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科技发力,只为西夏陵讲好千年往事

2025-07-19 10:50科技之最

原标题:科技发力,只为西夏陵讲好千年往事

伴随着申遗成功的喜讯,贺兰山下伫立近千年的西夏陵重回大众视野。然而,当夕阳掠过残碑断碣,光影流转间,它既映照出历史沉淀的肌理,也显露出岁月剥蚀的印痕。

值得庆幸的是,这座考古遗存正在与现代科技对话——地球物理综合探测、启用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大型数字库……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访多个部门后深切体会到:当科技力量融入西夏陵守护时,那些在时光中渐失的光彩会重焕生机。

多重手段探结构

早在西夏陵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力冲刺之际,科技工作便已深度介入。

“西夏陵所在的贺兰山,地质结构特殊,传统考古勘探方法无法有效开展。2023年,我们支持立项了《西夏陵地球物理综合探测关键技术研发与大遗址考古应用示范》项目。”宁夏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副处长何琪说。

由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牵头,宁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院、吉林大学等单位合力啃起了“硬骨头”。

项目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对西夏陵进行无损勘探,采用航空—地面磁测、多频电磁测量等方法开展试验研究,分析遗址不同类型建筑、遗物与多源地球物理信号的响应特征。同时,项目利用天—地联合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技术完成大范围的考古区域调查,采集地下和地上遗迹的高分辨率数据,进而建立一套高效的考古调查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体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文物管理科科长任秀芬表示,这不仅是从二维到三维的空间突破,还是多技术协同为遗址研究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比如7号陵东侧地面遗迹不存,8号陵地面遗迹仅剩陵塔,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考古工作一直未能涉及,存在考古盲区。”任秀芬介绍,项目通过低空无人机航磁探测、宇宙线缪子探测、反磁通瞬变电磁探测等手段,初步厘清了7号陵东侧和8号陵的布局结构,与同步进行的考古勘探工作互为验证。

此外,项目组对2号陵陵塔的宇宙线缪子成像解析发现,陵塔中上部密度更大,这为后续考古研究工作提供了新资料。

多种技术除病害

西夏陵作为西夏时期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守护工作是一场与岁月的漫长角力。

西夏陵地处干旱半干旱区,陵区建筑多为夯土结构,面临墙体根部掏蚀、裂隙、表层片状剥蚀等威胁,这不仅危及结构稳定,还可能引发次生破坏。为此,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开启了科学保护之路。

“本体保护工作始终以确保文物安全、稳定为前提和目标,经历了小范围、局部谨慎探索试验,经过不断总结反思与迭代进步,逐步实现科学、有效保护。”任秀芬说。

保护技术包括土体结构稳定加固和表面综合治理,针对的是土遗址结构稳定和表面侵蚀两类最普遍的病害。这两类保护技术的研发,结合了西夏陵的地理气候条件、当地材料特点及对传统建造技艺的研究。

科研人员建立了多种病害机理和病害发展的理论模型,开展了大量室内外模拟实验,研发了保护专用设备。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一处遗址的病害发育发展机理实施了防治措施。

主体结构加固完成后,西夏陵自2017年起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应时而生。在西夏陵遗产监测中心,电子大屏上数据实时跳动。从遗址保存状况、影响因素到保护管理状况,这个涵盖99项精细监测指标的“智慧天网”,通过3层工作机制实现联动,让西夏陵保护迈向数字化阶段。

目前,西夏陵遗址结构稳定性问题已基本消除。针对持续发育的裂隙、表面剥落等病害,文物保护部门上新了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扫描、定期定点拍照测量等手段。

多样传承促文旅

西夏陵是公元11—13世纪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如何深入挖掘阐释西夏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一个新课题。

“AI+文物保护、AI+文化遗产研究等方向是大势所趋。对于西夏陵而言,文物遗址应当数字化。”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杜建录认为,首先是要拍高清图片、摄动态影像,再把现有研究成果人工建模、复原历史样貌、建立大型展示馆,“这样既能发展文旅,又能减少遗址损耗,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保护和传承。”

目前,宁夏大学研究团队正努力对西夏陵出土的所有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他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建立大型文物数字资料库,在建的还有遗址数字资料库、文献数字资料库。

“文化产品怎样从门票依赖中破局?最好的手段就是科技。”杜建录介绍,其研究团队创作出400多件文创作品,其中申请专利的达150多件。他们还借助网络平台,通过提供模板、元素和理念,让每个人都能参与。

申遗成功后,西夏陵站在了新的起点。“我们将秉持更高标准,给予更大支持,强化科学守护之力,筑牢遗产存续之基,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水平。”宁夏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张磊表示。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拥有最高密度的顶尖科技巨头、风投、初创企业以及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核心优势:互..

    2025-07-16
  • 科技之最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提到北京理工大学,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国之重器”的摇篮。这里不仅聚集了顶尖的科研人才,更孕育出一批批在国防与高新技术领域独占鳌头的王牌专业。无论是让世界瞩目的兵器科学,还是紧贴时代脉搏的信息工程,亦或是推动工业升级的自动化,这三大专业正以硬核实力,持续为中国科技创新与国防安全贡献着不可替代的力..

    2025-07-15
  • 文物之最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人少景美,在河北这里邂逅千年古韵与自在时光~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多彩旅行·畅游河北#你有多久没有去旅行了是否渴望暂别忙碌日常寻一方静谧天地,让心灵得到休憩那就来正定古城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邂逅千年古韵与自在时光正定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自北魏至清末1500多年间,是郡、州、路、府治所,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

    2025-07-14
  • 科技之最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要说 2025 年交通界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那得数世界经济论坛点名的结构电池复合材料 —— 这玩意儿简直是材料界的 “斜杠青年”,既能当车身骨架扛住磕碰,又能化身 “移动充电宝” 储存电量,堪称汽车界的 “一身多职小能手”。世界经济论坛 2025 年十大新兴技术中,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的结构电池材料成为交通领..

    2025-07-14
  • 生活百科

    李商隐千年过后亦无题

    在初中时志得意满,到高中时因为去到县城的高中,周围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我一下子感觉到自己的差距,从此便有了压力,加上老师们对其他一些同学的强烈偏倚,胸中便有一股不平之气,只想通过努力能够赢得老师的青睐,或在同学面前得到表扬,或在某次考试中一鸣惊人。这种想法贯穿我的高中三年,可是起点本就比较低,接触世..

    2025-07-14
  • 科技之最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上海和深圳到底谁才是世界之最为此老外在外网已经打的不可开交澳大利亚老安认为绝对是深圳因为他早已被深圳的科技哄成胚胎移动送餐机器人无人机送达各式外卖无人驾驶早已应用于市场甚至清早的一杯冰美式都是机械臂完成这是老安第二次到中国旅行可这趟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中国一直以为的密密麻麻的摄像头在中国根本不是用..

    2025-07-13
  • 世界奇闻

    为人类探索宇宙!中国成立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

    7月7日,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这是中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新华社合肥7月7日电(记者何曦悦、吴慧珺)中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深空探测学会7日在安徽合肥成立。该学会的成立对中国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全球航天界协同创新的重要标志。国..

    2025-07-09
  • 世界奇闻

    探索宇宙新平台!中国发起成立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

    7月7日,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在安徽合肥成立,这是全球首个以深空探测命名、由中国牵头发起的国际深空探测学会。 7月7日,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揭牌仪式在安徽合肥举行。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学会的成立是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新起点,也为全球航天协同创新提供广阔平台。深空探测是指对月球及以远天体和空间的科学探..

    2025-07-0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