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百科

袁隆平背后的女人--伟大的母亲

2025-06-03 08:42情感百科

“虚荣不是,浮华也不是;得意的脸不是,骄傲的心也不是;名位不是,权势更不是。人生的色泽不是别的,是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最美好的道德品格。”

口出智慧话语的袁母华静

华静出生在扬州一个富商家庭,从小被父亲送到英国人办的学校读书,接受西方信仰、礼仪、文化、艺术教育,讲得一口娴熟流利的英文。她后来教育儿子英文,经常引用箴言,出口成章。

高中毕业后,华静在北京一所学校任教。校长正是她未来的丈夫——袁兴烈。

袁兴烈祖籍江西德安,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两人坠入爱河并很快结婚,婚后育有五子,其中的二儿子正是乳名二毛的袁隆平。

后来战火纷飞,全家人离开北平,辗转湖北、湖南等地。夫妻俩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不管来到哪个地方,他们都要把孩子送去读书。

她毅然决然,把精力完全放在教育孩子身上。她一直告诉孩子们:你们活着是有神圣使命的,可以造福很多人,你们要爱土地,爱自然。她不看重成绩,却非常看重孩子的品德与情操。她有一句名言,我们做妈妈的都要牢记:

“孩子的智商如同宝库,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开宝库的钥匙。”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怀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志向,来到湖南省黔阳县安江镇农业学校当老师。

华静为了帮他照顾孩子,支持他事业,竟然选择和他一起去。

华静的童年,可谓是丰衣足食,大家闺秀,但是她竟然可以吃苦到这种地步,舍弃大城市的繁华来到穷乡僻壤。后来袁隆平在怀念母亲的文章里写到:

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袁隆平没留过学,却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读英语箴言书给他听,让他跟着读,这为袁隆平的英语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袁隆平说:“英语是非常严谨的语言,而水稻育种是专业的学科,想用英语介绍水稻育种,要应用大量专业的词汇,即使专业翻译,都难以办到。”

在写给母亲的信件中,袁隆平情真意切地写道:“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当年闭塞的环境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与摩尔根?”

袁隆平在沮丧和失败中,华静轻描淡写说了一句“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像是小种子,让袁隆平豁然开朗,重拾信心。后来,他又接触到水稻培植领域,并且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失败中有力量和信心!

但是袁隆平始终记着母亲的教导——敢于为人先,敢于凭信前行。

当袁隆平成为科学家之后,华静仍然会经常提醒他、矫正他、甚至批评他。

华静非常看重休息,袁隆平却是在工作上很拼命。她责备说:“我知道你是科学家,可是稻农们尚且知道要午休,你一直如此拼命,身体迟早会被累垮的!”

所以,袁隆平懂得节制,懂得锻炼身体,他说正因为坚持母亲教导的“劳逸结合”,后面这30年里,他的身体才一直棒棒的,没出现过大碍。

袁隆平不但会拉小提琴,通晓音律,而且知识面特别广博。这都是母亲对他启蒙教育潜移默化的果子。

在写给母亲的信中,他说

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教育儿子爱妻子

教育孙辈谦卑低调

她的子孙都起来称赞她

今天,我们缅怀袁隆平。

我们更要学习这个家族的好门风。

袁隆平的母亲,是很多老一代名媛的缩影——她们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又为子孙牺牲了自己的一辈子。

孩子们是看着妈妈的脊背长大的,所以从小学做人的最直观的榜样也是妈妈。

也是在妈妈的关爱和宽阔的境界中长大的

妈妈成为袁隆平不断创新和钻研的力量源泉

妈妈也是袁老的胆量和后盾

智慧妇人,建立家室

这句话是真理,是一个家庭幸福的秘诀

我们是第一次为人父母,要终身恐惧战兢。

谦卑、进取和孩子一起沟通,共同进步

我们是孩子的管家而非主人,有一天要交账的

让孩子们从小爱自然、爱土地、爱国家、爱人

被爱充满,用爱来服务社会

体会到自己存在的美好价值!

