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记录

5000万箱,全球首个!上海港今破世界纪录

2024-12-22 11:45世界记录

国际航运中心的兴衰,浓缩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

今天(2024年12月22日),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将在上海诞生:上海港将迎来今年装卸的第5000万个标准集装箱,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箱的港口。这将创下全球港口发展史的最高纪录,并推动上海港连续15年吞吐量全球第一。

大江奔腾,东海浪涌,全球瞩目。

199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2003年突破1000万标箱,之后迎来快速增长期。2006年、2011年、2017年连番跨越2000万、3000万、4000万标箱的历史关口。30年来,吞吐量增长了50倍,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站在上海港生产智慧指挥中心大屏前,一幅世界地图铺展开来,一条条航线从上海港密集向外辐射。今年,上海港迎来送往1.56万艘次集装箱船舶,平均每天40多艘。它们沿着350条外贸航线,穿越辽阔的大洋,驶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个港口,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上海港连接着全世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往来,就具象在一条条航线中,汇集在5000万箱的吞吐量上。

上海港不断增强腹地辐射能力,中国内陆地区的集装箱通过水运、铁路、公路,源源不断运往上海,再发往全国,或走向世界。

今年1—11月,上海港水水中转完成2898.4万标箱,同比增长12.5%,水水中转比例有望首次突破60%。同期,上海港的内贸集装箱达到630万标箱,同比增长18%。

据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介绍,上海在长三角布设24个内陆集装箱码头,前11个月共完成40.5万标箱,同比增长近三成。

一条条铁路大动脉,让上海港的海铁联运服务覆盖9省44市,10余条“天天班”稳定运行,今年箱量突破90万标箱,同比增四成,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

如海纳百川,上海港迎来广袤腹地的“涓涓货流”,并且积极拥抱蓝海。

今年上海港国际中转业务预计超过700万标箱,同比增两成以上。

沿海捎带业务作为航运领域的重大突破,今年1月出口沿海捎带业务成功运行。1—11月,外资班轮沿海捎带完成130艘次约17万标箱,同比增85.1%。

国际集拼、海运跨境电商等新业务加速推广,成为集装箱增量的新引擎……

各项业务均创新高,共同发力,汇聚成5000万箱这一历史记录。

5000万箱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提升。上海港的成功,除了身处第二大经济体这个“中国因素”,还有令国际班轮公司怦然心动的“上港因素”。

统计显示,2022年,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时间,比新加坡、伦敦等13家全球主要港口平均在港时间短0.69天,即平均每船节省16.5小时。没有哪家船公司能拒绝这样的效率。

支撑效率提升的,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步。2017年底,上港集团打造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并自主研制智能管控系统,为码头装上“智慧大脑”,此后一路改进优化。如今,设备平均作业效率较开港初期又提升30%以上。相比传统码头,洋山四期人员减少70%,综合效率提升30%,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213%。作为全球能效最高的自动化码头,洋山四期今年吞吐量预计超过700万标箱。

长期运输黑色煤炭、棕色矿石的罗泾码头,今年被改造为集装箱码头,并直接上马2.0版自动化技术。上港集团哪吒科技总经理黄桁介绍,码头14台自动化单小车集装箱装卸桥、31台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和93台智能水平运输车AIV这“三大金刚”精准配合,24小时高效运转。今年8月开港不到半年,吞吐量将达100万标箱。

同时,上海港频频在绿色化领域打造标杆,率先推出绿色燃料加注服务等新业态,全面配备岸电设施,预计全年连船艘次和节电量增长250%和200%,满足了国际班轮公司对清洁能源、绿色低碳的需求,也成为吸引船公司的重要原因。

上海枢纽地位的提升,离不开政府部门及口岸单位的改革创新。上海市交通委与上港集团打造出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促进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查询、一体化监管,让船公司体验了“分钟级”全流程业务办理,“一门式”物流追踪等体验。

5000万箱吞吐量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港口的实力,更展现了一座城市的韧劲。

破题高端航运服务

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中,上海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三。与前两名的新加坡和伦敦相比,上海的短板一直是高端航运服务业。在各方不懈努力下,今年出现一系列喜人现象。

