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奇闻

“沉默”10年再发《自然》,他们攻克35年未解之谜

2025-02-08 11:58世界奇闻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王昊昊

远方(右)和团队成员观察实验植物生长情况。王昊昊/摄

研究成果登上《自然》后的两个月里,远方越来越忙了。除了开展日常研究外,她还继续和相关科研机构深入交流,以期将研究成果应用在更多领域。

这是远方历经10年再次在《自然》发表重要成果。这10年里,远方团队虽没有特别重磅的成果,但研究在不断深入。“我们在努力推出新东西,只不过越深入难度越大,取得重大成果的周期也越长。”

低渗,即水分增多时,植物细胞内的钙信号会增强。早在35年前,科学家就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并推测这是由低渗透压感受机制导致的,但始终不知道机制背后的钙信号增强是“谁干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邹学校科研团队的教授远方和刘峰课题组研究发现,当水分增多时,植物低渗感受器OSCA2.1和OSCA2.2会迅速感知外界丰富的水分,使胞质内钙信号增强,从而作出防御等反应,可以说,它们是植物周围多水环境下钙离子浓度增加的“开关”。

35年未解的“假设”之谜

人之所以能看到东西、感知冷热等,是因为体内有光、温度等的感受器。植物和人类一样,其根、茎等部位也有诸多感受器,在感受外界环境变化并做出相应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缺水对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陆生植物是从水生祖先进化而来的,它成功克服了缺水和水分波动这两个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适应了陆地环境。

“动物和植物体内都有感受器,但强度不同,比如小麦有40多个感受干旱和多水的基因,而小狗等哺乳动物只有几个类似的基因。”远方说,这是它们的生存环境决定的,动物能跑动,而植物是固定在一处生长的。

高等植物通过阻止脱水和过渡吸水的作用在陆地缺水和水分波动中生存。早在35年前,就有科学家将低渗透压诱导的钙信号增强推测为低渗透压感受机制,但其分子基础未知。

“长期以来,业界一直假设细胞质钙离子浓度的增加是在再水合过程中感知低渗透压的。通俗地说,植物周边水分增多时,其体内的钙离子浓度就会增加。但钙信号为什么增强、是谁干的,业界一直没弄清楚。”远方表示。

钙离子是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的核心调控因子。当植物感受到外界环境变化时,会产生钙信号,进而激活下游相应机制。

“钙信号是最上游、反应最快的,它像通信兵一样,向后传递前方‘战况’后撤离,最快的钙信号两秒内起始、3分钟结束。我们想弄清楚环境变化后最上游发生了什么。上游的一个基因感受到钙信号后可能影响下游几十乃至上百个防御基因,进而增强抗性,这对植物育种等研究来说很关键。”远方说。

找到钙离子浓度增加的“开关”

远方的植物钙信号研究,是师从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裴真明从事博士后研究时开始的。

与所有生物体一样,陆生植物必须监测其环境中可利用水的多少来调控生长和发育。对植物感受器开展深入研究,不仅能真正了解植物对水分等的需求,还能借助感受器在育种方面取得新突破。

“植物体内原本是有很多感受器的,它自身能很好地应用,但我们不知道其原理,更没法利用它改良作物以提高抗性等。如果发现了这些植物感受器,就能在植物处于逆境下的关键生命周期对其进行改造,这很有应用前景。”这是远方开展植物感受器研究的重要原因。

在最新研究中,远方等人研究发现了植物多水感受器,阐明了渗透感受器依赖的花粉萌发过程中钙震荡的调控机制。

“我们终于搞清楚植物在多水环境下为什么钙离子浓度会增加了。”远方表示,关键是找到了两个基因,它们能够感受多水环境,是植物周围多水环境下钙离子浓度增加的“开关”。

她解释说,高温、低温、干旱等外界环境就像第一信使,当OSCA2.1和OSCA2.2感受到外界的多水环境后,会立即将第一信使传递到植物细胞中。这个信号就像第二信使,细胞识别到第二信使后会立即将第一信使的信息传导到细胞下游影响其基因表达,告诉它们“该干活了”。

聪明的植物在逆境中出品质

第二信使“拿到”第一信使的“信件”后,具体作何反应?

