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二战轴心三巨头的野心:德国东进,日本扩张、意大利最膨胀
20世纪,两场世界大战几乎将文明拖进过一次深渊。第一次世界大战,好像是德国单挑全世界;到了第二次,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家凑成一对轴心,拿着几乎全部的野心和一个残破的秩序,和同盟国缠斗生死。整场故事看起来像一出混乱的集体赌博戏,各自递着底牌,却总也打不出合伙的气势。
德国,当然是三家老大。数起国力,无人能出其右。德意志两次成了世界大战的引线,冥冥之中带着点民族的无可奈何。公元九世纪刚从法兰克王国拆分出来时,德国还处在邦国混战。等工业***的浪潮翻滚到19世纪,普鲁士一锤定音,实现了统一。可等他们端着产业链进场,全球殖民地已经端了个遍。德国好像迟到的孩子,拿着班上剩下的糖,不肯服气。
一战败了,丢了东部疆域还好工业尚存。偏偏俄国又闹起了***,苏德之间新仇旧恨搅合在一起。德国精英揣着算盘,觉得吞并苏联利己利人,能顺手吓唬国内左翼,还能赚资源。纳粹上台,希特勒被托举起来,开始疯狂地实践“生存空间”理论。嘴上要征服世界,骨子里只挑软柿子捏。希特勒并不是真的想跟英法死磕,种族思维让他觉得英法可以拉拢,东欧得扫平。
有人说要是1942年德国拿下巴库,联动非洲军团拿下中东,整个石油格局就变了。但是地图归地图,实际操作却差点意思。德国在打没解决英国前就冒然东进,种下了两线作战的苦果。希特勒心比天高,手都伸不到自己画的圆圈外头。
日本的扩张,是同心圆样本。先打近畿朝韩台这些近处,下口简单油水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归入囊中,本以为能用满洲当据点。与苏联的对峙却让军事集团更加膨胀。1937年起,日本战略天平倒向全面侵华。中国是块难啃的骨头,三年后日本自己都发现得不偿失。占下大片国土,结果没油田,物资还拖了后腿。如果说这一过程几近疯狂,那也掺着无可奈何的侥幸。
海权是日本的最大幻想。占关岛、瓜岛各要地,势力范围扩成圆形,好像地图上晒开了一张日本国旗。提什么“***共荣”,其实就是自家给自己找的体面说辞。事实是日本人管自己的民众都极端剥削,何况占领区的人?每天高压服役,资源掠夺,反抗却越来越强,兵力分散的硬伤也暴露得淋漓尽致。
墨索里尼纵然煽动民族激情,恢复历史荣光,实际一点点的野心,面对北非、巴尔干、中东都胆大包天。可落后工业、能源、制海权处处短板,陆军装备堪称“汽车博物馆”。明知自己羽翼未丰,偏在法国快亡国时凑热闹,手上一鸡毛都没落下。摇晃的战略加上无序的扩军,终于让德国也不得不为他收拾烂摊子。
这样一来,所谓轴心三国,合起来撑不起一个合格的联盟。德国把目光放在东线,日本想独占东南亚,意大利纯属打酱油。资源互补没做成,各自的扩张方向甚至有冲突。日德两国,谁都不肯为对方让出补给品,日本对华侵略还损害德国企业利益。别指望什么中亚汇师,错漏百出。
到1942年,美英苏压上德意,日本被美国掐住命脉。德日之间虽然玩潜艇递递技术,但物资没什么实质互补。到了这一刻,三国轴心的命运仿佛一开始就注定无望——他们和自己过不去,比敌人还狠。
回头来看,德、意、日三国既有壮志未酬的抱负,也有战略决定下的无能。失衡的野心、有限的资源、互扯后腿的局面让战争注定不是他们的终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