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记者手记:让科学之光在争鸣中更加璀璨

2025-06-27 10:54科技之最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手记:让科学之光在争鸣中更加璀璨

新华社记者胡喆、彭韵佳

“开放、交融、求真、创新”,走进位于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理论物理研究所北楼的报告厅,墙上八个大字分外醒目。

6月24日,一场充满思考的对话,在这座创建于1978年的学术殿堂上演。承继于彭桓武、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血脉,如今在年轻科研人对理论物理的追问中焕发新活力。

“您认为我们是在四维时空,还是十九维时空?”在当日举办的彭桓武前沿科学论坛“标准模型的广义理论——引力子和暗引力子及对暗宇宙的揭示”专题讲座中,当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刚开讲不到20分钟,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就打破了报告厅的宁静。

这一幕,让人们想起40多年前理论物理所初创时那些著名的“午间讨论会”——过去,理论物理所创所所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院士常常端着饭盒参与大家探讨问题,公式写满黑板,连饭菜凉了都浑然不觉。

2003年3月,前沿科学论坛首次开讲,第一讲由理论物理所老所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周光召院士主讲。之后,为纪念彭桓武院士,论坛命名为“彭桓武前沿科学论坛”。

22年来,这个承载着“两弹一星”精神的学术交流平台,已举办超过300场活动,科学的种子在此生根、发芽,不同声音和思想在这里激荡,争鸣之声从未间断,启迪着人们对理论物理的思索。

“这个理论有几个可调参数?”“还有哪些新参数?”提问纷至沓来,吴岳良院士耐心作答,他对同学们说:“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唯一的,但需要不断讨论、不断争论才能越辩越明,最终发现它。”

充满科学精神的话语,让人们想起周光召院士处理学术争议的著名原则——“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学术争鸣是科学探索的必由之路。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爱因斯坦和玻尔就量子力学进行的多年争论,对现代物理学和科学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在学术上保持自由开放的态度,鼓励大家交流探讨,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传统。”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善贵说。

在理论物理所,许多关于科学问题的争论,往往能持续好几个星期甚至更久。而今,这种传统仍在延续。当吴岳良院士谈及彭桓武院士敢于将“挑错者”调入研究所的往事,在场者无不会心一笑——这正是理论物理所“百舸争流”学术氛围最真实的写照。

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系大四本科生蔡坤雨专程赶来,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彭桓武前沿科学论坛。此刻,她或许还不清楚,中国理论物理学界的许多重要发现,就是从这间屋子里碰撞出的火花闪烁成科学天空的璀璨星辰。

提问、思考,探索、激辩……两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却挡不住大家的意犹未尽。结束时,吴岳良院士被大家围住,讨论似乎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今天的问题还不够尖锐。”离开前,吴岳良院士对大家打趣地说,满是科学追问永无止境的意味。

“理论物理的要义,在于永葆对未知的好奇。”正如历代中国理论物理人追求的那样,他们又奔向了新的远方。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建世界级大装置,做宇宙级大学问!李政道研究所正参与塑造国际前沿科学格局

    四川锦屏山地下2400米,PandaX-4T液氙探测器像一枚巨型银色胶囊,浸泡在900立方的高纯水屏蔽体中,静静捕捉宇宙暗物质的痕迹;海平面1300米之下,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发起的“海铃计划”刚刚投放一条“深海项链”——全球首创的“蜘蛛”柔性布放系统,把20颗玻璃眼球般的探测球舱精准置入深海;在青海冷湖4320米的赛..

    2025-11-13
  • 科技之最

    钱学森关于人体科学的方法论的一次谈话

    关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问题,我已向好几位同志讲过了。来源是看到“新科学家”杂志,1989年8、9月份的文章,是外国科学家的反思。从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开始搞了近代科学方法,从天文学开始的如伽里略,……牛顿发展的方法。叫做科学方法,即排斥一切主观的东西,一切靠实验建立科学,认为这是唯一的科学方法。但是现在..

    2025-11-13
  • 科技之最

    校馆弦歌丨大国重器化身最酷的“老师” 高校科技馆点亮科学梦

    大学里的科技展馆,不仅见证着国家科技发展的历程,更是点燃青年学子科学热情、传承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课堂。一馆藏空天 逐梦向云端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物馆,仿佛踏入航空航天发展的“时空长廊”,新中国首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歼-10战斗机……300多件珍贵实物,不仅见证了人类逐梦蓝天的不懈探索,更..

    2025-11-12
  • 科技之最

    拉瓦锡:化学界的“守护者”与科学精神的典范

    引言在漫长的科学史长河中,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开拓精神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而在化学的殿堂中,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de Lavoisier)无疑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不仅因为他系统化了化学知识,更因为他用科学的严谨和执着精神,守护着科学的纯净与真理..

    2025-11-12
  • 科技之最

    校馆弦歌丨大国重器化身最酷的“老师” 高校科技馆点亮科学梦

    大学里的科技展馆,不仅见证着国家科技发展的历程,更是点燃青年学子科学热情、传承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课堂。一馆藏空天 逐梦向云端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物馆,仿佛踏入航空航天发展的“时空长廊”,新中国首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歼-10战斗机……300多件珍贵实物,不仅见证了人类逐梦蓝天的不懈探索,更..

    2025-11-12
  • 科技之最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黄金时代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黄金时代 提起“科学之父”,你会想到谁?伽利略、爱因斯坦,还是居里夫人?其实,许多人心中都少不了这位英格兰的伟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他不仅仅是一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更是一位数学家、自然哲学家,几乎用一生的时间,奠定了现代科学..

    2025-11-11
  • 世界十大

    万万没想到!影响世界的10大科学巨匠,牛顿排第二

    科学改变世界,伟大的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智慧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行。从天文学到物理学,从化学到生物学,每一项伟大发现都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盘点那些影响全球的科学巨匠们,看看谁位列第一,为什么他的发明如此重要,甚至每天都在我们身边!1.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巨人他提出的“E=mc²”开启了现代物理..

    2025-11-10
  • 机械之最

    第42次南极考察丨记者手记:他们,工作在“雪龙”号最深处

    新华社“雪龙”号11月8日电 记者手记:他们,工作在“雪龙”号最深处新华社记者顾天成主机1号涡轮增压器前排气温度:450摄氏度。北京时间11月8日,“雪龙”号轮机部机工田健伟在机舱中巡视主机排气阀。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摄北京时间11月8日13时03分,正执行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时,船尾部..

    2025-11-1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