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十大

小米“突围”、歼-10“争气”,中国国运来了?

2025-06-02 12:05中国十大

2025年5月,中国仿佛进入了国运澎湃的新周期。

5月19日,小米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手机SoC芯片“玄戒O1”即将于5月22日正式发布。该芯片采用第二代3纳米工艺制程,集成约190亿个晶体管,标志着中国大陆在高端芯片设计领域达到全球顶尖水平,为世人所惊叹。

而在传统的大国重器领域,5月初,中国外销型战机歼-10CE首次取得实战战果,让世界看到中国战鹰的锋芒。歼-10战机——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争气机”——凭借卓越的机动性、隐身能力、雷达探测距离以及挂载导弹先进等优势,实现了先敌发现、先敌跟踪、先敌射击,摘下了“阵风”战机“最强四代机”的帽子。

5月中旬,有“空中无人机航母”之称的“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也传出好消息,预计将于近期完成首飞任务。“九天”无人机翼展25米,最大起飞重量16吨,可挂载多种武器弹药,其独特的“异构蜂巢任务舱”可容纳上百枚巡飞弹或小型无人机,展现了中国在未来智能化空战领域的强大突破。

此外,5月18日,身披“闪耀中国红”涂装的C919国产“大飞机”正式投入上海虹桥与深圳之间的直达往返商业运营;另一边,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首架批量生产机在珠海完成生产试飞,达到安全可用状态,成功具备出厂条件;同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总装、测试、加注等准备工作,顺利转入发射区,并计划于5月底择机升空,踏上探测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征程。

从小米“突围”,到歼-10“争气”;从国产大飞机翱翔天际,到行星探测器奔向星辰大海;从人工智能的全面突破,到人形机器人的迭代发展——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不断为世界所瞩目,令人切实感受到“中国国运”的磅礴气势,不得不惊呼“国运昌盛”!

器成于志,光照山河,一代代人默默筑基,终换来风从东方起。大国重器的耀眼成就,表面上看似某种国运之下的众星闪烁,实则是数十年风雨兼程的厚积薄发。简单的“国运”二字,从来不是偶然的运势,而是更深层次国家力量的体现。

第一是完备的工业体系。大国重器的背后,是中国工业体系的脊梁与钢铁脉络。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各种工业门类配套齐全。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达到了28%,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从钢铁、机械到电子、化工,从基础原料到高端装备,中国产业链上下游几乎应有尽有、环环相扣。近年来,从芯片设计到AI训练框架、从智能制造到机器人整机集成,中国还不断努力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跃升。正是依托高度完备、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才能在突破关键技术节点后,迅速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落地,打造出C919、AG600“鲲龙”等大国重器,实现从“玄戒O1”芯片到DeepSeek-R1大模型的协同创新,甚至在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上跑出“加速度”。这不是某一环节的胜利,而是一个国家整体工业能力的集中体现。

第二是厚重的经济体量。庞大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创新能力与战略工程落地的压舱石。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349084亿元,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大关,总量稳居全球第二。如此巨大的经济体量为新质生产力和高端制造的集中爆发提供了坚实基础:宽广的国内市场支撑了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持续的投资与创新投入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后劲。

3.6万亿元的研发经费投入、2.68%的R&D强度(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澎湃的创新动能。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世界首条35千伏级超导电缆顺利投运,2024年的“中国智造”正在以一项项硬核成果不断刷新世界认知。大国重器的密集涌现,是中国经济系统性优势与发展韧性的集中释放,是以国家整体实力为根基托举出的战略跃升。

第三是协调有力的制度优势。中国之所以能高效推动国家战略、将国家意志转化为实际成果,关键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所具备的强大战略定力和组织能力。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上,也贯穿于科研资源的统筹配置、科技力量的系统构建与工程项目的高效推进。

从持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到不断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从设立中央科技委员会,到强化关键领域的跨部门协同机制,中国已经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创新治理体系,形成了从“发现问题”到“突破瓶颈”的快速响应机制。

2024年,全国已有3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运行,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布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同时,国家通过专项债、产业基金、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创新要素向关键产业和重点项目集聚,推动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国家科技力量建设,不断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中国制度所体现出的长期规划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正在转化为持续释放的战略优势与核心竞争力,这也正是这个国家厚积薄发、国运持续走高的根基所在。

