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年终盘点丨25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寄语科学报国

2025-01-04 10:46科技之最

编者按:嫦娥六号带回世界首份月背样品、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下线……2024年,我国科技领域成果斐然,非凡成就的背后,活跃着一群心怀壮志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科学报国为志,用青春和智慧点燃创新之火,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岁末年终,一组海报,看25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报国志。

(以下海报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葛蓓孛:“看到农民认可我们的科研成果,是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最幸福的时刻。”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研究所副研究员龚文平:“青年科研人员要坚持信念、不懈探索,才能实现科研积累和突破。”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黄佳琦:“认准大方向,看到国家需求,我们就有信心克服困难。”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硕士生导师姜博:“要保持好奇心和耐心,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蒋凡:“只要行业和国家有需要,我们肯定投入120%的努力完成任务。”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席科学家助理、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金驰川:“选择做科研的人,内心都有一种热情,我们的科研工作,使这种热情得到了满足。”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李玮瑜:“科研工作者要能够扎根下去,向上攀登,向阳而生。”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高级工程师刘德龙:“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干到极致,方能成就非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中:“我国航空事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更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贡献力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明博:“提高我国作物种植水平,需要科研工作者们付出更多努力。”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潘俊:“做科研需要坚持。遵循科学规律,持续做研究,才能持续进步。”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钱金贵:“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基于己任,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光,共同实现科学报国的理想。”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饶伟:“找到科研路上有意义的事,并用一生时间为之努力和奋斗。”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系教授桑磊:“在关键核心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勇于挑重担,不畏惧坐‘冷板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教授夏海云:“我们努力的意义,就是让中国能够真正在科研领域站到前沿,这也是年轻一代应该有的志气。”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夏连鹏:“要时刻关注国之所需,努力寻找创新方案,实现弯道超车。”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徐文涛:“探索未知的路上常常会面临失败,但正因如此,才需要有人不断前行。”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徐雪峰:“做科研,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研究员严超:“在科研追求上,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永无止境、勇攀高峰。”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器件系副系主任、教授姚日晖:“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副教授尹乔之:“学习老一辈科研人航空报国的精神,一步一步踏实地去做科研。”

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小涛:“当你坚持为梦想奋斗,‘梦’就有成真的可能。”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张瑶:“科研工作需要的是热爱、专注和毅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利兵:“要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做到终身学习。”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君:“科研的魅力在于探索未知,解决难题。”

策划

战钊

文案

谢芸 宋雅娟 武玥彤

制作

褚嘉仪(实习)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武汉专场暨湖北省科普嘉年华在汉启动,为江城市民带来“可玩可学”科学盛宴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通讯员 高笛 陈长丽实习生 邓伟 李雅玲一批代表国家顶尖科技水平的科学装置模型重磅集结,首次在武汉集中展出;人形机器人在现场与市民互动,带领大家沉浸式体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院士专家带来精彩讲座,揭秘科学背后的奥妙……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武汉专场暨2025年湖北省科普嘉年华活..

    2025-11-18
  • 科技之最

    阿基米德:力学之父的智慧奇迹,撬动世界的科学传奇

    阿基米德:力学之父的智慧奇迹,撬动世界的科学传奇引子:穿越千年的科学巨星当我们谈起科学史上的伟大人物,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总是耳熟能详,但在那遥远的古希腊时代,有一位天才科学家,他用智慧撬动了整个世界的基础——他就是阿基米德!这位“力学之父”用他的奇思妙想、严密逻辑和无尽热情,开创了静力学、流体静..

    2025-11-18
  • 科技之最

    别再只盯着芯片了!这才是中国科技最“硬核的底牌!”

    别再只盯着芯片了!这才是中国科技最“硬核”的底牌!你刷抖音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被那些高科技视频刷屏?什么“国之重器”下海,什么“中国智造”上天,看着确实提气。但说实话,有时候看完也就看完了,感觉离咱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远。但今天,我刷到一个视频,突然让我想明白一件事。咱们总在讨论中国科技的“硬实力”是..

    2025-11-18
  • 生活

    幼儿园老师的温馨寄语

    1、今天是幼儿园毕业的日子,老师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你们,愿小朋友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收获更多快乐的时光。2、你是泊于青春港口的一叶小舟,愿你扬起信念的帆,载着希望的梦幻,驶向辽阔的海洋。3、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4、亲爱的小朋友..

    2025-11-18
  • 生活

    高三毕业寄语

    1、无论大学途中迷恋上了什么,不要忘记自己上学的主要目的。2、剪不断的四年同窗雨,挡不住的同舟共济风,相对欲言,泪落无声。一片冰心,万众柔情。3、毕业了,不想说再见,不想,只想说,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们永远在一起!4、柳阴下别百般惆怅,同窗数载少年情长,望征程千种思绪,愿友情化为奋进的力量!5、毕业了..

    2025-11-18
  • 科技之最

    当进步成为枷锁:科技伦理的深渊我们不敢凝视

    当进步成为枷锁:科技伦理的深渊我们不敢凝视在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实验室里,在算法决定生死的自动驾驶系统里,在收集着我们每个微表情的智能摄像头后面,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悖论:我们创造的技术越强大,反而越不敢直面其带来的伦理困境。这个时代最危险的幻觉,就是相信科技发展必然伴随道德进步。被交易的人性尊严当硅谷投..

    2025-11-17
  • 广东智造的全运之考:赛场下“硬科技”溢出新产业

    当前,各项赛事正火热进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上,线下观众通过AR技术与蓝牙定位组成的智慧导航系统,可快速“入座”;线上观众点开直播界面,只要在屏幕上用指尖自由拖拽,即可360度“无死角”地观赛。不过,沉浸式观赛只是十五运会高科技产品应用的一个缩影。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为核心,十五运会打造了从..

    2025-11-17
  • 周末·前沿丨以科技之弦 重奏生命乐章——见证脑机接口技术改变的人生

    我换上无菌服,穿过数道自动气密门,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医护人员围在手术台前做着各种准备。这是中国西部地区首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手术,也是媒体首次获准全程记录拍摄。从未直视过手术过程的我,小心翼翼地立于主刀医生毛庆的身后,目不转睛地记录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花甲之年的毛庆经历过无数手术,..

    2025-11-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