨伞、硬币:意想不到的危险清单
令人意外的是,在国内,危险系数最高的并非首饰,而是日常大物件。
“普通轮椅一进去,就会‘啪’吸上去!”
李医生向记者列举国内最常见的事故场景:当一位患者还在检查床上,心急的家属或护工,已经推着下一个患者的普通轮椅或普通检查床闯入检查室内。
这时,巨大的磁力瞬间吸附金属轮椅或病床,有可能将上面的患者一同吸至机器旁,从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例如遇下雨天,家属拎着金属伞骨的雨伞冲入扶住患者,雨伞脱手飞出,如利箭般直刺磁体中心。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检查室内,记者看到,检查机器内部有不少刮痕。
这些刮痕,就是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可能被吸附的物品:硬币,钥匙。
李医生坦言,在清理机器时,“发现最多的就是硬币和钥匙”。患者自以为掏空口袋,微小金属物却常被遗漏。
一旦靠近磁体,这些“漏网之鱼”便紧紧吸附在磁体最深处的核心位置。“虽然伤害案例较少,但也有风险。”
假牙、文身、膏药:这些物品比你想象的更危险
除了明显会被吸入的物品,李医生还澄清了几大常见误区:
假牙安全吗?
可摘取的金属假牙必须提前取下。
但固定式金属牙套或种植体,因牢固附着且金属量小,不会被吸入,不过可能造成局部发热不适,或干扰头部检查图像(如产生伪影)。
文身、文眉的颜料常含氧化铁等金属成分。
虽不会“飞”出伤害人体,但检查时可能导致皮肤局部发热、刺痛,并影响成像质量。
膏药、磁疗衣也是禁忌?
贴于检查部位的膏药(含金属成分)、宣称有保健作用的磁疗内衣,同样产生严重伪影。必须提前将膏药揭下,以及更换纯棉无金属衣物。
百密仍有一疏:安全红线如何守牢?
尽管医院防护层层加码——检查前详尽告知、墙上张贴醒目的禁入物品图示、配备专用无磁轮椅和检查床、设置安全隔离区、在室内提供储物台保管钥匙手机等小件,物品被机器吸入造成的风险仍未完全消散。
“百密一疏”,李医生坦言,紧急情况下家属“拎着包慌慌张张冲进来”的场景仍时有发生。最核心的防线,始终是认知与警惕。
对此,李医生发出郑重呼吁,以下物品绝对禁止带入磁共振检查室:
所有含铁磁性金属物品:项链、耳环、带金属扣/拉链的衣物、硬币、钥匙、打火机、腰带、手表(尤其是机械表)、轮椅、拐杖、氧气瓶等。
电子及磁卡类: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门禁卡等(会被消磁)。
易忽略物品:膏药、磁疗衣物、含金属粉末的化妆品等。
此外,如果体内置有金属,也要提前向医生说明。
“随着科普越来越普及,大部分患者都能理解配合。”李医生强调,安全这根弦,需要医患共同绷紧。
毕竟,在相当于地磁数万倍的超级磁力面前,一枚被遗忘的硬币,一把匆忙带入的雨伞,都可能带来伤害。敬畏科学规程,实则是守护不可重来的生命。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侯冰玉 实习生 李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