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延有什么本事?诸葛亮没有重用他的真相是什么?
一,跟随刘备
魏延出身荆州的寒门,因此在东汉注重出身门第的大环境下无法得到重用,只有靠军功才能出头。恰好徐州牧刘备因为被司空曹操打败而投靠荆州牧刘表,被派去驻守新野。刘备为了防备曹操,于是积极招兵买马,魏延于是前往投靠,自此在刘备帐下效力。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为了防备占据汉中的张鲁,于是邀请刘备入川,魏延因此跟随。随后刘备与刘璋爆发益州之战,成为魏延崛起的契机。魏延为了获得刘备重视,于是拼死作战,立下不少战功,由此晋升为牙门将军,还获得刘备赏识。
二,驻守汉中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三国志·卷四十
建安二十四219年,刘备打败曹操而赢得汉中之战的胜利,由此控制了汉中,还自封为汉中王。由于汉中地势险要,是防备曹操南侵的重要屏障,所以刘备需要派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镇守此地。当时大家认为只有张飞能堪当如此大的重任,就连张飞也自认为非他莫属。
可刘备却任命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让他坐镇汉中。刘备的部下都对此大吃一惊,可见魏延在当时蜀汉众将中并不出名。随后刘备召集群臣议事,想让他们见识一下魏延的本事。
刘备问魏延说:“今天委你以重任,你将如何对付曹操?”魏延回答说:“如果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我就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曹操派偏将领十万大军前来,我就为大王消灭他。”刘备听了对魏延是大加称赞,蜀汉群臣则由此认识到魏延的不凡。
魏延到汉中后构筑了“重门之计”,98迷吧,即在汉中的各出险要之地设置关隘,修筑防御工事,留精兵驻守御敌。后来曹爽率大军伐蜀,结果在兴势之战惨败,其中一点就是魏延的重门之计起了很大作用。可见魏延军事才能不差,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三,北伐曹魏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封魏延为镇北将军,让他继续防御曹魏。建兴元年223年,刘禅即位,册封魏延为都亭侯。建兴五年227年,丞相诸葛亮图谋伐魏,便任命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让他做好北伐的筹备工作。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卷四十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伐魏,魏延便向他请求说:“请丞相分给末将一万士兵,让末将先从小道进军,就像韩信当年暗度陈仓那样出其不意的夺取潼关。然后丞相带大军前往,与末将在潼关会师。”
但诸葛亮认为魏延此举太过冒险,加之与自己“先取陇右,再图关中”的策略相悖,便没有答应魏延的请求。魏延因此十分不满,认为诸葛亮胆子太小,叹息自己的才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随后蜀军在街亭之战失利,诸葛亮只得退兵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由此可见魏延与诸葛亮策略不和,还对他不甚礼敬,自然会受诸葛亮冷待。
建兴八年230年,魏将曹真与司马懿领兵伐蜀,但因为遇到大雨导致道路难行而退军。诸葛亮为了反击曹魏,便命魏延带兵西入羌中。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与后将军费瑶便带兵阻挡魏延,两军在阳谿交战,最后魏延大败魏军,赢得阳谿之战胜利,得以获封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四,争权被害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爆发祁山之战。魏延领兵出击,大败魏军。建兴十二年234年,魏延担任前锋,再次随诸葛亮伐魏。随后魏蜀两军在五丈原对峙,陷入相持局面。蜀军于是分为两营,互成掎角之势。不久诸葛亮病逝,命长史杨仪主持军务,率军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