猜你喜欢

  • 人类之最

    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伟大的奇迹

    他不仅是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军事家,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总工程师。他让一个濒临解体的古老文明,在20世纪完成了人类史上最艰难的“文明重启”——这正是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伟大的奇迹。他是一穷二白的起家,面临的内外交困,民族危机是前所未有的,比秦始皇的创业环境差千万倍;他解放了几千年来愚昧的儒家思..

    2025-08-08
  • 娱乐之最

    陈奕迅含泪自曝:不敢停药!舞台背后的颤抖,撕开娱乐圈最痛伤疤

    镁光灯照不亮的角落,一代歌王正与无形的焦虑怪兽搏斗“我知道自己有精神病后,也反问自己,下?哈哈哈...现在才有?!”聚光灯下,51岁的陈奕迅在澳门纪录片首映礼上笑着说出这句话时,眼里分明闪着泪光。这一刻,那个在舞台上大癫大肺的歌神消失了,只剩下一个坦诚自己“不敢停药”的普通人。事情源于去年5月那场撕裂人心..

    2025-08-08
  • 明星秘密

    娱乐圈潜规则丑闻再曝光,3位女星勇敢揭露背后真相,网友:牛!

    娱乐圈一直以光鲜亮丽著称,然而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最近,几位女星勇敢站出来,揭露了娱乐圈潜规则的丑陋真相,令人大跌眼镜。今年28岁的影视女星小芊(化名)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刚出道时,就遭到了一位知名导演的骚扰。"他约我去酒店房间谈角色,结果一进门就开始动手动脚。我当时吓懵了,连连拒绝,他却..

    2025-08-07
  • 世界最高

    世界最高塑像的背后,是对一笔政治遗产的争夺

    花费28亿人民币造世界最高雕像,却在征地环节关押抗议民众,所谓“团结”背后满是讽刺。印度总理莫迪在2023年10月31日揭幕182米高的帕特尔雕像时,宣称这是国家团结的象征。但现场部署5000警力阻拦原住民抗议的场面,揭开了政府用巨型工程掩盖社会撕裂的真相。这座以“团结”命名的雕像恰成社会分裂的实体化象征。政府征地..

    2025-08-07
  • 世界记录

    在被誉为“华夏东极”的中国陆地最东端——万人“喊江”,吉尼斯世界纪录背后有故事

    本报记者 王 远 刘梦丹 周 輖《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5日 第 15 版)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摄影爱好者在抚远采风时合影。王 林摄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阿穆尔河公园的那乃(中国称赫哲)族年度集市活动上,两名中国抚远市的赫哲族年轻人在展示其民族文化和手工艺品。抚远市委宣传部供图图片来源: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

    2025-08-06
  • 世界记录

    边城见闻:万人“喊江”,吉尼斯世界纪录背后有故事

    原标题:万人“喊江”,吉尼斯世界纪录背后有故事(边城见闻)7月1日,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举行了乌日贡主题活动。该活动是集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于一体的赫哲族节日盛会。 新华社记者 张 涛摄俄罗斯游客在抚远市东极广场特色集市上挑选商品。 新华社记者 张 涛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摄影爱好者在抚远采风时合影。 王 ..

    2025-08-06
  • 世界记录

    万人“喊江”,吉尼斯世界纪录背后有故事

    7月1日,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举行了乌日贡主题活动。该活动是集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于一体的赫哲族节日盛会。新华社记者 张 涛摄俄罗斯游客在抚远市东极广场特色集市上挑选商品。新华社记者 张 涛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摄影爱好者在抚远采风时合影。王 林摄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阿穆尔河公园的那乃(中国称赫哲)族..

    2025-08-06
  • 明星秘密

    明星表面人设崩塌背后,隐藏秘密接连曝光,真实故事比剧本还离奇

    最近网上又爆出了不少明星生孩子的新闻,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王子文在综艺里突然说自己有个7岁的儿子,之前一直装单身谁都不知道这事。节目里她轻描淡写地说完,立马就上了热搜,网友们都炸了锅。 事情是这样的,2021年王子文参加真人秀,在镜头前直接承认自己有个叫豆芽的孩子。按时间算,她当年怀孕的时候正火,肯定为了..

    2025-08-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