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最小

世界最小心脏起搏器问世:比米粒还小,关键的自供电方法由中国博士后提出

2025-04-04 09:39世界最小

美国西北大学团队领衔,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研究者,合作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体积比一粒米还小!

北京时间4月2日,《自然》期刊发表了一项由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生物电子研究所主任约翰·罗杰斯团队领导的研究,介绍了这款堪称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

该心脏起搏器尺寸仅为1.8毫米×3.5毫米×1毫米

这款微型装置的尺寸仅为1.8毫米×3.5毫米×1毫米。实验显示,它不仅能在动物模型和人类心脏组织中有效调控心跳,还能在使用完毕后自行溶解,无需手术取出。这项突破性成果或将为心动过缓患者提供一种潜在的更安全选择,尤其对心脏手术后的临时起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论文通讯作者罗杰斯,了解相关技术的诞生与前景。罗杰斯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长期致力于仿生电子器件和可穿戴生物医学电子器件的研究。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这款起搏器的体积比目前已知最小的起搏器之一——美敦力Micra还小,“按体积计算,我们的设备大约小500倍。”

“体液”自供电,无需电源和电线

3毫米切口“注射式”植入

据介绍,这款微型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微创植入,极大降低传统起搏器所需的侵入性手术风险,比如感染或心肌损伤。具体来说,它可以通过一种创伤很小的手术方式,即装入导入器,通过宽度小于3毫米的皮肤切口,直接注射到心外膜下心肌浅层。这一结果甚至适用于新生儿,并支持使用微创技术进行植入。

约翰·罗杰斯

过去,传统的临时起搏器虽然在治疗心动过缓(心率偏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侵入性的植入过程以及外部电源和导线带来的潜在风险,尤其对于儿童和体型较小的患者而言,一直是一项挑战。

令人好奇的是,这款微型心脏起搏器如何在没有电池和导线的情况下工作?关于供电方式,罗杰斯表示:“我们有一个自供电机制来支持起搏器的运行。”其内置的电极由可生物吸收的材料组成:阳极(即负极)为镁(或锌),阴极(正极)为三氧化钼。当电极接触到心脏周围的体液时,体液作为电解液,触发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具体而言,一个活性可生物吸收的镁合金或锌复合材料作为阳极,一个更具电正性的可生物吸收三氧化钼复合材料作为阴极。心脏组织及其相关生物液体作为电解质,形成原电池。”论文中如此描述。换句话说,这个起搏器不需要外部接入电源或替换电池,而是利用身体自身的环境“发电”,将电流传递给心脏,驱动它跳动。

光遥控起搏,配对贴片监测心电图

发现心律失常自动发光电疗

那么,如何精确控制心跳的频率和节奏?罗杰斯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这款起搏器通过“光”实现无线操控。“我们使用光电晶体管(光控开关)来控制传递给心脏的电脉冲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以设定心率)。”他说。光电晶体管是一种由硅制成的微小组件,连接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起到开关作用。在没有光照时,它阻断电流,设备处于休眠状态;当皮肤表面的无线单元发出近红外光,光穿透组织照射到光电晶体管上时,它的电阻降低几个数量级,电路接通,电流流向心脏。

皮肤贴片和起搏器将配合一起工作

“近红外光具有深层组织穿透的特性,这使得光学方法变得很有吸引力。我们成功地用硅纳米膜双极结晶体管构建了一个可生物吸收的光控开关。”罗杰斯补充道。实验中,无论是小鼠、猪,还是取自器官供体的人类心脏,这个微型起搏器都完成了控制心脏起搏。

起搏器会配合一个贴在皮肤上的无线皮肤界面一起工作。这个皮肤贴片支持心电图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近红外范围编程光发射,分析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发现心律失常后,皮肤设备会发出近红外光,实现自主闭环心脏电疗。

罗杰斯说:“这个系统减少了风险,消除了传统有线临时起搏解决方案的繁琐性。”传统起搏器需要导线穿过皮肤连接外部电源,患者活动受限且有感染风险,而这款装置完全内置,依靠体液供电和光控,可以使患者摆脱束缚。

人体内可完全吸收

任务期后降解,2年多完全消失

罗杰斯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该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在体内无害溶解。

由于所有材料(包括电极、光电晶体管和封装材料)都是可生物吸收的材料,设备在完成使命(猪和人类心脏上的体外起搏实验显示连续运行约16天)后会逐渐降解成无害物质,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完全生物吸收的时间尺度约为1.2-2.5年。未来适当选择材料和设备设计,或可将完全吸收时间大大缩短。据悉,这项设计源于临床需求,由美国西北纪念医院的心脏外科医生提出。

微型心脏起搏器的导入器

关于制造过程中的挑战,罗杰斯表示:“自供电方法的概念是关键,同时还需要一个光学方案来控制设备。”他坦言,自供电概念是由中国博士后张亚敏提出的。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张亚敏研究电池技术,将这一想法带入项目,促成了这一创新。

