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最长

57千米长,耗资800亿!修了17年,世界最长铁路隧道已成功通车!

2025-04-12 11:40世界最长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铁路长隧是高黎贡山隧道它全长34.53公里,由1000多名工人9年日夜奋战也只完成了工程进度的51.4%。

然而与接下来这条隧道相比,高黎贡山隧道无疑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高黎贡山隧道

2016年6月1日,世界聚光灯投向了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它跨越阿尔卑斯山,将瑞士和意大利相连,两条并行单轨隧道均长57公里,是当今世界长隧之最。

该隧道自1999年动工,2500名工人参与建造,历时17年耗资120亿瑞士法郎(约合797.34亿元人民币),外媒评价道:此隧道将成为欧洲发展高速铁路系统的奠基石。

这样一条被誉为世纪工程的全球最长铁路隧道,修建起来究竟有多么困难?它又为瑞士带来了怎样的效益?

圣哥达隧道历程

瑞士在圣哥达山脉建设隧道的历史至今已经超过了3个世纪,1707年建筑大师Morettini通过切削和爆破打通了一条64米长的隧道Urner Loch,它存在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

直到1872年,第一条穿越圣哥达山脉的铁路隧道正式开工,并在八年后实现贯通,1882年投入运行,这条隧道长15公里,是当时全球最长铁路隧道。

1906年开通的辛普朗(Simplon)隧道又将其取代,1980年通车的圣哥达公路隧道(长16.9公里)也是当时的世界纪录保持者。阿尔卑斯山脉横亘意大利,是通往北欧各国的必经之路。

自1980年以来,阿尔卑斯山区交通量爆发式增长,年均超过1亿吨货物沿着现有交通线运输,远超当地交通承载量上限,于是工程师们开始计划建造一条横穿阿尔卑斯山的隧道,意图彻底打通这道欧洲贸易互联的天然屏障,也就是如今的圣哥达铁路隧道。

圣哥达隧道位于阿尔卑斯山,海拔高达3000米,北端是瑞士小镇埃斯特费尔德,南端是瑞士小镇博迪奥。隧道设计使用年限长达100年,是瑞士的三峡工程,两条平行隧道均长达57公里,加上联络通道,隧道总长度达到了 151.84 公里,距地面2438.4米。

项目建成后超越了日本53.9公里的青函隧道,成为全球最长最深的公路铁路隧道。

青函隧道

1947年,瑞士工程师卡尔·爱德华首次提出该隧道建设构想,并绘制了相关设计草图。1963年瑞士成立委员会专门研究隧道建设计划,但最终政府认定该铁路隧道并非当务之急,可以暂且搁置。直到1992年,在一场全民公决中,圣哥达隧道以63.6%的支持投票率正式开始着手建造。

次年,瑞士政府在Piora盆地勘探钻孔,1996年开始初期准备勘探工作,1998年开始项目融资,1999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破声,圣哥达隧道正式开始全面开工。

隧道开工后,为了极尽可能的缩短工期,2000多名工人从南北两端夜以继日的同步开工。承建商在工地开挖四条出入通道,让施工工人能在埃斯特费尔德、乌里州、塞德龙、法伊多、博迪奥五个不同地点分别进行建造。

建造过程的困难

负责凿穿山体的是一座价值2千万欧元的岩石盾构机,同时辅以炸药和钻爆法。盾构机每天可前行20米,但在遇到挤压岩层时,使用最原始的钻爆法反而能进一步提升效率。

一台3D钻岩台车兢兢业业的向前开凿,途中不间断的施以冷水冷却,既能提升钻头精度,也能改善施工环境。

为了将这座庞大的德国盾构机运至施工现场,工程师只能将其拆分为零部件,通过成百上千台重卡穿山过河最终顺利运抵隧道入口,其中组装一台锯机就需要耗费120天之久。在开凿掘进时,为了确保方向万无一失,工程师会在隧道壁上安装激光经纬仪,通过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隧道开凿的正向。

工程队投用400万吨混凝土,来提升隧道整体强度。混凝土被加工为环形管片,每一片都包含两层厚度可观的防水膜,在被机械管臂组装好后,会伴随着盾构机的凿进源源不断的运至隧道深处,以提升隧道结构稳定性。

除了57公里的隧道长度外,圣哥达隧道顶部山体最高处达到2300米,巨大山体对隧道带来了沉重挤压,其中复杂的岩层和地质结构如何处理挖掘更是成为了施工人员十分棘手的难题。

据承建负责人透露,隧道挖掘过程中就曾发生过一次误判事故,导致挖掘机误触到一处非常脆弱的岩层,顿时爆发了大规模塌方事故,整个挖掘机完全掩埋在破碎山石之中,造成了1200万美元的巨大损失。根据统计,整个圣哥达隧道建造共有9人死于事故。

施工事故的伤亡为工程团队敲响了警钟,为了确保项目投入后的使用安全,工程师耗费3850万法郎巨资在隧道内部打造了3个应急避难所,每个都设有强大的通风系统及防火门,为后续乘客的生命安全作出了有效切实保障。

同时这条双孔单线隧道系统在修建时,每间隔325米就会开凿一条联络通道将两条隧道相连,让乘客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迅速通过另一条通道撤离至安全区域。

联邦铁路公司称,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圣哥达隧道都是世界上最安全隧道之一,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两条单向行驶隧道不仅从设计上就避免了列车相撞,一旦发生火灾、燃气泄漏以及负载移位,监测系统会立刻启动,令列车在隧道入口前便迅速停车。