从工业体系的厚实根基,到经济体量的坚实托举,再到制度优势的高效协同,这些深层次国家力量相互交织,成就了今日中国大国重器的爆发式崛起。这既是对长期战略积淀的集中回应,也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预示。我们所见的每一个高光时刻,都是国家系统能力、发展模式与文明路径的集体胜利。只要中国的底子不变、制度逻辑不变,“国运”的红利就会继续兑现,挡都挡不住的势头就会持续下去。

国运不是幸运的叠加,而是时间的答案、人民的答案、国家的答案。国运之盛,既在此时,更在未竟之路。

作者丨张思南

猜你喜欢

  • 世界排行

    女排最新世界排名:日本312.78跌第8,中国337.12排第6,巴西第2

    世界女排联赛第二周比赛已经展开,第1比赛日2场比赛也已经结束,巴西3-2险胜日本后世界排名积分增加1.84分,日本女排则少扣当赢减1.84分,因此在日本女排2-3憾负巴西女排后,两支球队的世界排名变化如下:巴西女排世界排名积分373.51分位居世界第2,与世界第1土耳其女排的差距为6.42分,差距十分微弱,一场大比分的以下克上..

    2025-07-19
  • 世界之最

    谁是世界头号经济体?24国民调出炉:中国“得票”超美国,德法意都“认了”

    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媒7月16日报道,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一年,全球多国对中国好感度上升,对美国的看法变得更负面。与此同时,各国对中美经济地位的认知也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经济体。这一观点在大多数受访的欧洲国家中,获得半数及以上民众认可。对中国好..

    2025-07-19
  • 商业之最

    史上最硬核的“热搜”来了!极端高温下的商业大变局!

    今年最有趣、最硬核的热搜来了,不是明星八卦,不是网红炒作,也不是什么大国博弈,而是一个让全国人民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的。前提是,如果你这个地方还有凉气的话。万众瞩目的这个话题就是温度72摄氏度。这就是前两天河南高速公路的地面实测温度。不是死亡谷,不是撒哈拉,更不是火焰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熟悉的土地。当郑..

    2025-07-19
  • 世界第二高峰是什么?中国的乔戈里峰(8611米)

    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8844米),那么世界第二高峰是什么山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那最小二就告诉你,依然是中国边境上的乔戈里峰,海拔高度8611米。一、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高度:8611米)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上第二高峰,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又别称K2峰,比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低233..

    2025-07-19
  •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即将变成印度)

    截止2015年,世界人口总数已经达到77亿人,如果你不是没有见过任何世面的人,都应该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不过这样的格局在未来10年内会发生变化,印度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13.68亿)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目前人口总数为13.68亿,..

    2025-07-19
  • 中国十大

    中国10大绝色名山,峨眉山居次席,三清山列第三,登顶6座算你狠

    山野有灵气,爱爬山的朋友一定对中国那些绝美名山充满向往。今天就带你认识10大绝色名山,峨眉山、三清山都榜上有名。能爬过6座的,绝对是行走的风景收割机!你去过几座?中国的这些绝色名山,每一座都各有风情,爬过的人都懂那种成就感。峨眉、三清这些名字一听就让人心生向往,真要能登顶六座,妥妥的户外大神了。其实爬..

    2025-07-18
  • 世界排行

    最新世界排名:孙颖莎11250分断层第一,中国7将前10,朱雨玲第6

    北京时间7月16日消息,国际乒联2025年第29周世界排名火热出炉。女子单打方面,中国队在前十名中占据7席。其中,“小魔王”孙颖莎继续高居第一位,刚刚夺得2025年WTT美国大满贯女单亚军的小将陈熠首进前十,夺得女单冠军的朱雨玲上升到第6。多哈世乒赛结束后,国乒主力一直没有出战WTT赛事,球队的战绩也非常糟糕,连续三站..

    2025-07-18
  • 中国十大

    中国十大避暑旅游胜地,去过5个算旅游达人,去过9个算人生大赢家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中国旅游指南编辑 |中国旅游指南中国避暑的地方数不胜数,以下只是选举了国内最有代表性的10个地方,景区门票的价格参考网络!1.九寨沟(四川阿坝州)——童话世界九寨沟位于四川阿坝州境内,它是世界自然..

    2025-07-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