今年8月,一宗双方境外当事人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北外滩开庭。经过开庭审理,仲裁员作出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终局裁决。这一临时仲裁案件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

临时仲裁是国际通用的规则,但很长时间以来,在国内发展迟缓,因为缺乏上位法支持。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上海市司法局率先推出《上海市涉外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推进办法(试行)》,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在制度上实现了破冰。

原告代表律师来自海问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律所合伙人刘洋告诉记者:“接到确定仲裁的通知时,我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在上海进行临时仲裁。”他感慨,上海推动仲裁规则接轨国际的决心和行动力度真的很大。

更重要的是,案件向外释放出明确信号:上海欢迎全球的航运企业选择上海为仲裁地,无论企业选择何种规则、何种法律。这对上海海事仲裁、海事法律服务,乃至高端航运服务能级提升都有极大的助力作用。

9月底,首次有外方当事人将临时仲裁地由伦敦改至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邓杰认为,引入临时仲裁发展海事仲裁,将使上海有能力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海事仲裁中心。

目前,上海已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十名,今年还实现全国首家外国仲裁机构落户。

航运保险和航运金融作为金融业与航运业的连接点,也是航运服务的一部分,今年也有了新突破。

人保财险在沪发布全球首款满足“一单制”的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运输保险方案;中国太保推出全国首单航运业欧盟碳排放成本价格指数保险;7家财险公司、3家再保险公司在上海组建了海运保险共同体……

“今年已有保险公司和船东协会合作,计划推出中小船东服务包,为中小船东发展保驾护航。”上海船东协会会长蔡慧星兴奋地说。

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已成为世界航运市场三大指数之一。上海航运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去年推出全国首个航运指数期货——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线一年多成交额超3.84万亿元,成交量和活跃度远超境外同类品种。

“今年海运运价波动很大,集运指数期货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成为航运物流企业对冲风险的重要工具。”上海环世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林杰表示,期待上海推出更多方向的集运指数期货。

据上海航交所技术部经理傅伟透露,该所研发团队正提升指数编制的科技含量,让更多指数具备期货交易基础,打造世界航运市场的“晴雨表”。

“高端航运服务依托于航运物流而产生,但不容易因航运物流的迁移而转移。比如伦敦等老牌航运中心,至今仍以高端航运服务业闻名于世。”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教授真虹分析,上海在今后一个时期依然需要保持较高的集装箱吞吐量,依托航运物流来吸引航运全要素的集聚,实现高端航运服务的破题。

赋能世界经济发展

12月18日下午3时35分,经过23个昼夜的海上跋涉,中远海运旗下“新上海”抵达洋山港。这艘来自秘鲁钱凯港的第一艘船,宣告着一条新航线的诞生,耗时比以往缩短近一半,中国与南美的贸易关系更为紧密。

航运业的发展,见证了全球化的进程。国际航运中心的兴衰,浓缩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

几十年来,远洋航运大发展,让供应链不惧遥远,越是遥远越有比较优势,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上海抓住这一波浪潮,在2003年以来的20多年里,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年均6.5%以上增速,先后在2004年、2010年超过釜山港和新加坡港。

但在最近几年,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不确定性增加,国际企业更加关注供应链的可靠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置,航线结构深刻变化,对国际航运带来冲击挑战。

船到中流浪更急。挑战中,也不乏机遇。

中国正加速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品牌出海”的跨越。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上海具有“出海”所需的各类资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果,可以不断满足企业从区域到全球的物流需求。

与此同时,全球正在兴起第五代港口建设,以构建“航运+港口+物流”的立体互联互通和港航贸一体化生态圈为最大特色,从而有效集聚全球生产要素,赋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远海运副总经理张勇提出,全球港口正逐渐跳出航运范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也应与地区经济发展深度耦合。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初北平认为,在技术***引领模式变革与规则重塑的当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发挥经济发展杠杆作用和对国家战略保障功能的同时,应主动担当,成为国际航运产业变革的引领者。

这方面,上海正多管齐下,加速推进。罗泾港二期建设,小洋山北侧岸线开发,正紧锣密鼓推进,有助于上海港保持吞吐量适度超前优势。同时,上海深化与国内外海空港联动,积极发展海运+航空、海运+中欧班列等新模式,大力提升航运枢纽链接能力,满足近洋运输需求的增长,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高效链接。