在整个隧道施工过程中,团队一共挖掘出2800多万吨山石,全部当做废料处理无疑是浪费自然资源,将山石运输利用又会造成过高成本投入。

于是承建方决定将其中1/3的高品质岩石直接打碎加工为混凝土,铺设在隧道顶部,其余品质不佳的岩石则用于填湖造岛,填铺铁道等等。

17年后的2016年6月1日,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意大利总理伦齐等多位国家元首难得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圣哥达隧道的盛大开通仪式。12点15分,首对列车搭载500名瑞士民众从隧道南北两端同时开出,并于半小时后抵达两端,现场嘉宾欢呼雀跃,一同见证了这伟大时刻。

圣哥达隧道投运后,列车能以最高250km/小时的速度仅用时17分钟便穿过阿尔卑斯山,瑞士苏黎世到意大利米兰的行程时长将缩短至160分钟,比先前节省整整一小时,无论是私人出行还是商业活动,都将从中极大受益。

美国新闻网站Quartz则公开评价道:这样的隧道,真正令人惊喜的不是它的长度和枢纽作用,还在于它成功穿越了2300米的高海拔地段,克服了复杂地形环境!

在同年12月开始商业运营后,预计每天有260列货车和65列客车按时穿越圣哥达隧道,截止2020年日载客量达到了1.5万人次。当欧洲日益分裂的十年前,这项工程奇迹如及时雨般让欧洲出现了短暂团结,欧洲联盟执委布尔克形容道:这是天赐的礼物。

参考资料:

新华社:圣哥达铁路隧道——瑞士制造的“世纪工程”澎湃新闻:世界最长铁路隧道通车,57公里17分钟穿越阿尔卑斯山核心央视新闻:57千米长!修了17年!世界最长铁路隧道终于通车了

猜你喜欢

  • 军事之最

    俄罗斯军事专家:从吉隆坡开始,世界正式进入两个超级大国时代

    俄罗斯军事专家:“从吉隆坡开始,世界正式进入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时代”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还原历史背后真相】对于世界格局而言,很多时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每一次改变都有标志性的事件。二战后,因为在战场的表现,美国和苏联获得了战后主导权,为此确立了两个超级大国称霸的时代。1991年苏联解体,尤其是海湾战争,正式..

    2025-11-13
  • 世界最大

    全球最大!这一“巨无霸”成功下线

    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11月11日,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集团)获悉,该公司研发的全球最大65吨级锂电平衡重叉车正式下线。该车突破锂电平衡重叉车搬运重量极限,是工业车辆领域中的“巨无霸”和“技术标杆”,代表了重载搬运电气化的最高水平。图为65吨级锂电平衡重叉车。太重集团供图65吨级锂电平衡重叉车..

    2025-11-13
  • 世界潜水本领最强飞鸟,可以潜到水下57米,水下停留一分钟

    我们知道鸟类中潜水能力最强的是企鹅,之前介绍过世界上最大的企鹅潜水最深纪录达565米,不过企鹅虽然是鸟类,但不具有飞行能力,而在会飞的鸟类中,潜水本领最强的要属海雀,它们能够下潜到57米的水深处。形态特征海雀全世界有21种,在形态上有所差别,其中最常见的最具代表性的是海鹦,身长约30厘米,背部的羽毛呈黑色,..

    2025-11-13
  • 自然之最

    颠覆认知!这6个自然形成的世界之最,看完直呼地球太会“整活”

    你知道吗?地球藏着太多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迹,它们不用一砖一瓦,全靠时光和地质运动雕琢,每一个都让人忍不住惊叹“这居然是自然形成的?”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绝对是地球的“身高天花板”!海拔8848.86米,矗立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是两大板块硬碰硬碰撞出来的巅峰,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能感受到人类的渺小。马里亚纳..

    2025-11-12
  • 世界上耳朵最长的狗,像一只小精灵

    红眼睛长耳朵的不一定是兔子哦,还可能是一只狗,不信请看长得像兔子的狗狗--tigger一只名叫tigger的猎犬狗的耳朵成功打破了吉尼斯记录,这对最长的耳朵分别测量右耳为34.9厘米(13.75英寸)左耳为34.2厘米(13.5英寸)。由美国伊利诺伊州圣约瑟夫市的布莱恩和克里斯蒂娜弗艾斯纳所有。Tigger赢得了许多节目冠军和超过180个最佳..

    2025-11-12
  • 世界最大

    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大蜘蛛网,约106平方米,相当于一套三居室,“住户”超过11.1万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世界上已知的最大蜘蛛网——约106平方米,相当于一套三居室的面积。这个巨大的蜘蛛网,是在阿尔巴尼亚与希腊边界处一个漆黑洞穴的深处被发现的。有超过11.1万只蜘蛛在这张世界上最大的蛛网中繁衍生息。发表在《地下生物学》杂志的一篇研究论文称,这个“非比寻常..

    2025-11-12
  • 世界最大蜻蜓,早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就已灭绝

    世界上最大的蜻蜓,巨脉蜻蜓巨脉蜻蜓(学名Meganeura monyi),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是3亿年前石炭纪的一种昆虫,与现今的蜻蜓接近。它的翅膀展开阔达85厘米,是已知地球上曾出现最大的昆虫物种,但是早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就已灭绝。它以其他昆虫及细小的两栖动物为食物。巨脉蜻蜓的化石是于1880年在法国发现,于1885年..

    2025-11-12
  • 世界最高

    世界最高大气环境气象梯度观测塔在合肥开建

    中新社合肥11月9日电 (记者 赵强)400米大气环境气象梯度观测塔(庐州塔)项目9日在合肥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桂华侨称,该塔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功能最强、高度最高的大气环境气象梯度观测塔。庐州塔是一座集大气污染梯度、温室气体通量、气象全要素精细化连续观测为一体的大型科研设施。该塔设有2..

    2025-11-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