团队研究发现,很多钙信号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从外界环境变化到第二信使接收到这一变化信息,最快的仅两秒钟。”远方说。

为什么信使不多待会儿,给下游基因更多反应时间?远方表示,植物里的不同基因各司其职,钙信号将信息传递后就回去“睡大觉”了,但这并不是因为它懒惰,而是其生存需要所决定的。如果钙信号传递信息后不返回,会导致细胞质内的钙离子浓度太高进而产生毒性,不撤离就是自杀行为。

远方举了一个种子萌发的例子。种子萌发时,温度、水分、地点等因素一定要适宜,这是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种子萌发就要活下去,否则没法繁殖下一代。这要求种子首先能感受到外界的温度和水分环境,萌发后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对水分等的需求。

如果持续干旱,植物会调高自身细胞的渗透压,降低对水的需求,同时在细胞质内制造一些多糖、离子等渗透调节物质,加强自身保水能力。

“逆境出品质。”远方说,为什么干旱时水果往往会更甜,因为它在锁水过程中不断产生多糖、离子、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质。而当夏季多雨时,水会不断渗入植物,此时它需要不断将体内的多糖、离子、氨基酸排出细胞外,否则细胞会不断膨大至破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夏天多雨时香瓜、甜瓜会裂开。总之,当外界环境超过一定极限,植物内部调控系统往往会崩溃。

“生物实在是太聪明了。”随着对植物钙信号研究的深入,远方感受到生物的强大。

以“挖矿精神”持续钻研小领域

为什么钻研一项35年都没有答案的科学难题?远方认为是团队的“挖矿精神”在支撑。

她认为,科学研究就像挖矿,挖到最好的“原矿”固然重要,而更关键的是将“原矿”打磨成最漂亮的“宝石”,也就是发现科学现象背后的机理和关键作用。

这些年来,远方所在团队一直在默默无闻地研究影响钙信号的植物感受器。“植物感受器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我们从一开始就聚焦影响钙信号的植物感受器这一小领域,因为我始终认为上游的感受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弄清其原理对生物育种等研究更为关键。”远方表示。

当远方所在团队2011年克隆到高渗感受器的基因、2014年正式在《自然》发表成果时,很少有人知道植物的高渗感受器是什么。之后才陆续有国内外的科研团队跟进植物高渗感受器和低渗感受器的研究。

远方说,她不是学霸,但有个和别人不太一样的爱好,就是特别喜欢做数学题,尤其喜欢做难题。“觉得有点难度,我整个人就很兴奋,如果每天都是做类似的事情,我反而就打不起精神。当一个个难题被攻克之后,就是我最兴奋的时刻。”

“展望未来,我们构思将系列研究成果和园艺,以及水果和农作物结合起来,针对不同植物摸清对应的干旱、多水等的感应机制。”远方表示,“这些研究的战线只会更长,即使我们这一代人没法享受到研究成果,我们仍会踏踏实实潜心做研究,让这些科学构想尽快实现。”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445-6

猜你喜欢

  • 世界最长

    日本天皇家族到底有多乱?看完他们的族谱,让人目瞪口呆不可思议

    日本的“菊花王朝”已经延续了2685年,目前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王朝,但如果告诉你,这个皇室为了证明“自己是神的后代”,居然搞了一千多年的近亲通婚,会不会觉得荒谬又不可思议?结果呢?这不仅没有让权力更稳固,反而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历史装饰品”,一直被外戚、将军、贵族轮流架空!更离谱的是,这种操作还直接导..