面对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方向,上海正在打造更多具有标杆意义的新服务、新模式。

据市交通委介绍,上海将大力推进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航道建设,加速上海港智慧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开拓各类应用场景,帮助船公司提升效率、节省费用。同时,加快打造绿色燃料加注中心,力争在碳足迹认证等方面率先突破。

在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方面,上海将发挥“五个中心”联动优势,进一步强化开放性和连接性,营造良好软环境,推动市场主体、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要素的国际化流动与供给,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航运金融、保险、海事仲裁的全球服务能力。

大洋壮阔,扬帆开拓。上海正瞄准打造全球领先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战略目标,持续巩固硬实力、发展软实力、开辟新赛道,努力以更多创新实践,更好服务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赋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行。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力 孟群舒

流程编辑:U022

猜你喜欢

  • 世界记录

    18岁小将王子菲登顶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4月曾破世界纪录

    国际射击运动联合会近日更新最新一期世界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以6000分的积分登顶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世界第一。王子菲出生于2007年3月9日。本赛季王子菲表现非常出色,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利马和慕尼黑三站世界杯分站赛上连续夺得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其中在4月19日进行的射击世界杯利马站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王子菲..

    2025-07-05
  • 世界之最

    特稿丨南方潮涌——多国人士认为全球南方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题:南方潮涌——多国人士认为全球南方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新华社记者周思雨 眭黎曦今年以来,美国政府频繁推出单边主义措施,严重破坏全球经贸合作;与此同时,全球南方国家加强经贸往来,通过金砖合作机制等深化多领域合作,声势卓然壮大。在当下地缘冲突加剧、逆全球化抬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和不稳..

    2025-07-05
  • 世界奇闻

    国博新馆迎来首个瑞士展:“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贾晓静)7月2日,“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举办的首个瑞士展,也是中瑞建交7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瑞两国在人文、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深化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展览将于7月3日..

    2025-07-05
  • 报告:中国全球金融竞争力排名第四位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陈杭)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3日发布《全球金融竞争力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31个国家进行全球金融竞争力评价,美国、英国、日本分列前3位,中国总排名第4位,比去年上升1位。作为报告发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东民表示,全球金融竞争力即一个经..

    2025-07-05
  • 2025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出炉,6家中资银行进入榜单前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晔7月2日,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公布2025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按照一级资本计算,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今年仍稳居全球前四大银行,6家中资银行进入榜单前十。从2025年榜单来看,全球前10大银行排名依次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2025-07-05
  • 全球儿童护肤产品排行榜,儿童护肤面霜推荐

    如今,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宝宝的健康成长。不管是在布满烈日的夏季,还是炎热的冬季。宝宝的皮肤都需要很好的护理,而有些家长却不是很懂的儿童的护肤品,所以今天小编我为大家推荐一下,全球有名的儿童护肤品,绝对值得大家购买。全球儿童护肤产品排行榜:1、Boiron金盏花宝宝面霜2、宫中秘策宝宝面霜3、怡思丁天然宝宝面霜4..

    2025-07-05
  • 世界记录

    刷新8项“世界纪录”!荣耀Magic V5打破大折叠天花板

    7月2日晚间,荣耀重磅发布了新一代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5,这款设备不仅拥有尖端制造工艺、全面满血的旗舰性能配置以及AI智能体,而且刷新了8项世界纪录,带来8大满血体验,8大一语AI和7大AI生态,打破了行业对于折叠屏轻薄即阉割、轻薄即减配的固有认知,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V587”折叠旗舰新体验。据悉,荣耀Magic ..

    2025-07-04
  • 世界最长

    世界“第一”?CIES统计,中超成为全球平均年龄最大的主流联赛

    直播吧06月28日讯 据足球权威统计机构CIES发布6月最新统计,中超成为全球平均年龄最大的主流联赛。据CIES统计,在全球前50个主流联赛中,中超的平均年龄最高,达29.4岁,比第二秘鲁和沙特联赛要高出0.5岁。全球前50个主流联赛平均年龄排名↓中超共16支球队中,平均年龄最大的是青岛海牛的31.4岁,最小的是青岛西海岸的27.7..

    2025-07-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