本次研究主要在动物模型和离体人体心脏组织上进行了验证。至于未来在活体患者身上的应用,罗杰斯表示需经过监管流程,“任何这类救生植入物都必须通过严格的监管流程”。此外,罗杰斯表示,已有初创公司开始推动该研究的临床转化。

罗杰斯预计在两三年内启动首次人体植入的研究,使这一技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最终成为医生日常使用的工具,为心动过缓患者带来一项新型治疗选择。

红星新闻

(来源:红星新闻)

猜你喜欢

  • 军事之最

    俄罗斯军事专家:从吉隆坡开始,世界正式进入两个超级大国时代

    俄罗斯军事专家:“从吉隆坡开始,世界正式进入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时代”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还原历史背后真相】对于世界格局而言,很多时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每一次改变都有标志性的事件。二战后,因为在战场的表现,美国和苏联获得了战后主导权,为此确立了两个超级大国称霸的时代。1991年苏联解体,尤其是海湾战争,正式..

    2025-11-13
  • 世界最小

    移民中九成是中国人!全球最小发达国家,快被中国人“买”下了

    说起马耳他,很多中国人可能还得想想地图,这地方夹在地中海中间,国土就316平方公里,比北京朝阳区小一圈,总人口才56万出头,却已经是公认的发达国家,人均GDP超4万美元,甩国内平均水平好几条街。关键是,这几年移民潮涌来,九成左右的申请者是中国人,搞得岛上到处是中文招牌和中餐馆,房产市场也跟着水涨船高。为什么..

    2025-11-13
  • 世界潜水本领最强飞鸟,可以潜到水下57米,水下停留一分钟

    我们知道鸟类中潜水能力最强的是企鹅,之前介绍过世界上最大的企鹅潜水最深纪录达565米,不过企鹅虽然是鸟类,但不具有飞行能力,而在会飞的鸟类中,潜水本领最强的要属海雀,它们能够下潜到57米的水深处。形态特征海雀全世界有21种,在形态上有所差别,其中最常见的最具代表性的是海鹦,身长约30厘米,背部的羽毛呈黑色,..

    2025-11-13
  • 最小的哺乳动物,比一根手指还要小

    泰国的大黄蜂蝙蝠可谓是最小的哺乳动物,它比小指还小,翅膀伸展开仅8厘米,成长不到3厘米,只是重2克。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大黄蜂蝙蝠大黄蜂蝙蝠体型最大只有1英寸,体重仅为2g,能够说是现在世界最小的哺乳类动物,这种微型哺乳动物能够像蜂鸟相同在空中盘旋飞行,它们像所有蝙蝠相同喜欢休息在窟窿环境中,喜欢以昆虫..

    2025-11-13
  • 自然之最

    颠覆认知!这6个自然形成的世界之最,看完直呼地球太会“整活”

    你知道吗?地球藏着太多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迹,它们不用一砖一瓦,全靠时光和地质运动雕琢,每一个都让人忍不住惊叹“这居然是自然形成的?”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绝对是地球的“身高天花板”!海拔8848.86米,矗立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是两大板块硬碰硬碰撞出来的巅峰,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能感受到人类的渺小。马里亚纳..

    2025-11-12
  • 世界最大

    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大蜘蛛网,约106平方米,相当于一套三居室,“住户”超过11.1万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世界上已知的最大蜘蛛网——约106平方米,相当于一套三居室的面积。这个巨大的蜘蛛网,是在阿尔巴尼亚与希腊边界处一个漆黑洞穴的深处被发现的。有超过11.1万只蜘蛛在这张世界上最大的蛛网中繁衍生息。发表在《地下生物学》杂志的一篇研究论文称,这个“非比寻常..

    2025-11-12
  • 世界最大蜻蜓,早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就已灭绝

    世界上最大的蜻蜓,巨脉蜻蜓巨脉蜻蜓(学名Meganeura monyi),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是3亿年前石炭纪的一种昆虫,与现今的蜻蜓接近。它的翅膀展开阔达85厘米,是已知地球上曾出现最大的昆虫物种,但是早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就已灭绝。它以其他昆虫及细小的两栖动物为食物。巨脉蜻蜓的化石是于1880年在法国发现,于1885年..

    2025-11-12
  • 世界最高

    世界最高大气环境气象梯度观测塔在合肥开建

    中新社合肥11月9日电 (记者 赵强)400米大气环境气象梯度观测塔(庐州塔)项目9日在合肥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桂华侨称,该塔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功能最强、高度最高的大气环境气象梯度观测塔。庐州塔是一座集大气污染梯度、温室气体通量、气象全要素精细化连续观测为一体的大型科研设施。该塔设有2..

    2025-11-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