    2025-08-08
  • 商业之最

    湖人沉默,詹姆斯无奈按下选项键:商业联盟的冷酷现实

    “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不给。” 当勒布朗·詹姆斯亲手执行那份价值5260万美元的球员选项时,这句话仿佛成了无声的呐喊。 湖人管理层史无前例的沉默,让这位手握四冠的联盟门面,第一次尝到了被“晾在一边”的滋味。“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不给。”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精准地刺穿了勒布朗·詹姆斯与洛杉矶湖人之间这..

    2025-08-07
  • 科技之最

    全球最富有的10个国家,都是谁?中国和他们的差距有多大?

    过上富裕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朴素愿望。全球人均GDP最高的10个国家,都是谁?中国的人均GDP和他们的差距有多大?一、摩纳哥摩纳哥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2024年,摩纳哥人均GDP高达20万美元。摩纳哥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小国,南濒地中海,其他3面被法国包围。1861年,摩纳哥为了避免被法国吞并,以400万法郎的价格将自己88%的土..

    2025-08-02
  • 娱乐百科

    10年败光125亿的“我国第一败家子”,5千万娶车晓后,现今靠雨伞再赚千亿

    当年文艺美女车晓和山西首富结婚的消息让很多人都说车晓嫁入了豪门。但是没想到好景不长,在嫁人没几年后,这个首富就因为经营失败宣布破产了。从当年的首富到后来的“我国第一败家子”,他只用了10年时间。而他和车晓的婚姻,也仅仅维持了几年时间。一掷千金当年山西首富李兆会迎娶车晓的时候,真的轰动整个娱乐圈。毕竟李..

    2025-08-01
  • 排行榜

    中国十大“灌汤包”排行榜!看完沉默了,30多岁只吃过3种,你呢

    包子是接地气的吃食,蒸锅一揭,白胖的模样裹着热气,像极了人间烟火。相传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为安抚亡灵,用面裹肉代替人头祭祀,这便是包子的由头。那会儿叫 “蛮头”,后来念顺了口,成了 “馒头”,再往后里头填上馅儿,才有了如今的模样。唐宋时包子已入了寻常百姓家。《清异录》里记着 “王楼梅花包子”,可见宋..

    2025-07-29
  • 娱乐之最

    37岁刘亦菲再破“天花板”,这一次,她让等了7年的娱乐圈沉默了

    【“未经授权,禁止搬运,违者必究”】«——【·前言·】——»在娱乐圈这个更新换代比手机系统还快的名利场,能红一时容易,难的是红了二十年还能不断突破自我。刘亦菲这三个字,从15岁出道开始就注定不平凡,如今37岁的她又一次用实力证明:真正的演员从不被年龄定义,更不会被所谓的天花板限制。最近网络上突然掀起一阵..

    2025-07-29
  • 娱乐之最

    白玉兰风波一月后,37岁刘亦菲再传喜讯,让等了7年的娱乐圈沉默

    37岁刘亦菲缺席白玉兰被全网骂惨,一个月后一部压了7年的剧突然空降,娱乐圈瞬间安静白玉兰颁奖礼那天,热搜上挂着她没去的消息。有人说她怕陪跑,有人说她耍大牌,还有人编出她现场摔门离席的段子。结果一个月不到,平台悄悄把《一曲三笙》排进档期,七年老剧直接冲上待播榜第一,弹幕里只剩一句:原来她早就把答案写好了..

    2025-07-29
  • 娱乐之最

    艺人枪决案,未成年命案未解,2024年娱乐圈最惨痛结局

    2024年底娱乐圈爆出个惊天新闻,有个叫张艺洋的男演员因为杀了16岁女友被枪毙了。这人可不是普通人,他演过李雪健、倪大红这些大腕儿的戏,结果最后成了中国第一个被枪毙的艺人。事情要从2021年说起,当时他认识了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女孩,那女孩才16岁,还在上学。两人谈恋爱后女孩想分手,张艺洋却天天威胁要自杀,女孩心..

    2025-07-2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