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公认的三大军事奇才,拿破仑排在第三位,第一第二都来自中国
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你可能以为世界军事史上最顶尖的天才非拿破仑莫属。错了。他确实强,但只能排第三。
如果你真懂战争,你就该知道,有两位来自东方的人,早在他横扫欧洲之前已经把战争玩得炉火纯青。
一个靠兵法影响两千年,一个用骑兵打到多瑙河。他们都来自中国。这不是民族情绪,这是历史共识。
只是很多人一直没搞清楚,他们为什么能排在拿破仑前面?今天我们就把这件事讲明白。别急,故事还没开始,最硬的证据和最狠的细节都藏在下面。
1796年,27岁的拿破仑刚刚崭露头角。他不是靠背景,不是靠裙带。他靠的是炮兵出身的实打实本事,硬是在意大利战场打得奥地利人满地找牙。
从士兵到将军,他用的不是命令,而是名字。他能叫出前线士兵的名字,这在欧洲军队里几乎是奇迹。也正因如此,他在第一次反法联盟中打出了开局就碾压的效果。
1797年,意大利战役结束,法国从防守转为进攻,欧洲战局彻底翻盘。可真正让拿破仑封神的,是1805年的奥斯特利茨战役。
三皇会战,法军4万人,硬刚俄奥联军7万。结果呢?俄奥联军全线崩溃。拿破仑用“诱敌深入”,引诱对方主力进入中路,然后两翼包抄,一战定乾坤。这是军事史上教科书级的以少胜多。
法国的地理限制了拿破仑的扩张深度。再往东,就是俄国的冰天雪地;再往南,是英国控制下的海洋。拿破仑的军队不怕对手多,就怕对手远。
1812年,拿破仑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远征俄国。
从巴黎到莫斯科,距离超过2500公里。粮草跟不上,补给线拉得太长,结果在冬天被冻死了几十万士兵。这场战争,直接毁掉了他的帝国梦。
成吉思汗:草原上的战争算法,西方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他打到了门口
成吉思汗铁木的战争不是战术,而是系统。
他9岁成孤儿,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在草原上讨生活。从小吃过的苦,比拿破仑整个军校都多。没资源、没背景、没队伍,全靠一把弓和一张嘴。
他先是投奔了父亲的义兄,脱里王汗。后来被背叛了。敌军来偷袭,他只带着几千人逃了出来。但就是这几千人,后来成了整个蒙古帝国的雏形。
更狠的是,他打破了草原上世袭贵族的特权。只要能打,不管出身,统统提拔。他的亲信将领,有的原本是奴隶,有的是被俘的俘虏。
1206年,他统一蒙古,被尊为“成吉思汗”。
接下来的事情,欧洲人根本没准备好。他西征打穿了花剌子模,灭了金国、西夏,一路打到东欧,军队在多瑙河边扎营。
他的军队用的是“闪电战”模式,一天能走上百公里。他搞出的“千户制”和“驿站情报系统”,让他能坐在草原上就知道几千公里外发生了什么。
但他的帝国也有问题:太依赖武力,不擅长整合文化。
打得快,治得慢,很多地方都是靠恐惧维持统治。这也是为什么,蒙古帝国后期分裂迅速,难以长期稳定。
成吉思汗是实干家,拿破仑是战术家,可孙武是设计师。他没有打过太多仗,但他写的兵法,两千年都没被淘汰。
他原本是齐国人,后来为避战乱,躲到吴国。在那里,他写了一部书,叫《孙子兵法》。当时吴王不信他,伍子胥七次举荐,才让他见到君主。
吴王出了一道“刁难式”的考题:让孙武用180名宫女来练兵。孙武没废话,直接把两位不听指挥的宠妃斩了。从此,吴***纪大变,令行禁止。
公元前506年,孙武带着3万吴军,打楚国20万大军。他没正面硬刚。他先是用佯攻迷惑楚军,再趁其疲惫,五战五胜,一路打进楚都。
孙武没多说,辞官归隐。直到去世,都没再出山。
但他的兵法流传下来,被译成几十种语言。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军校、日本陆军大学,全都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书。
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将领施瓦茨科夫就引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制定作战计划。孙武的厉害,不在于他打了多少仗,而在于他说的话,几千年都没人能反驳。
答案其实很简单。拿破仑强在战术,成吉思汗强在制度,孙武强在战略思想。
拿破仑没跳出战术圈子,他的胜利离不开地形、兵力、调度和士气。可一旦局势复杂,比如俄国严寒,他就控制不住了。
成吉思汗把战争当成一场系统工程,他能打能治,能整合能扩张。可他太依赖武力,文化融合跟不上,帝国分裂迅速。
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足以让所有军人肃然起敬。
所以,哪怕没有发动任何一次世界大战,哪怕没有建立过一寸政权,孙武依然是第一无可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