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记者手记:让科学之光在争鸣中更加璀璨

2025-06-27 10:54科技之最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手记:让科学之光在争鸣中更加璀璨

新华社记者胡喆、彭韵佳

“开放、交融、求真、创新”,走进位于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理论物理研究所北楼的报告厅,墙上八个大字分外醒目。

6月24日,一场充满思考的对话,在这座创建于1978年的学术殿堂上演。承继于彭桓武、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血脉,如今在年轻科研人对理论物理的追问中焕发新活力。

“您认为我们是在四维时空,还是十九维时空?”在当日举办的彭桓武前沿科学论坛“标准模型的广义理论——引力子和暗引力子及对暗宇宙的揭示”专题讲座中,当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刚开讲不到20分钟,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就打破了报告厅的宁静。

这一幕,让人们想起40多年前理论物理所初创时那些著名的“午间讨论会”——过去,理论物理所创所所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院士常常端着饭盒参与大家探讨问题,公式写满黑板,连饭菜凉了都浑然不觉。

2003年3月,前沿科学论坛首次开讲,第一讲由理论物理所老所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周光召院士主讲。之后,为纪念彭桓武院士,论坛命名为“彭桓武前沿科学论坛”。

22年来,这个承载着“两弹一星”精神的学术交流平台,已举办超过300场活动,科学的种子在此生根、发芽,不同声音和思想在这里激荡,争鸣之声从未间断,启迪着人们对理论物理的思索。

“这个理论有几个可调参数?”“还有哪些新参数?”提问纷至沓来,吴岳良院士耐心作答,他对同学们说:“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唯一的,但需要不断讨论、不断争论才能越辩越明,最终发现它。”

充满科学精神的话语,让人们想起周光召院士处理学术争议的著名原则——“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学术争鸣是科学探索的必由之路。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爱因斯坦和玻尔就量子力学进行的多年争论,对现代物理学和科学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在学术上保持自由开放的态度,鼓励大家交流探讨,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传统。”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善贵说。

在理论物理所,许多关于科学问题的争论,往往能持续好几个星期甚至更久。而今,这种传统仍在延续。当吴岳良院士谈及彭桓武院士敢于将“挑错者”调入研究所的往事,在场者无不会心一笑——这正是理论物理所“百舸争流”学术氛围最真实的写照。

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系大四本科生蔡坤雨专程赶来,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彭桓武前沿科学论坛。此刻,她或许还不清楚,中国理论物理学界的许多重要发现,就是从这间屋子里碰撞出的火花闪烁成科学天空的璀璨星辰。

提问、思考,探索、激辩……两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却挡不住大家的意犹未尽。结束时,吴岳良院士被大家围住,讨论似乎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今天的问题还不够尖锐。”离开前,吴岳良院士对大家打趣地说,满是科学追问永无止境的意味。

“理论物理的要义,在于永葆对未知的好奇。”正如历代中国理论物理人追求的那样,他们又奔向了新的远方。

猜你喜欢

  • 机械之最

    玉米收割别犯难!老农经验+科学方法,教你找准最佳时机

    最近在田间和农户聊天,发现大家都被同一个问题困住:眼下的玉米到底该收还是再等等?收早了担心产量受影响,收晚了又怕突如其来的天气坏了事儿。其实不用纠结,今天就结合老辈经验和科学判断,帮大家把这件事彻底说明白。首先得明确一点,玉米收割没有“一刀切”的答案,关键得看三块:自家地块的情况、种植的玉米品种,还..

    2025-09-23
  • 世界记录

    折纸青蛙跳出1.45米!广西师大师生创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想让科学变得更生动”

    “我们想让科学变得更生动。”一只折纸青蛙能跳多远?广西师范大学陈海深教授带领两位学生挑战“纸青蛙跳远”,仅指甲盖大小的折纸青蛙,却跳出了1.45米。9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吉尼斯世界纪录获悉,这一成绩成功创造了“折纸青蛙跳跃最远距离”吉尼斯世界纪录。9月11日,陈海深教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折纸青蛙原本只是校..

    2025-09-20
  • 科技之最

    【科学之光:点亮人类文明的伟大灯塔】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科学如一束璀璨的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推动着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从古代的火药、指南针,到现代的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如一盏明灯,照亮未知的黑暗,带来希望与变革。科学的起点:好奇心点燃的火花科学的种子,源自人类对未知的好奇。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察,..

    2025-09-19
  • 植物之最

    铁:植物的“生命之血”!功能、用时与搭配的科学指南

    在植物体内,铁(Fe)是叶绿素合成和电子传递的“核心元素”,如同血液中的铁对人类一样重要。它虽然被归类为微量元素,但其功能却影响着植物能量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理解铁的角色、精准把握其施用时机,并处理好其复杂的元素关系,是解决缺铁黄化症的关键。一、铁的核心功能:能量生产的“总调度”铁的功能高度集中于光合作..

    2025-09-17
  • 科技之最

    抗战中的科学力量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的硝烟中,起步不久的中国现代科学事业遭遇狂风骤雨。中国科学家用“奋起”和“坚韧”在硝烟中延续着中国科学的点点星火。他们颠沛流离、辗转内迁,在根据地和大后方快速恢复研究工作;他们发挥自身专长、探求支援抗战之法;他们在空袭和饥饿中持续深入研..

    2025-09-17
  • 科学进万家,科普正当时

    2025年9月全国首个科普月科学进万家,科普正当时几天前,3年一遇的血月月全食震撼夜空。“天狗食月”前夕,河北省科技馆的首场夜场科普活动中,孩子们围着望远镜蹦跳提问:“月亮上为什么有黑影?”“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走路?”这场让科学在夜晚“发光”的活动,既是贴合天文热点、贴近大众需求的科普实践,更成为当下科普..

    2025-09-17
  • 机械之最

    记者手记丨那巴龙格河的日与夜

    新华社基加利9月14日电 记者手记丨那巴龙格河的日与夜新华社记者吉莉山谷深处传来轰隆声响,巨大的混凝土搅拌机不停运转。远处,挖掘机挥动机械臂,给这片土地雕刻着发展的轮廓……这里是卢旺达那巴龙格河二号水电站项目现场。工地现场一片繁忙,电站建设稳步推进。该项目是中非合作论坛2018年北京峰会“八大行动”计划的重..

    2025-09-16
  • 天文之最

    地球82分钟染红月亮,血月到底是玄学还是科学?

    前两天凌晨的血月,是不是把你朋友圈都刷爆了?9 月 7 号晚上到 8 号凌晨那几个小时,多少人顶着困意爬起来,就为了看那轮红彤彤的月亮挂在天上!说真的,这 2025 年唯一的血月也太给面子了,被地球影子染成红色足足 82 分钟,还是未来 15 年里最长的一次月全食,亚洲、澳洲西部和非洲东部的人都赶上了这波眼福,没看着的朋..

    2025-09-1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